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数据中心网络与SDN:技术架构与实现》——2杂谈SDN

举报
华章计算机 发表于 2019/06/06 13:59:10 2019/06/06
【摘要】 本书摘自《云数据中心网络与SDN: 技术架构与实现》——书中第2章,第2.1节,作者是张晨。

第2章杂谈SDN

上一章提到过,网络技术当下属于SDN的时代,数据中心则正是SDN的主战场。不过在介绍SDN在数据中心的应用之前,有必要先来好好地聊聊SDN。SDN的入门资料在网上俯拾皆是,所以本书不再赘述。本章主要是谈观点,希望能够引导读者对SDN做一些深入的思考,既能看得到面子,又能瞧得见里子。

2.1 SDN与传统网络——新概念下的老问题

SDN是个时髦的概念,但是它和传统的网络技术究竟有什么区别呢?这是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一千个人对SDN有一千种理解,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是由谁通过怎样的方式来定义网络,其作为通信系统的本质和内核是不会变的。SDN只不过是变革了网络的交付模式,而它在技术上所面临的大部分问题实际上在传统网络中都有迹可循。本节旨在帮助读者认清SDN新概念下的老问题。这是个不小的话题,总要找到些思路上的依托。在较为普遍的认识中,SDN具有三大特征,包括网络可编程、转发与控制相分离以及集中式控制,下面就从这三个特征进行切入。

1.转发与控制分离

路由设计之初,专用的转发芯片尚不成熟,转发通常是基于通用内核来做的。这个阶段的转发和控制都是由CPU来实现的。对于每一个数据包,CPU都要通过复杂的软件查找算法来匹配转发逻辑,因此在转发速度上有很大瓶颈。再加上CPU还要对网络控制消息进行处理,转发和控制对有限CPU资源的竞争时常会导致网络性能出现很大——波动。随着ASIC的成熟,业界通通转向了将转发和控制相分离的架构:设备里面ASIC和CPU各司其职,CPU负责计算密集型的控制逻辑的处理,完成计算后通过特定的通道(如PCIe)将转发规则下发给ASIC;ASIC负责按照转发规则进行高速转发。ASIC的灵活性较差,于是又出现了NP、FPGA等,不过转控分离的架构得以保留,目前的网络设备中已经看不到由CPU包办一切的情况了。这和SDN提出的转控分离是形似的。

估计很多的读者要问了,不是吧?传统设备是在盒子内部“1cm”的转控分离,而SDN的控制逻辑可是在远端的。这是个非常普遍的错误理解,笔者在最开始接触SDN的时候也是这么想的,因此曾经长期困惑于一个问题:如果SDN的控制逻辑一定是在远端的,那么控制器下面肯定不能是对着一个设备,那么“集中式控制”是否是“转控分离”一个必然的结果呢?

实际上,SDN“转控分离”的内涵并不在于远端,而在于开放。ForCES作为最早的SDN标准是没有要求CE和FE一定要离得有多远的。传统设备的转发与控制的确是分离的,但是转发的接口可不是标准的,更谈不上是开放的,不同ASIC上同一种控制逻辑是没有办法直接移植的。换句话说,架构上转控是分离了,但逻辑上转控仍然是强绑定的厂商们正是靠着这一点来捆——绑了硬件和软件。对于厂商来说,这种捆——绑通常意味着高技术门槛、超额的利润以及牢固的用户锁定,因此他们的一切战略都是围绕着盒子的整体交付来铺开的。商业上不可言说的原因为网络的创新铐上了沉重的枷锁,而SDN要求软件和硬件解耦合,这就是厂商们抵触SDN的根本原因。

因此OpenFlow和ASIC的SDK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更多情况下只是对相同硬件的不同控制方式而已,抽象程度不同罢了。很多人攻击OpenFlow说PacketIn和FlowMod的性能问题没有办法得到解决,可是传统设备的收敛也是要有一个过程的,转发表总不可能是凭空生成的,ASIC和CPU间的双向通信同样不可避免。如果特别在乎与远端的控制器间通信的时延,那么把OpenFlow控制器放在设备本地就好了。当然,这放弃了OpenFlow集中式控制的能力,但是仍然可以获得开放转发与控制间接口的种种好处。对于OpenFlow的误解还有很多,这里先卖个关子,下一节会为OpenFlow做一个“平——反”。

目前业界SDN实现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SDN的典型实现包括ForCES和OpenFlow,上面说过其本质在于转发与控制间开放的标准接口。而要理解广泛意义上的SDN,则可以直接从SDN的名称入手:既然称为“软件定义网络”,可编程才是SDN的基本特征,所有允许通过编程控制的网络都属于广义SDN,可以通过编程来控制网络的技术都是SDN技术。概念上有了“可编程”作为基础,厂商们找到了从转控分离逃离出来的理由,从API的角度来切入SDN。实际上,SDN的先驱们在起这个名字的背后可能包含了技术外的多方面考虑——它能够给厂商一个缓冲的机会,或者反过来说这也是SDN至今仍然能够活下来的必要妥协。

2.网络可编程

可编程性自从网络出现以来一直是个热点话题,并不是什么SDN独特的创举。脚本就是最为初级的编程,通过对CLI进行组合与包装来提供网络的自动化。当面对两三台设备的时候,手敲CLI然后show一下是最为稳妥的方式。当面对十几台设备的时候,或许写个简单的脚本是更好的选择。当设备的数量有几十台的时候,脚本几乎就是唯一的选择了。可是,当面对整个数据中心的设备时,简单的脚本可能就不能满足需求了,一边心里念叨着“这该死的IT”,一边祈祷网络不要出现故障。

