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从无畏起步
在西研所,有一群活力无限的新生力量。他们秉承“西北狼勇争第一”的精神,快速成为骨干,挑起大梁。年轻的他们,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时不时爆发小宇宙,创造惊喜。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青春故事。
这个“奋青”有点轴
王野
(小档案:王野,西研所优秀新员工,入职一年内快速成长为业务骨干,独立承担关键模块。)
我从小就想当一名军人,喜欢他们的干练、不拖沓。都说华为人狼性十足,我来到这里,也期望能像一匹狼一样驰骋,做个奋斗的青年。
刚来部门没多久,就有人说我这个人有些“拗”、“轴”。
记得做某个特性时,我和SE对方案,发现自己写的代码实现有不妥之处,对齐方案后,SE考虑工作量建议对流程小部分内容进行修改,我不甘心。偏执的我决定将整个流程代码优化重写一遍,花了5个多小时,一直埋头猛敲,直到凌晨3点多才写完了。看着自己的一千行代码,清晰的结构,一致的风格,没有修补的陈旧感,像一个全新艺术品一样优雅。在关上显示器的那一刻,终于感觉一身轻松。
产品FirstCall阶段,我前前后后写了4000多行代码,每天工作到深夜,跟算法、SE讨论方案,做内存优化,设计存储结构等;不断优化、自验证、分析各种异常场景,让输出的编码具有极高的可靠性,最后联调阶段零问题,内心对这个结果还是很满意的,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整个过程很辛苦,但感觉自己“脱胎换骨”,对业务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积累下的工作经验也都让自己无惧挑战。
作为一个新兵,我有幸代表研发到电科院向国网副部级客户演示精控业务和配电业务,感到非常兴奋。但是手中的版本是从没跟国网设备对接过、只调试过基本业务的PK版本,压力巨大。整个过程中,需要调试基站、平台、中射频、用户终端等,计算机出身的我,当时还处在听见虚无缥缈的信号和干扰等通信词汇就觉得头疼的状态。但时间形势都不容我多想,我必须快速搞定一切问题。于是我拎起频谱仪对着那些按钮开始研究,自学如何使用频谱仪去调适衰减和规避干扰,面对终端对接,逐个确认每一个参数和数据,将系统调试到最佳状态……
这次项目的成功给我带来了极大的自信。但等我从一线回来才知道,那段时间所有一线问题都作为最高优先级事务进行处理,集中优势兵力优先保障。怪不得每当我遇到问题的时候,每一次求助都得到高效而专业的回应;面对困难时,研发支撑团队的沉着应对总能让我感到安心。我不禁感慨,每一次取得的成就,都是整个团队一点一滴拼搏出来的,一匹狼走不了多远,一群狼,一群有着共同目标团结一致的狼才能走得更远。
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困难,一路挥洒的汗水是最美的风景,偏执的我依旧在较真着每一个方案,较真着每一段代码。我也更加理解狼牙团的拼搏、团结、耐心、坚持的深刻含义,只有依靠团队的力量,每个人才能走得更远。
以前意气风发,现在也不能怂
余文哲
(小档案:西研所优秀新员工、硬装实践优秀员工,勤思考,善总结。)
入职一个月,我就被派到了如火如荼的产品联调一线。像天书一样的各种通信名词让我感觉快要“溺水”了。白天支撑定位问题,晚上等大家走了,我就把当天遇到的复杂问题分析写在联调日记中。
这是5G基站产品首次交付,联调组网环境场景多,结构复杂,得益于自己喜欢画画的爱好,我把这些问题定位通过手绘成为了图文并茂的指导书,将生僻的专业名词结合手绘图更加直白的解释。一个月下来积累了厚厚的三本联调日记,后面这些总结记录的内容后面支撑了三个5G产品的交付蓝本。其中,5G高频远场多波束切换场景手绘指导书,以简单、直接、易懂的呈现方式在韩国开局产品演示的时候得到了客户赞许。
接着,我参加了硬装实践,实践中基站架设的终端勘测软件虽然功能强大,但是只能一个人串行操作,我就想,能不能把它优化一下?这样就可以多个人并行操作,既可以提高效率,又方便操作。
于是,我们几个小伙伴利用休息时间,搭建了初步的功能验证模型。但并行算法的优化问题一直着困扰我们,连续几个算法模型测试后效果都不理想。后来得知班里有一位这方面的算法专家,并且还是个吃货,我们就机智地通过鸡腿换来了他的加盟。经过一个晚上的努力,并行性能有了显著提高。
后来在确定实现的可能性后,我们联系了软件开发团队,沟通了需求方案和设计建议。新优化的软件推广到交付一线后得到了一致好评。这也许只是一件小事,却让我们看到了在实践中思考改进点的无限可能。
入职后,我啃的第一个硬骨头是5G基站样机的某特性开发。这个特性属于一个系统级特性又和5G新协议强相关,可了解这个特性的专家无法投入,新协议也不完善,300多页的英文协议连算法同事都看得头痛,项目经理每日一问等各方的压力真的让我怀疑人生。
有一天,我无意中看到自己入职前意气风发的照片,再看看自己现在的模样,问自己:入职不到一年怎么能怂,学校里考GRE的时候厚厚的两本红宝书都拿下了,300页的协议又有何难?
