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DB 方式与 AOF 方式的优势对比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官方对于两种方式的优点描述,并做个对比,然后再看一看两种方式的缺点描述。
RDB 方式的优点

- RDB 是一个非常紧凑的文件,它保存了某个时间点的数据集,非常适用于数据集的备份,比如你可以在每个小时报保存一下过去24小时内的数据,同时每天保存过去30天的数据,这样即使出了问题你也可以根据需求恢复到不同版本的数据集。 
- RDB 是一个紧凑的单一文件,很方便传送到另一个远端数据中心,非常适用于灾难恢复。 
- RDB 在保存 RDB 文件时父进程唯一需要做的就是 fork 出一个子进程,接下来的工作全部由子进程来做,父进程不需要再做其他 IO 操作,所以 RDB 持久化方式可以最大化 Redis 的性能。 
- 与AOF相比,在恢复大的数据集的时候,RDB 方式会更快一些。 
当 Redis 需要保存 dump.rdb 文件时, 服务器执行以下操作:
- Redis 调用forks. 同时拥有父进程和子进程。 
- 子进程将数据集写入到一个临时 RDB 文件中。 
- 当子进程完成对新 RDB 文件的写入时,Redis 用新 RDB 文件替换原来的 RDB 文件,并删除旧的 RDB 文件。 
这种工作方式使得 Redis 可以从写时复制(copy-on-write)机制中获益。
AOF 方式的优点

使用AOF 会让你的Redis更加耐久:
- 你可以使用不同的 fsync 策略:无 fsync、每秒 fsync 、每次写的时候 fsync .使用默认的每秒 fsync 策略, Redis 的性能依然很好( fsync 是由后台线程进行处理的,主线程会尽力处理客户端请求),一旦出现故障,你最多丢失1秒的数据。 
- AOF文件是一个只进行追加的日志文件,所以不需要写入seek,即使由于某些原因(磁盘空间已满,写的过程中宕机等等)未执行完整的写入命令,你也也可使用redis-check-aof工具修复这些问题。 
- Redis 可以在 AOF 文件体积变得过大时,自动地在后台对 AOF 进行重写: 重写后的新 AOF 文件包含了恢复当前数据集所需的最小命令集合。 整个重写操作是绝对安全的,因为 Redis 在创建新 AOF 文件的过程中,会继续将命令追加到现有的 AOF 文件里面,即使重写过程中发生停机,现有的 AOF 文件也不会丢失。 而一旦新 AOF 文件创建完毕,Redis 就会从旧 AOF 文件切换到新 AOF 文件,并开始对新 AOF 文件进行追加操作。 
- AOF 文件有序地保存了对数据库执行的所有写入操作, 这些写入操作以 Redis 协议的格式保存, 因此 AOF 文件的内容非常容易被人读懂, 对文件进行分析( - parse)也很轻松。 导出(- export) AOF 文件也非常简单: 举个例子, 如果你不小心执行了 FLUSHALL 命令, 但只要 AOF 文件未被重写, 那么只要停止服务器, 移除 AOF 文件末尾的 FLUSHALL 命令, 并重启 Redis , 就可以将数据集恢复到 FLUSHALL 执行之前的状态。
优点对比总结
RDB 方式可以保存过去一段时间内的数据,并且保存结果是一个单一的文件,可以将文件备份到其他服务器,并且在回复大量数据的时候,RDB 方式的速度会比 AOF 方式的回复速度要快。
AOF 方式默认每秒钟备份1次,频率很高,它的操作方式是以追加的方式记录日志而不是数据,并且它的重写过程是按顺序进行追加,所以它的文件内容非常容易读懂。可以在某些需要的时候打开 AOF 文件对其编辑,增加或删除某些记录,最后再执行恢复操作。
作者:云享专家韦世东
链接:https://juejin.im/post/5bcab6f46fb9a05d3c802ea6
来源: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