《硅谷设计之道:探寻硅谷科技公司的体验设计策略》 —2.1.2 计算机的角色转变
2.1.2 计算机的角色转变
在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有大量的商业研究将注意力放在了“人体工学可用性”上。著名的办公室家具设计品牌Herman Miller就组建了一个研发部门,专门“发现家具产业以外的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同期,几乎垄断复印机产业的Xerox公司宣布,在硅谷的帕罗·奥托(Palo Alto)开设顶级研发实验室PARC(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去寻找和设计“未来办公室”。而就在帕罗·奥托附近几英里的门罗公园的斯坦福研究院(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在工程师及发明家Douglas Engelbart的带领下,致力于让知识工作者跨时间和空间协作。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计算机在硅谷的角色开始由被设计的对象,逐步转变成既是被设计的对象也是设计本身的工具。而在这个让计算机从实验室逐渐向消费者市场转变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个科学家与工程师无法单独填补的缝隙(也是潜力巨大的机会)—如何把研发成果(通常是一项科技的突破)转变成用户可以接受、公司能够生产出来的产品。
这些产品深刻地影响了计算机这个工具本身,也影响了下一个世纪。其中一个例子就是Douglas Engelbart在斯坦福大学时发明的鼠标(如下图)。
Douglas Engelbart发明的第一个鼠标
图片来源: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SRI_Computer_Mouse.jpg
如果你看到工程师发明的第一个鼠标,有一种“哇,原来鼠标是在斯坦福大学诞生的,而且是木头做的”的惊叹,那么PARC发明出来的东西足以让我们每一个人更加大吃一惊:
图形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GUI):如果你出生在2000年以后并且不从事科技行业,你可能不需要知道“命令行”是何物。但是在GUI以前,人们都是需要用命令行跟计算机进行沟通的。这有点类似于今天我们跟聊天机器人(chatbot)交互,但是只限制在计算机能理解的繁复的命令结构。
所见即所得文字编辑器:打一个字就能看见一个字,在这之前用户需要把文件打印出来才能看见输入了什么(试想如果是在50年前写这本书,我可能想要把自己打晕过去吧)。
面向对象编程:工程师可以添加一个功能而不用再把整个程序重新写一遍。如果没有这项发明,软件工程这个概念应该根本不会存在了。
互联网:当时是PARC与美国国防部合作的一个叫ARPANet(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Network)的项目,利用PARC的各种技术将计算机用以太网连接起来。关于究竟是谁发明了互联网现在有一些争议,但是事实上ARPANet确实是国防部与PARC在Bob Taylor带领下合作成功的项目。美国政府在这个项目中也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电信商AT&T和当时的IBM都是视ARPANet为敌的,AT&T怎么也没有想到当年他们极力反对的项目今天成为他们的主要业务。
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这个当时造价12 000美元的机器(当时实际售价可能超过40 000美元)给当时年轻的史蒂夫·乔布斯带来了灵感(如下图)。乔布斯的苹果公司当时生产的Lisa和Macintosh(今天Macbook和iMac的前身)最终把个人计算机带给了大众消费者。
世界上第一台个人计算机Xerox Alto
图片来源:https://www.flickr.com/photos/blakespot/19323949728
如果你看到这里对PARC有了更多兴趣,想了解这个实验室在计算机时代到来时扮演了什么角色,可以关注这一章末尾的扩展阅读1,那是一本很不错的书。
以上简短的历史片段作为硅谷历史的一个缩影,描绘了20世纪80年代这样的一幅图像:随着科技和研究的不断进步,尤其是计算机的普及与其可用性的增加,加速了我们今天的信息时代的到来。而我们今天所说的用户体验设计,在那个时候的硅谷还是一个很陌生的概念。提到设计,人们可能更多联想到的是工业设计,强调的是它的物理外观与特性。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