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做值得的事情

举报
技术火炬手 发表于 2018/12/06 10:31:34 2018/12/06
【摘要】 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能有幸进入华为手机的研发团队,成为一名旗舰机手机结构工程师,肩负着让用户感知到极致的外观体验和极致的可靠性的使命,是一件让人非常自豪的事情。

2014年,当我背着行李从老家来到上海的时候,内心是满满的期待和憧憬。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能有幸进入华为手机的研发团队,成为一名旗舰机手机结构工程师,肩负着让用户感知到极致的外观体验和极致的可靠性的使命,是一件让人非常自豪的事情。

  四年一晃而过,期间所经历的一幕幕至今难忘,从一个“白面书生”成长为一名意志坚定的”战士”,我知道,脚下的路才刚刚开始。

ss.png

一个决定,节奏被带得飞起

  2015年春天, P项目整机组装正在F外协厂快速爬坡中。作为结构领域研发代表,我负责在深圳现场密切关注整机组装线的动态,确保按质按量达成整机交付的目标。

  3月20日凌晨一点半,当我和几个小伙伴走在回酒店的路上时,大家的电话铃一起响了,我们对视了一下:出事了。电话会议上是项目组多个领域的同事,问题点是某器件出现批次性品质异常——某个小泡棉使用错误。如果继续使用,会导致特定场景下的防水风险;不使用,产线将无料可用。距离P系列新款手机全球发布不到一个月了,如果停线,损失的不只是巨额的加工费用,更会导致产品爬坡受阻,甚至影响市场先发优势。在汇总了各种信息后,项目组迅速做了两个决定,一是要保证整机质量,二是要想办法保证不能停线。

  “质量要保证,交付也不能丢。”唯一的机会是把器件连夜返工,支持第二天8点产线按时启动生产。这时已是凌晨两点。

  没有返工人员,没有原材料,没有方案,甚至没有场地,但军令如山,研发内部立即组织电话会议,大家分头行动,紧急协调资源,组织连夜返工。夜班返工人员、原材料、返工工具、场地、车间权限……各领域负责人如黑夜中的星星之火,调动起外协厂、器件厂的各种资源,目标是“一个镊子都不能少”!凌晨三点半,当我们在产线再聚首的时候,人员、材料、工具竟然全部到位,一个简单的返工线竟然可以搭建起来了。经过近4个小时的连续作业,返工目标全部达成,产线按时启动。

  想想这6个多小时发生的点点滴滴,感觉还没缓过神,就已经结束了,仿佛是做了一场梦。早上8点,当我迎着朝阳走出厂区大门时,迎面而来的是赶来上班的厂区员工,他们不知道的是,昨天夜里,这里发生的将不可能变成可能的故事。

  入职以来做的第一个项目,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手机行业非一般的超快速开发节奏,以及作为开发人员身上背负的责任,节奏已然被带得飞起!

一场创新探索,突破不可能

  2017年5月的一天,我被安排到M预研项目。当我推着电脑来到一个封闭的会议室时,看到办公室门口贴了一个奇怪的标识,项目组的同事告诉我,这是专门为这个项目设计的Logo,象征着我们为产品的竞争力不断努力。

  预研项目是创新的火花缤纷四射的地方,各种各样的方案如雨后春笋般竞相涌来,我们对不同的想法不断细化、评估,最终选定了一种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方案,电池盖侧边大折弯的外观形态。项目组成员,包括版本经理、架构、ID在内,内心都是按捺不住的激动,然而,当我们细化了方案,发给供应商伙伴评估时,得到的回复却让我们傻了眼,多家业界顶级供应商回复惊人的一致:“做不出来,无法生产”。

  方案刚刚确定,就遇到了一座绕不开的大山,更让人沮丧的是,前方还没有路。回头看,还有多个方案可以选择,但总觉得欠缺了点什么。这时,版本经理拉着项目组核心成员对齐目标,主题只有一个,干还是不干?得到的答案也只有一个,干!