于是,我白天和SE及算法同事讨论方案和协议,晚上拿出协议逐条研读。有一个SE特别忙,讨论会议很难约上,我就索性把工位搬到他旁边,看他一有空就上前请教……第一次方案评审会议上,我不仅把方案分析得清晰而全面,也把5G的新空口协议给大家讲解得条分缕析,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将新协议和需求完成了从0到1的实现,后面的事情就变得高效了,在构思完毕基本的代码框架后,整个特性的代码实现就是水到渠成。交付比预期提前了整整一个星期,在后期的联合调试过程中零问题,设计的框架成为了后续的交付模板。
从学校到公司,成长有苦痛、折磨,但勇敢的坚持能够让人变得出色。从小事做起,将小事做到极致,捡得好芝麻,才能抱得起西瓜!
想通关,就豁出去
蔡忠军
(小档案:西研所优秀新员工、优秀工程师……转正时已经独挑大梁,入职一年多即承担基带团队PL工作,上岗最快PL。)
加入华为两年有余了,我在西北狼基带的这个大家庭中,最感激的是遇到这群可爱的小伙伴,没有他们的陪伴、鼓舞、共同奋斗,就没有更好的我。
犹记得新员工时期,整个项目组面临很大的交付压力。作为入职不到两个月的新员工,我对通信知识一无所知,连对小区等基本概念都得反复斟酌,却无知无畏地承担起了某特性的测试Owner。
没有别的办法,我只能反复斟酌理解SE给的方案,寻求SE的帮助,澄清自己所记录的一条条疑问,思考测试方案,并与导师在深夜进行一次次探讨可行性并修正,一步步艰难地入坑。每次快扛不住时,师父总会说:“在菊厂,没有搞不定的事情”。听到这句话,我就会变得踏实起来。熬过多少个日日夜夜,终于圆满完成了特性的测试工作。在实战中训练,是最痛苦的时候,但也是成长最快的时候。
很快,新的挑战又来了。测试平台对测试来讲是基石,当整个项目组遇上测试环境上量的瓶颈,需要在新硬件上进行软件适配,适配修改涉及面广,难度大。可我对高层的模拟数据流程一窍不通,唯一的资源是底层软件的一个接口人,但由于他的工作安排紧凑,我的求助变得十分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我只能充分发挥“厚脸皮”的精神,使用“表情包”套路,请教一个问题时,也会顺带问问其他可能了解该问题的同事,减少对同一个人的打扰频率。通过收集来自不同人的反馈信息进行拼凑,原理性的东西也就能理解十之八九。
但纸上得来终觉浅,最终还是要去的撸代码,通过编码、移植、模仿、调试等十八般武艺,在趟坑和填坑中艰难前行。就连午休做梦,都梦到自己在艰难地敲键盘。苦逼是苦逼了点,但最终提前完成该项任务,也算是给自己的奖励。
伴随着业务从NB-IoT向LTE领域的跨入,接下来将会面临更多的挑战,而这两年多来趟过的大坑、小坑教会我,在困难面前积极想办法,不退缩,最终将赢得收获和掌声!
本文为《华为人》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编辑部hwrb@huawei.com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