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VM实战:原理、进阶与性能调优》一1.2.3 半虚拟化和全虚拟化

举报
华章计算机 发表于 2019/06/06 13:40:52 2019/06/06
【摘要】 本书摘自《KVM实战:原理、进阶与性能调优》一书中第1章,第1.2.3节,作者是任永杰 程舟

       1.2.3 半虚拟化和全虚拟化

       1.半虚拟化


       通过上一节的描述,大家可以理解,最理想的虚拟化的两个目标如下:
       1)客户机完全不知道自己运行在虚拟化环境中,还以为自己运行在原生环境里。
       2)完全不需要VMM介入客户机的运行过程。
       纯软件的虚拟化可以做到第一个目标,但性能不是很好,而且软件设计的复杂度大大增加。
       那么如果放弃第一个目标呢?让客户机意识到自己是运行在虚拟化环境里,并做相应修改以配合VMM,这就是半虚拟化(Para-Virtualization)。一方面,可以提升性能和简化VMM软件复杂度;另一方面,也不需要太依赖硬件虚拟化的支持,从而使得其软件设计(至少是VMM这一侧)可以跨平台且是优雅的。“本质上,准虚拟化弱化了对虚拟机特殊指令的被动截获要求,将其转化成客户机操作系统的主动通知。但是,准虚拟化需要修改客户机操作系统的源代码来实现主动通知。”典型的半虚拟化技术就是virtio,使用virtio需要在宿主机/VMM和客户机里都相应地装上驱动。
       2.全虚拟化
       与半虚拟化相反的,全虚拟化(Full Virtualization)坚持第一个理想化目标:客户机的操作系统完全不需要改动。敏感指令在操作系统和硬件之间被VMM捕捉处理,客户操作系统无须修改,所有软件都能在虚拟机中运行。因此,全虚拟化需要模拟出完整的、和物理平台一模一样的平台给客户机,这在达到了第一个目标的同时也增加了虚拟化层(VMM)的复杂度。
       性能上,2005年硬件虚拟化兴起之前,软件实现的全虚拟化完败于VMM和客户机操作系统协同运作的半虚拟化,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2006年。之后以Intel VT-x、VT-d为代表的硬件虚拟化技术的兴起,让由硬件虚拟化辅助的全虚拟化全面超过了半虚拟化。但是,以virtio为代表的半虚拟化技术也一直在演进发展,性能上只是略逊于全虚拟化,加之其较少的平台依赖性,依然受到广泛的欢迎。       

       1.2.4 Type1和Type2虚拟化

       从软件框架的角度上,根据虚拟化层是直接位于硬件之上还是在一个宿主操作系统之上,将虚拟化划分为Typel和Type2,如图1-6所示。
       Type1(类型1)Hypervisor也叫native或bare-metal Hypervisor。这类虚拟化层直接运行在硬件之上,没有所谓的宿主机操作系统。它们直接控制硬件资源以及客户机。典型地如Xen(见1.4.1节)和VMware ESX。
       Type2(类型2)Hypervisor运行在一个宿主机操作系统之上,如VMware Workstation;或系统里,如KVM。这类Hypervisor通常就是宿主机操作系统的一个应用程序,像其他应用程序一样受宿主机操作系统的管理。比如VMware Workstation就是运行在Windows或者Linux操作系统上的一个程序而已。客户机是在宿主机操作系统上的一个抽象,通常抽象为进程。

【版权声明】本文为华为云社区用户转载文章,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举报邮箱: cloudbbs@huaweicloud.com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

0/1000
抱歉,系统识别当前为高风险访问,暂不支持该操作

全部回复

上滑加载中

设置昵称

在此一键设置昵称,即可参与社区互动!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