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回复:
尊敬的 CodeArts 开发团队:您好!作为一名长期使用 Visual Studio Code 的开发者,我近期尝试使用了华为推出的 CodeArts IDE(以下简称 CodeArt),在此过程中感受到该工具在功能设计和用户体验上与 VSCode 的原生理念存在较大差异。希望能通过以下几点反馈,协助贵团队更好地打磨产品、理解用户、提升体验。一、理念背离:从“极简”到“繁重”的转变VSCode 一直秉持着 “Do less is more” 的设计理念,核心思想是:少即是多,保留最小必要集,将自由度和可扩展性交还给开发者。这种极简、灵活、模块化的方式恰好满足了广大开发者个性化、快速迭代的工作习惯。而 CodeArt 在架构和交互层面,借鉴了大量 JetBrains 系 IDE 的设计思路,呈现出一种高度集成、厚重、臃肿的体验,这种思路虽然适合部分偏向全家桶式开发的用户,但对于习惯轻量级 VSCode 工作流的开发者来说,使用体验并不友好。具体体现如下:强依赖 CodeArts 生态:许多功能过于依赖平台自身服务,缺乏独立性。界面臃肿,启动缓慢:大量预置插件和窗口堆叠,违背了 VSCode 一贯“启动快、用多少装多少”的哲学。无法自由裁剪功能:插件预装且部分无法卸载,违背了 VSCode 灵活裁剪、自定义的设计初衷。代码智能提示干扰过重:如同 JetBrains 系过度提示一样,反而影响思考流程,降低效率。二、目标用户理解不足CodeArt 的定位应当是提升国产 IDE 的竞争力,但其当前表现却在“看齐 JetBrains”与“照搬 VSCode”之间徘徊,缺乏对目标用户的深入调研和理解。JetBrains 用户会觉得不如原版稳定、生态不如;VSCode 用户则会觉得臃肿、控制感缺失、不灵活;新用户则被复杂的界面和生态限制劝退。如果不能聚焦目标用户画像并为其提供定制化、差异化的核心价值,CodeArt 难以在竞争激烈的 IDE 市场中立足。三、建议与改进方向为使 CodeArt 更贴近开发者真实需求,建议从以下几个方向思考和优化:回归轻量化本质保持 VSCode 的极简哲学,避免“集成一切”,让开发者自由选择所需功能。加强插件生态兼容性尽量与 VSCode 原生插件生态保持兼容,不重复造轮子,也避免做“阉割版”替代。提供“精简模式”或“原生模式”对喜欢原生 VSCode 的用户提供“干净启动”选项,减少无用干扰和预装插件。更开放的用户参与机制建议通过 GitHub、调研问卷或社区机制,倾听用户声音,收集真实反馈并迭代。明确定位:服务谁、解决什么问题是为 DevOps 提供深度整合?还是为国产云平台做入口?界定清晰、设计才能不跑偏。鸿蒙端尽快整改,交由上游vscode团队进行统一维护鸿蒙端希望能将java等组件作为单独的包剥离,不要一起分发总之,我们十分支持华为发展国产开发工具的努力,也相信 CodeArt 拥有成为优秀国产 IDE 的潜力。但前提是:必须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而非盲目集成、模仿或取悦所有人。希望这份建议能为您团队提供参考。期待 CodeArt 在未来的版本中,更加理解并尊重开发者的选择。此致敬礼!一位长期 VSCode 使用者2025年7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