SDN的出现是希望让网络变得更加智能,SDN“可编程”也并没有要求一定是“转发可编程”,从概念上来说只要是编了码都可以算得上是广义上的SDN。因此,“可编程”可以说是个相当宽泛的概念,这也导致了目前业界SDN技术的百家争鸣。网络运维基于SSH或者RPC做远程集中式的脚本开发,省去了到设备前去配CLI的,这种算不算是SDN呢?网管系统开发基于SNMP来做接口包装、界面呈现,SDN提倡的网络可视化SNMP也有极为丰富的支持,这种又算不算是SDN呢?SNMP有可读性差和不支持事务操作等缺点,于是NETCONF/YANG被提了出来,可是YANG不过是Yet Another Next Generation,而NETCONF在2006年由Juniper提出来的时候也没人提SDN,为什么现在就火了呢?BGP几乎所有的路由器都支持,弄一台服务器做BGP反射,然后通过调用数据库接口来做一些选路策略,为什么大家都认可这很SDN呢?这些都是容易引发争议的话题,不过在新的时代,传统的技术确实是可以被赋予新的概念的。既然先驱们起了SDN这个名字,那么就要辩证地来看,不过这个话题的讨论还是要有底线的,否则SDN就变成了“大锅汇”,会出现很多“看起来很奇怪”的选手。

从脚本到程序,SDN只是为了塑造一个“更好的网络”,而并不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网络”。这原本是一件好事,却让相当一部分搞网络的人心里打了鼓,让程序员这个“具有野心”的行当成了网络界的“阶级敌人”一般的存在。实际上,SDN试图推动的是网络界精细化分工的过程,而编程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IT的各个行业都希望得到既懂编码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但这样的人毕竟是有限的,网络的蛋糕足够大,是可以同时容得下只懂网络架构和只懂代码的专才的。

3.集中式控制

与转控分离和可编程不同,对于SDN的另一个特征“集中式控制”的争论,则更多地出于技术方面。传统网络架构上是基于分布式路由协议的,但是并不是没有一点集中式的影子在里面,大家熟知的WLAN中的AC就是典型的例子。诚然,相比于分布式,集中式在可用性和扩展性方面确实有一些不足,但是这些问题实际上并不是无解的,传统网络就是最好的老师。

在可用性方面,传统的设备看起来就那么一个盒子,除了协议一直在打补丁、端口速度不断进化着以外,好像看不出别的什么学问来,但是把盒子拆开了来看,里面的设计架构实际上和SDN是类似的。大型的盒子里面,业务板都是多插槽,背板也很可能有多块,这些业务板和背板上的逻辑都是由引擎来集中式控制的。那么引擎挂了怎么办,是不是业务板和背板就都不能用了?当然不是,想获得高可用性,可以为盒子多准备一块引擎做冗余。如果两块引擎都挂了或者要在线升级,那么可以使用NSF、GR、ISSU这些来保护业务的数据通道。要是盒子整体挂掉了怎么办,那就多买盒子做主备或者多活。

在扩展性方面,传统网络的扩展性是由分布式来保证的,BGP撑起了Internet的基础。然而在大规模网络中,BGP都需要有一个RR作为路由的集中点,否则由于Full-Mesh也是难于实现可扩展的。每个路由器都和这个点去建邻居,这个点统一收集大家的路由然后再去分发。那么,这个还是分布式吗?是的,因为路由的计算还是路由器自己完成的,集中式的RR只负责原封不动地反射。可是不管怎么样,这个点和SDN控制器还是处在相同的位置上。而且多数情况下为保证控制平面的性能,RR是不会跑转发的,这和SDN控制器就更像了。RR不会有扩展性的问题吗?答案是会的,解决的办法是专门对BGP代码进行优化,来把性能做强。可是经过优化过后,一个RR最多也就可以带几百个BGP邻居,如果仍然不能满足需求,那么就再为RR引入分簇做冗余或者分级做层次化。

因此,SDN的集中式为人诟病的可用性和扩展性的问题,并不是传统网络没有遇到,而是它们已经花了多年的时间把问题解决了。但是,传统网络的可用性和扩展性也不是免费的,核心交换机和路由器那么昂贵的价格,每个炫酷的Feature可都是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的。当然,如果有一天SDN也演进到和传统网络一样成熟,其成本也不会太低。不过,转控分离和可编程为SDN带来了更为开放的生态以及更低的实现门槛,这些才是传统网络向SDN转型的本质驱动力。另外,控制器的CPU和内存相比于盒子而言可以看作海量的,控制器的性能不再完全受限于代码的实现质量,一定程度上还可以靠“堆资源”来进行弥补。

这一节的讨论粒度是比较粗的,只是希望能帮助读者认识到SDN并不是“网络异——教徒”,相反,SDN恰恰是网络界再次开动技术引擎的助燃剂。后面几个小节,将会对SDN的几个特征进行更为深入的讨论。


【版权声明】本文为华为云社区用户转载文章,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举报邮箱: cloudbbs@huaweicloud.com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

0/1000
抱歉,系统识别当前为高风险访问,暂不支持该操作

全部回复

上滑加载中

设置昵称

在此一键设置昵称,即可参与社区互动!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