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漂”十二年,归来仍少年

举报
技术火炬手 发表于 2019/10/29 15:19:44 2019/10/29
【摘要】 在一般人看来,海外生活是枯燥乏味的,然而我身在其中,却觉得收获良多。

“非漂”十二年,归来仍少年

    程真晖

有人说,没有来过非洲的人,怕非洲;来过非洲的人,恋非洲。我应该属于后者。自从踏上这片热土,一晃12年又4个月了。

第一站是乍得,那天是2007年5月16日,到香港机场时,埃塞航空的柜台帅哥问:“你们去恩贾梅纳?是不是去X国际机场?”汗,我和另一个同事面面相觑。因为此时,我们既不知道首都的名字,也不知道飞机会降落在哪个机场。最后亮出来华为的名号,才勉强摆脱要出国“打黑工”的嫌疑。柜台帅哥一副“懂了”的样子,让我们如释重负。

那种尴尬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转眼已是“老非洲”,感慨颇多,给大家分享点滴心得。

乍得-马里:坚持收获成长

马里代表处下辖马里、乍得、尼日尔。“世界上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TOP5国家”,我们占了三个,马里是其中最好的一个。一位兄弟是这么赞美它的:“从乍得回来,才发现巴马科是国际性大都市,因为路上有路灯和红绿灯,餐厅还有抽纸。”

常驻乍得后,有一天,我突然接到一个任务——同时割接5跳骨干微波,任何一跳割接失败,都会导致整个割接失败。但乍得只有一名微波工程师,所以从来没见过微波的我,要临时承接割接任务。这可怎么办?

同事立即带着我们去了一个首都站点,讲解了基础软硬件知识,演示调测过程,并做了一次模拟练习。考虑到站点远,我们下午五点就兵分六路浩浩荡荡出发了。当地宾馆条件太差,到达A站点并检查硬装后,我直接就睡在了机房。

凌晨4点开干,塔工在60米高的铁塔上调整天线,我在机房进行数据配置,检查告警,确认没问题后,充当接线员和报话员角色,随时监控接收信号强度,以及负责和B站点同事的沟通。一阵忙碌之后,接收信号强度最终达成目标值。人生第一跳微波割接成功,第一次实现跨领域的操作,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完全走向了多产品、多业务的横向发展模式。

2013年6月,M国S客户无线四期项目第一批18个站点搬迁后,出现严重的掉话问题。现场立即组织攻关小组,研发也成立了24小时攻关团队。初步排查后,我们发现施工硬件质量存在问题。但是经过一周整改,掉话现象并未解决,被迫倒回,而且问题仍未好转。客户高层投诉,代表处、地区部一片哗然,项目组的压力陡增,开启了长达五个月的问题攻关之路。

我当时既是代表处NPTD(网络规划设计与技术部)主管又是TD(技术总负责人),是解决问题的第一责任人。整个过程中,攻关小组几乎每天都是白天在站点进行整改操作或者收集信息,晚上集体讨论分析,凌晨输出客户汇报材料,第二天一早和客户沟通当前进展及下一步计划。周而复始,几乎接近了大家能承受的极限。而我必须积极参与到每一个模块的分析过程中,讨论每一个现象背后可能的根因,不断尝试和总结。在大家情绪低落、快要放弃的时候,给大家找一个坚持的理由和解决问题的方向。那时我第一次强烈地感觉到做主管的责任,那就是必须战胜自己,带领团队克服困难。

还记得2013年11月5日的分析会上,大家提出了一个埋在心里的困惑:明明客户投诉有掉话现象,为什么路测结果却总是正常的呢?是否路测过程出了问题?我们决定全力投入以复现问题的场景。在外部的质疑声中,“2个网优专家+1个路测工程师”的路测小分队出发了,核心网/无线的同事守在维护台监控信令。这是孤注一掷的投入,每个人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因为如果再复现不了问题场景,找不到问题根因,天亮后将要面对更猛烈的质疑,兄弟们也会更绝望。

凌晨1点多,电话那头传来了异常兴奋的声音:“掉话问题场景复现了!”这个久违的“对手”终于被定位了。分析信令后我们找到了根因——友商后入网的MSC(移动交换中心)和我司MSC对接的手机号码格式不同,导致跨MSC切换全部失败。两个MSC覆盖边界信号比较杂,且选择测试道路的不合理,导致这个问题长期未被发现。我们和客户快速调整配置后,问题彻底解决了。感谢兄弟们的努力和坚持,我们最终做到了!那几天每个人都感到前所未有的兴奋和开心。

这样的瞬间还有很多。还有一次,客户电源机房着火,通过快速启动异地容灾备份,将部分非关键设备下电。我们一直和客户日夜坚守在机房,共同渡过难关。当看到客户CTO邮寄给华为马里子公司CEO的感谢信时,我真的觉得一切的付出都充满了意义!

b26d9ef3-b445-4065-a1f7-386d2bb7af8d.png

2013年摄于马里(左一为作者)

这些事已经过去很多年了,每每想起,我内心仍然难以平静。教训已经吸取,剩下的唯有感激。感谢兄弟们日日夜夜的坚持,感谢研发兄弟24小时不间断的支持。你们是一线最坚强的后盾!也感谢时任主管们的包容,给了项目组自我证明的机会。

埃及:永远不要忘记校准方向

2014年5月,我来到埃及,这里当时还是北部非洲地区部所在地。来之前,有同事告诉我,地区部不加班,21点以后办公室就没人了。一个月后,我就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有天我天没黑就下班,竟然发现找不到宿舍楼了,在那条陌生的大街上来回徘徊了N圈才找到。因为这一个月从来都是坐晚上的末班车回,看着路边商店广告灯才找到的。然后顺便再告诉他一句,“下次不带这么忽悠的”。

