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VR已来,通往未来的信息高速公路如何建?

举报
技术火炬手 发表于 2019/10/21 15:16:31 2019/10/21
【摘要】 VR真的来了!10月1日,国庆阅兵VR直播让人记忆犹新,我们第一次多视角、全方位体验到了阅兵现场的震撼场面。10月10日,四川电信云VR业务正式放号,全国首个云VR用户诞生。10月16日,江西电信云VR套餐上市,江西省迎来第一位云VR用户。这标志着云VR业务技术验证和商业设计已经完成,正式进入商用阶段。在海外,韩国运营商商用5G后,已成功证明VR/AR业务广受用户欢迎。韩国5G用户VR业务的...

VR真的来了!

10月1日,国庆阅兵VR直播让人记忆犹新,我们第一次多视角、全方位体验到了阅兵现场的震撼场面。

10月10日,四川电信云VR业务正式放号,全国首个云VR用户诞生。10月16日,江西电信云VR套餐上市,江西省迎来第一位云VR用户。这标志着云VR业务技术验证和商业设计已经完成,正式进入商用阶段。

在海外,韩国运营商商用5G后,已成功证明VR/AR业务广受用户欢迎。韩国5G用户VR业务的渗透率达30%+,VR用户日活率达30%+,VR流量占比从4G时代的5%上升到5G时代的20%。

5G元年,历经起伏波折的VR正卷土重来。伴随VR步步走进现实的脚步,10月19日,一年一度的世界VR大会在江西南昌举行。从5G与VR的产业节点同步入手,产业各界纷纷建言献策、群策群力,以合力加速VR/AR应用普及。

5G与VR/AR天生一对

本届世界VR大会的主题是“VR让世界更精彩——VR+5G开启感知新时代”,这已然告诉我们,VR/AR与5G天然匹配。

先从4G时代说起吧。还记得前两年火遍全球的AR游戏PokémonGo吗?这款手游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将AR带入大众的视野,引发了全球用户上街抓精灵的盛况。

PokémonGo在4G时代已证明了AR应用广受用户欢迎,潜力无限。但这款AR游戏带有鲜明的4G时代特征,它不用传输大量数据,对网速要求不高;玩家们都是以步行的速度抓精灵,对网络时延要求也不高。

想象一下,进入5G时代,当网络的带宽和时延性能得到大幅提升后,必将解锁和进一步催生大量的AR应用吧。不只是游戏娱乐,比如AR辅助故障检测、AR设备远程维护、汽车AR抬头显示等工业应用,需要近实时地在现实场景中叠加大量虚拟数字信息,都需要大带宽、低时延的网络能力支撑。

再以VR直播为例,其要求网络带宽至少大于130Mbps,网络时延低于20ms,否则,会让人无法沉浸其中,甚至引起眩晕感。在目前已广泛部署的4G网络中,4G平均网速约为20-30Mbps,端到端时延约50-100ms,这显然是无法满足VR体验需求的,需要更大带宽、更低时延的5G网络来支撑。

VR/AR与5G,不仅应用需求与网络能力相互匹配,在产业节奏上也齐头并进。目前,VR/AR在沉浸显示、渲染处理、内容制作、感知交互等相关技术领域的难点正逐一被攻克,新的终端产品不断推陈出新,用户体验已进入“舒适阶段”。

正如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在本次大会上的主题演讲中所言, VR/AR将成为5G的首批应用,与5G产业发展节奏高度匹配并相互促进。随着5G商业部署,电信运营商即将启动5G规模化建设,两者将相互促进,推动VR走出产业低谷,2019年将是产业的复兴期的元年。

image.png

VR/AR是人机交互体验的革命

过去几十年,从键盘到鼠标到触屏再到语音助手,人机交互技术一直不断发展,下一步VR将带你沉浸于数字世界,引入语音、手势、体感等多种互动方式,让我们走进接近自然的、随心所欲的人机互动时代。

通过VR,你可以身临其境般观看球赛直播;通过VR,孩子们可自由地遨游太空,畅游海底,让学习更生动有趣;通过VR,工人们可以进行模拟训练,让操作更加规范、熟练。

640.gif

与传统的人机交互媒介不同,VR采用360度影像叙事的方式,让我们不仅可以自由选择视角,还能与虚拟世界产生互动,就像置身于现实世界一样,这是科技带给人类的一次空前美妙的人机交互体验。

640 (1).gif

但相比VR, AR是一门更大的生意。

如果说完全沉浸式的VR体验仅限于 “封闭的世界”,那么,AR就是走出去与“开放的世界”无缝集成,让虚拟世界与物理世界相互交融,这将释放出人类运用数据能力的无限潜力。

比如在工业领域,工程师可通过佩戴AR眼镜,将设备历史数据、状态和内部构造等可视化叠加于现场实景,并与后台和远程专家实时交互,从而大幅提升效率。

这不再是科幻,一些AR应用已用于工业实践。郭平在演讲中提到,华为已把二十多项AR应用纳入自身的生产制造流程,工程师们将AR的价值总结为三个可视“数据可视、知识可视、经验可视”。

“VR/AR将开启沉浸式体验时代,突破平面视觉极限体验,进入三维空间体验阶段并引入包括触觉等更多的感官维度。VR/AR不仅仅是显示的变革,而是人机交互方式的革命。”郭平表示。

如何打造VR/AR高速公路支撑产业繁荣?