  我们迅速成立包括结构、架构、ID、工艺、采购在内的联合攻关组。作为攻关组组长,我要负责带领团队在两个月内把方案在项目试制中落地,达到可量产的状态。按当前供应商的反馈和内部专家的评估结果,可能到最后也没有突破,但我们作为探索者,硬着头皮也得上。

  攻关会之后,我们兵分多路行动起来,和现有供应商继续沟通,拆解技术难点,探寻机会点和可行性;发动公司各种资源在产业界寻找可行的解决方案。在PDU领导及采购同事共同推动下,仅有一家资源池内的供应商勉强答应,但不承诺任何时间和结果。大家纷纷摇头,感觉一万个不靠谱,却又没有更好的方向。

  没想到峰回路转,转折点还是来了。一次偶然参加的技术交流会上,我们惊喜得知,某颇具实力的器件供应商竟然也在探索同样的方向。仿佛看到了希望,我赶紧向项目组汇报,随后我们从商务层面与该厂家搭建预研合作关系,达成初步意向后立即启动了实质的技术开发工作。攻关组内多个领域的专家迅速抵达现场,明确华为的设计意图,但是讨论中一盆凉水兜头而下,厂商的工程人员纷纷表示难度太大,做,有机会,但离量产,还很遥远。

  此方案的关键难点在于华为对屏幕和电池盖的尺寸精度和外观要求非常高。按照已有的开发经验,加工稳定性会非常差,尺寸精度低会导致手机的缝隙段差变得明显。同时,外观的不良比例也会很高,且不良现象难以通过后段的加工消除掉。综合看来,几乎无法达到华为对整机精致度的要求。

  不过,好消息是,他们愿意与华为共同挑战这一业界难题。

  近两个月的时间,我们与合作伙伴先后尝试了十几种工艺方案,最终做出的产品顺利达成了整机试制目标。该方案取得突破进展后,目前已被最新发布的华为手机Mate20 Pro采纳并顺利落地,在极致外观体验方面给我司产品带来了新的突破。

  两个月前,仿佛全世界都在告诉你,这是不可能的。站在终点看过程,当初的那份决心和韧性显得尤为珍贵。

一次攻关,让极光色落地P20

  2017年的冬天,我被突然调到P项目,迎接我的是一场攻关会——整机可靠性测试中,电池盖高比例碎裂。

  项目马上要进入VN1试制(开发与制造交接点),量产启动也迫在眉睫,开发、测试、产品线都在盯着这个问题,质量部每天都在通报,而攻关的进展并不顺利。这款手机采用了创新的极光色CMF(颜色材料工艺),由于镀层原因,电池盖单体强度下降了XX%,加上整机背部采用四曲面设计,使整机跌落时电池盖受冲击概率更大。换言之,碎裂比例可能会更高。

  这个问题看起来非常有挑战,前期已完成的十多轮验证做下来,电池盖碎裂的失效比例毫无收敛的迹象。如果攻关失败,可能造成极光色设计无法导入量产,损失和影响不可想象。更让我措手不及的是,当会议结束,我成了此攻关课题的第一责任人。

  项目进度、问题背景、验证履历,在极短的时间内接受到巨量信息后,我的脑海里已经乱成一团麻。此时夜已深,但攻关不能停,我洗了一把脸,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开始梳理思路。我找到一间小会议室,把前期主导攻关的几个技术骨干拉到一起,把验证履历和关键技术点逐一写在白板上。满满一墙,让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入更清晰的认识。也是在这些字里行间,我发现了一个关键问题:验证方案虽然很多,却都很发散,自始至终未对根因进行深入分析,比如玻璃为什么会裂?机理是什么?失效条件是什么?好像并没有什么结果。