当时地区部业务暴增,资源极度短缺。前任交接给我的文档只有一个表格,里面是18名员工的基本信息以及当前支持的项目清单,别说关键资源,可以说连个人都找不到。在这个背景下,作为无线交付领域的主管和地区部二级资源计委的执行秘书,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时最怕开的会就是资源需求会。

面对此起彼伏的大量紧急资源需求、全球垫底的资源计委运作成熟度,如何解决?我和团队一起深入思考了很久,尝试运用BLM(业务领导力模型)模型,做了业务洞察、差距分析、业务设计、业务目标和行动计划,然后信心满满给主管汇报。结果当场就被泼了冷水——目标不够挑战,全球排名保底需要达到前三,排名第一才是目标达标,需要解决当前资源计划准确性差、紧急需求多、资源自我满足率低的问题。最终我和主管共同确定了资源中心建设、效率基线改进、资源计委规范运作三个重点工作,并对齐了具体的行动计划。

千里之行,始于规划。有了目标和措施,剩下就是咱最擅长的执行力了。项目缺人,资源要优先满足作战需求,平台就更缺人,所有的事儿都是无线、网络、核心网三个行业线主管自己扛着。凡是跟技术有点儿关系的工作,都可能被拉上开会讨论、材料准备等,反反复复消耗了大量时间,导致在重点工作上投入不足。有一次网络主管水哥开玩笑说:“我们就像三国演义里面的蜀国,不管什么战役都是刘、关、张三将。”后来领导听说了,一针见血地问:“你知道你的重点工作吗? “想想也有道理,是我们在日常琐碎的无效的工作中迷失了自己永远不要忘记校准方向,否则走得再辛苦也难以抵达目标。

事实证明,谋定而后动,抓住重点,全力以赴,目标终归是可以实现的。               

科特迪瓦:从“好人”变成了“坏人”

2017年5月,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转战到科特迪瓦,选择从熟悉的交付领域转到人力资源,希望能重新点燃自己学习和奋斗的热情。

同年9月,任总履行对艰苦地区员工的承诺,到非洲最艰苦的地方看望大家,科特迪瓦是他此行的最后一站。在座谈会上,我刚自我介绍完,还没问问题,任总就直截了当开始“灵魂三问”:

       任总:你是人力资源的,入职是做什么的?

       我:2008年入职,在马里担任无线工程师。

       任总:2009年呢?

       我:无线产品工程师。

       任总:2010年呢?

       我:项目TL、TD。

       任总:嗯,你这个经历还可以,你可以问问题了。

简单的几个问题,让本来就很紧张的我差点忘了要问什么,只记得任总提了很多关于人力资源的问题以及期望。离开几内亚的时候,他送了两只鸡(1公1母)给办事处,大家打趣说任总是否在暗示我们,让我们鸡生蛋,蛋生鸡,传承下去开个“养鸡场”?后来觉得还是应该聚焦主航道,果断将两只鸡送给厨房师傅炖了,大家每人喝了一大碗“老板牌”鸡汤后,充满了激情和活力。

披着懂业务的光环,我开始了人力资源之旅,才猛然发现人力资源正处于自我批判之中,而作为HR新兵,只能低调地学习再学习。同年参加了HR战略预备队以及HRD角色认知赋能,对岗位职责有了初步认识,对标代表处业务目标和管理痛点,识别人力资源的差距,找到解决问题的抓手,坚持不懈地做好运营。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工作有了一些起色。当然中间也遇到过问题,有本地员工抱怨我追踪任务太紧,没有感受到被信任。我和大家约定了任务跟踪的原则,自己做出承诺,说到做到,做不到提前要预警和求助。每当遇到任务拖延,就拿出来这一原则审视是否做到,反复不断强化。慢慢形成了员工主动思考,群策群力形成方案,自动自发跟进闭环,有功劳也有成就感的良性循环。

经常有人问我,转HR以后有什么感受?调侃的答案是:感觉一下子从“好人”变成了“坏人”, 每次感觉和大家沟通时,脑袋上都顶着这么一个标签。这个标签也不断提醒着自己不要干坏事。正经的答案是:做HR和做交付没什么区别,做好工作的方法是一样的,那就是履行岗位职责,找到差距和目标,主动思考学习,自动自发地自我管理。

两年多时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要不断刷新知识以及具备同理心。刷新的是知识,包括业务知识和人力资源专业知识,面对不熟悉的领域,时刻保持着谦卑的学习态度;而同理心则可以架起和员工沟通的桥梁,因为不分年龄,不分国别,每个人都有一颗追求成功、实现自我价值、渴望公平正义的心。

如果人生是一场修行,需要经历磨难才能修成正果,那么想修炼成为一个“好人”,注定需要有更多的坚持和付出。

dcd82424-6da2-40ca-a7fd-04bfb98e3f10.png

2018年摄于科特迪瓦

     在一般人看来,海外生活是枯燥乏味的,然而我身在其中,却觉得收获良多。期间有失望,也有希望,有落寞,也有激情,有教训,但更多的是成长。之所以坚持,相信和所有海外的兄弟姐妹一样,只为那颗不甘平凡的心。最后借用一句话与大家共勉——趁还有舞台的时候,时不我待,努力实现抱负,因为舞台不是一直都在。战时已来,还等什么?

本文为《华为人》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编辑部hwrb@huawei.com


【版权声明】本文为华为云社区用户转载文章,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举报邮箱: cloudbbs@huaweicloud.com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

0/1000
抱歉,系统识别当前为高风险访问,暂不支持该操作

全部回复

上滑加载中

设置昵称

在此一键设置昵称,即可参与社区互动!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