毫无疑问,5G+VR/AR将创造无限价值,给世界带来深远的影响。但常言道:"要致富、先修路",要推动VR/AR产业繁荣,关键是先要修好通往未来的高速信息公路。为此,华为正致力于打造好VR/AR高速公路,从终端引擎,管道,到云端计算,支撑整体产业繁荣。

image.png

不同于智能手机,VR/AR要实现商业成功,必须“云管端”全面协同。

回顾VR发展史,一直以来未能走进大众的原因无非是:终端价格不亲民,且体验不佳。VR需要渲染,天生对计算能力要求极高,这导致VR终端价格一直高高在上,令普罗大众望而却步。

这些问题在4G时代不能解决,但在5G时代就可以解决了。因为5G大带宽、低时延的网络能力可以将VR渲染所需的大量计算放到边缘云,这不仅可降低VR终端的复杂性,使之更实惠、更轻便,还能大幅降低业务时延和网络负荷,提升用户体验。同时,边缘云与中心云相互协同,还能利用大平台做大生态,加速VR落地。这种“云管端”协同模式被业界称为Cloud VR。

面向5G时代,业界公认Cloud VR形态是必然趋势。也正因如此,华为提出了从终端引擎,管道,到云端计算,打造VR/AR高速公路。

在终端方面,针对目前VR眼镜较重、易眩晕的特点,华为已推出了更轻、更薄,更酷的VR终端——VR Glass,以推动更多消费者喜爱VR,并解放我们的双手。

image.png

在云端,华为推出的基于ARM架构的鲲鹏/昇腾计算平台,负责从终端上移的海量渲染计算,是众多VR/AR应用的有力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ARM架构的鲲鹏/昇腾计算平台非常关键。

众所周知,今天数据中心服务器主要基于x86处理器,而AR/VR应用主要基于更适合移动设备的ARM处理器开发,现在要把大量基于ARM的VR/AR应用移植到云端,就导致了一个既陌生又熟悉的问题——兼容性问题。

这类似PC机时代,由于海量Windows上的应用程序是基于x86架构的,无法与ARM兼容,为此需通过模拟器来实现代码实时转换,但这不可避免的会带来性能转换损失。

image.png

而如今有了华为的基于ARM架构的鲲鹏/昇腾计算平台,能够避免VR软件向云端移植带来的40%的性能损失。

image.png

在网络方面, CloudVR对网络带宽和时延要求非常高。据分析,仅达到舒适级的8K VR体验就需要130Mbps左右的带宽和20ms左右的端到端时延;而理想级的12K体验更需要540Mbps以上的带宽保障,以及10ms以内的时延。为此,华为正积极帮助运营商建设光宽带+5G的双千兆网络。针对目前较为突出的家庭网络问题,华为千兆光猫应运而生,其采用10G PON、Wi-Fi 6和全向天线等技术可确保高质量带宽全屋覆盖,可基于AI自动识别VR业务,并为VR业务提供专属通道,保障VR体验的流畅性。

除了打造VR/AR高速公路,VR/AR产业链还包括内容、应用、平台、屏显等多个环节,链条长、涉及面广,需要产业链伙伴们共同努力才能加速推动繁荣。为此,华为设置了iLab、XLabs等实验室,发布了VR OpenLab产业合作计划。

image.png

针对目前困扰产业的VR内容匮乏问题,华为结合对VR用户的理解和实际部署经验,提出VR “三层框架”以扩大内容供给:第一层,2D转3D VR巨幕、全景视频:将海量2D视频智能转换为适合VR的3D巨幕体验,再结合存量的全景视频,构成VR产品的海量内容托底。第二层,社交VR游戏、教育:引入用户有较强付费意愿的联机VR游戏、教育业务,以利商业变现;并通过社交属性引入,加强用户群落的粘性。第三层,周期性、常态化、VR直播:用比赛、演唱会、音乐会等常态化、周期化的直播来不断吸引和强化用户使用VR产品的习惯,达到拉新与促活的目的。而基于3D声场的华为"墨子音乐"将能够在虚拟世界中为用户再现来自不同方位的逼真音效,让直播更出彩。

image.png

华为墨子工作室与《中国新歌声》乐队联合打造的全球首部VR 3D声场MV《倒流》正是典型应用之一。

针对大量游戏、应用开发者需要便捷工具的需求,华为以Cloud VR的方式为开发者提供“一次开发、任意接入”的机会。面向未来,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在演讲最后表示,希望和伙伴们一起努力,把VR/AR打造成下一个智能手机产业。

VR/AR与5G是天生一对,5G+VR/AR将带来一场人机交互体验革命,面对时代机遇,在本届世界VR大会上我们看到,全产业链正加强合作,共同努力,满怀信心地开启VR/AR新时代。

分割线动图.gif

本文来自“华为中国”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为华为云社区用户转载文章,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举报邮箱: cloudbbs@huaweicloud.com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

0/1000
抱歉,系统识别当前为高风险访问,暂不支持该操作

全部回复

上滑加载中

设置昵称

在此一键设置昵称,即可参与社区互动!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