  我深知这些问题必须弄清楚才可能找到打开这道难题的钥匙。我们立刻调动了材料工艺平台、仿真实验室、芬兰研究所、亚太研究院等大平台资源联合作战。同时,考虑到公司内部对于玻璃失效机理的经验还不太丰富,我们还请了业界顶尖供应商的技术专家从日本专程来到现场,给我们恶补玻璃失效理论和分析方法,全力支持攻关。把问题抛出去,把思路和建议汇集起来,思想的火花在这里碰撞,一杯咖啡开始吸收宇宙的能量。

  我们把攻关以来测试失效的30多台样机搬到实验室里,和专程从海外过来支持的专家们开始了攻坚战。失效分析是要从碎裂区域提取典型的碎片样本,并放到高倍显微镜下进行仔细观察,通过碎片上微观裂纹的形态来判断玻璃失效的机理。碎片通常只有针尖大小,需要在显微镜下谨慎操作,一不小心样本碎片可能就会被捏碎或掉落,这样就可能会破坏“第一现场”,导致碎裂原因无法进一步探究。玻璃失效的情况千变万化,我们要通过多个位置的样本分析来综合判断可能的失效模式。特别是当失效模式比较复杂时,大家经常会有不同的理解,讨论后再分析,分析后再讨论,一台手机可能需要反复确认才能解析出最终的答案。

  2天的连续奋战,30多台样机全部分析完毕,角落处的3个重点失效区域,2种主要的失效方式逐步浮出水面。大家开始觉得心里有点底了,改善方向也逐步清晰起来。满以为已经抓到了关键点,第一轮的测试结果就给我们当头一棒。原以为非常有机会搞定问题的一个方案,测试的结果却最差,在各组样本中电池盖碎裂失效率最高。

  不沮丧不迷茫,我们赶紧分析原因,原来是选的材料弹性模量不合适。那就再调整,继续多个方案并行尝试。最终,经过多达32种方案的尝试,我们在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制程工艺、量产可制造性与成本优化等维度形成了最终的系统性方案,采用业界首发真空纳米级的磁控溅射镀膜工艺,呈现取自自然光谱中的一段颜色变化。相关措施全面合入后,整机失效比例降低了XX%,达成了可靠性测试标准,有效支撑了极光色CMF的顺利落地。极光色CMF是我司采用业界首发的真空纳米级的磁控溅射镀膜工艺,将取自自然光谱中的一段颜色变化用在了今年3月发布的P20系列手机上,这也是渐变色首次在手机玻璃背盖材质中呈现。截至目前,P20系列手机销量已破千万,成为当前销量最好的一款华为旗舰机,相信在整个生命周期内,还会有更大的突破。

d.png

新岗位,开启一段新征程

  回首这四年好像是转瞬间,却又浓缩了太多太多。这些难忘的一幕幕让这段时光和经历变得非常有价值,也让我相信,只要坚持做自己认为值得的事情,就一定会有所获。

  时隔四年,又是一个秋天,公司给了我一个新的岗位——PL,这意味着我从一个独立贡献者变成了要带领十多名同事一起为项目做出贡献的“班长”。组织的信任让我非常感动,我想,像华为这么敢于锻炼新人,敢于用新人的公司可能并不太多。新的工作也逐步开展起来,一个个挑战让我倍感兴奋,这注定会是一段不平凡的历程。

  10月16日,华为Mate 20旗舰手机在伦敦发布,这则消息在朋友圈被刷屏了。身为华为终端的一员,我们在致力于消费者体验的道路上越做越好,也越来越被外界认可。让我们坚持做值得的事情,为这份伟大的事业拼搏奋斗吧,这段经历注定会是你我可以回忆终生的财富。


本文为《华为人》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编辑部hwrb@huawei.com


【版权声明】本文为华为云社区用户转载文章,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举报邮箱: cloudbbs@huaweicloud.com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

0/1000
抱歉,系统识别当前为高风险访问,暂不支持该操作

全部回复

上滑加载中

设置昵称

在此一键设置昵称,即可参与社区互动!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