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Stack高可用集群(上册):原理与架构》—1.云计算架构设计及业务系统高可用

举报
华章计算机 发表于 2019/05/27 22:27:45 2019/05/27
【摘要】 本书摘自《OpenStack高可用集群(上册):原理与架构》一书中的第1章,第1.1.1节,作者是山金孝。


第1章

云计算架构设计及业务系统高可用

       近些年云计算少有的降温,恰从事实上证明云计算已经脱离争论不休和布道宣扬的早期雏形,并真正落地行走,步入每个人的生活。当前阶段,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到云计算大潮中,不管是公有云建设还是私有云建设,都掀起了一股云计算建设热潮。但在云计算部署实施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的不再是是否上云,而是如何上云,如何部署实施,如何在云上满足企业自己的业务高可用需求。本章将从云计算架构设计讲起,介绍云计算建设的架构模型以及云计算建设的进阶路线,同时还会介绍企业业务系统的高可用以及如何设计云上业务系统的高可用架构,从而为企业建设云计算提供架构设计和业务可用性设计的参考。

1.1 企业为何要进行云计算建设

1.1.1 政策导向与IT发展的必然

时至今日,云计算早已成了IT领域的“常态”。从2006年Google公司开始提出“云计算”这一IT概念以来,云计算的发展不仅得到了各商业机构和科研院校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在云计算发展和成熟过程中的极大推动。以我国为例,2010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将云计算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月发改委发布《关于做好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确定北京、上海、杭州、深圳以及无锡五城市先行开展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201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将云计算列入重点推进的高技术服务业;2012年财政部国库司发布《政府采购品目分类目录(试用)》,增加了C0207“运营服务”,包括:软件运营服务、平台运营服务、基础设施运营服务三类,分别对应云服务中的SaaS、PaaS和IaaS服务,国家关于云计算的政策逐渐从战略方向的把握走向推进实质性应用,政府及公共管理部门采购云计算服务的重要制度障碍开始被逐步打破;同年7月,《“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出台,将云计算工程作为中国“十二五”发展的二十项重点工程之一;2013年3月工信部发布了《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指南》,用于指导全国电子政务公共平台的建设。近年来,中国政府将信息安全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以“去IOE”为代表的国产软硬件对进口软硬件的替代趋势是不可逆转的。而替代的路径必然是由最容易实现的服务器等硬件设备到云计算和云存储等软件与服务,最终到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等核心基础软件平台上,因此,云计算在我国信息安全的建设过程中将担任重要角色。

在欧美国家中,云计算的起步相对较早。作为云计算的起源地,美国政府在2009年便将云计算提上了政府议事日程,同年,奥巴马政府宣布了一项长期性的云计算政策,随后联邦政府启动了一个称为Apps.gov的网站,通过这个网站展示和提供得到联邦政府认可的云计算项目,以帮助政府和相关机构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云计算的理念。从2010年起,美国联邦政府便在云计算研究上增加预算,同时美国政府推行的云计算计划也涉及了政府的各个领域。欧洲国家虽然在云计算领域也属于跟随者,但是其在云计算使用方面已经相当成熟,如最为熟悉的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机构CERN以及IBM与荷兰政府合建的都柏林云计算中心等。

而在亚洲国家中,除了中国政府大力支持云计算以外,日本政府也非常重视云计算的研究和应用,日本的OSS(Open Source Software)推进联盟还专门成立了云计算战略研究小组,主要研究云计算发展,并领导开展相关云计算项目。同时,云计算在日本的汽车、医疗、电力及影视行业都得到了广泛使用。同处亚洲的韩国则在2008年举办了“The Clouds 2008”大会,开始了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的举措,2009年,韩国政府决定向云计算领域投入巨资以提升本国云计算的全球占有比例。

任何事物的出现和发展在其背后都有必然之因,云计算也不例外。尼古拉斯·卡尔在其专著《IT不再重要:互联网大转换的制高点—云计算》一书中以历史类比的方式论证了云计算的必然性:正如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泡,随后企业建设了自有电厂,而后出现了现在的中心化电厂和电力传输网络,计算资源也一样,如果人类历史仍然还在向前发展,那么云计算必然在IT领域出现。此外,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伯克利云计算白皮书》则从具体的云计算实现和运作原理以及其自助服务等方面佐证了卡尔的云计算必然性论证。因此,拥抱云计算,着手建设和使用云计算,这是历史大势的必然,也是每一位IT从业人士新的机遇。


【版权声明】本文为华为云社区用户原创内容,转载时必须标注文章的来源(华为云社区)、文章链接、文章作者等基本信息, 否则作者和本社区有权追究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举报邮箱: cloudbbs@huaweicloud.com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

0/1000
抱歉,系统识别当前为高风险访问,暂不支持该操作

全部回复

上滑加载中

设置昵称

在此一键设置昵称,即可参与社区互动!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