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头像 Lv.3
400 成长值

个人介绍

在编程的世界里,我相信每一行代码都是一次对未来的投资。 今年职规赛国金

感兴趣或擅长的领域

开发语言、软件开发
个人勋章
TA还没获得勋章~
成长雷达
380
0
0
0
20

个人资料

个人介绍

在编程的世界里,我相信每一行代码都是一次对未来的投资。 今年职规赛国金

感兴趣或擅长的领域

开发语言、软件开发

达成规则

发布时间 2025/06/25 17:09:07 最后回复 小强鼓掌 2025/06/30 10:15:30 版块 大数据
65 8 0
他的回复:
✅ 常见原因排查:序号原因说明1密码策略限制密码必须包含特定字符、长度、复杂度,未满足导致修改失败。2账户已锁定密码过期后尝试登录失败次数为0次,但因策略设置已锁定。3工具本身bug或异常工具未正确处理密码修改时的过期/锁定状态。4无权限修改当前用户无权限修改自身或其他账户密码。5密码过期引起认证失败工具尝试认证旧密码失败但未计入失败次数,导致“0次错误”报错。✅ 处理建议:✅ 方案一:检查密码策略登录数据库或中控平台,查看密码策略(如:最小长度、历史密码限制、是否包含大小写/特殊字符等)。设置的新密码应完全满足策略要求。✅ 方案二:使用管理员手动修改密码如果用户无法自助修改,尝试使用管理员账户通过SQL或控制台重置密码,例如:ALTER USER your_user IDENTIFIED BY 'NewPassword';✅ 方案三:查看账户状态查看账户是否已锁定或过期(特别是密码过期但未输入错误的情况下),可通过如下语句:SELECT * FROM dba_users WHERE username = 'YOUR_USER';或工具自带的“用户状态查看”功能。✅ 方案四:联系管理员或查看巡检工具日志查看巡检工具日志(如 /var/log/huawei/xxx.log)或错误详情。联系系统管理员确认是否存在锁定策略或手动干预。✅ 临时绕过措施(不推荐长期使用):若工具限制较多,可临时使用SQL方式登录数据库进行修改,再重新用工具登录。
发布时间 2025/06/20 15:47:28 最后回复 Jack20 2025/06/27 12:11:41 版块 MapReduce服务
86 7 0
他的回复:
在 Hive 中通过 TRANSFORM 使用 Python 脚本Apache Hive 本身并不像支持 Java 那样原生支持用 Python 编写 UDF。然而,通过 TRANSFORM 关键字,你可以将 Hive 表中的数据流式传输到外部脚本(如 Python 脚本)进行处理,然后再将结果流回 Hive。这实际上实现了 Python UDF 的功能。它是如何工作的?TRANSFORM 的工作流程非常直观:数据流出 Hive:Hive 将 SELECT 语句中指定的列序列化为字符串(默认使用制表符 \t 分隔),然后将这些字符串逐行发送到你的 Python 脚本的标准输入(stdin)。Python 脚本处理:你的 Python 脚本从标准输入读取每一行数据,进行处理(例如,数据清洗、计算、转换格式等)。结果流回 Hive:脚本将处理后的结果(同样是制表符分隔的字符串)打印到标准输出(stdout)。Hive 解析数据:Hive 捕获脚本的标准输出,并根据 AS 子句中定义的列结构,将每一行字符串解析回 Hive 表的列。这个过程本质上是 MapReduce 中的 "Map" 阶段,因此有时也被称为 "Map-side Transform"。示例:将两列拼接并转换为大写假设我们有一个简单的用户表 users,包含 user_id 和 name。我们想创建一个新表,其中包含一个新列,这个新列是用户 ID 和姓名用冒号拼接后的大写形式。1. 源数据 (users)user_idname101alice102bob103charlie2. 编写 Python 脚本 (process_user.py)这个脚本从标准输入读取数据,处理后输出到标准输出。#!/usr/bin/env python# -*- coding: utf-8 -*-import sys# 逐行读取标准输入for line in sys.stdin: # 移除行尾的换行符 line = line.strip() # 按制表符分割输入列 # Hive 会将 user_id 和 name 作为 tab 分隔的字符串传进来 # 例如:"101\talice" try: user_id, name = line.split('\t') # 执行转换逻辑 # 1. 将名字转换为大写 # 2. 将 ID 和大写的名字用冒号拼接 processed_data = "{}:{}".format(user_id, name.upper()) # 将结果打印到标准输出 # Hive 会捕获这个输出 print(processed_data) except ValueError: # 处理可能的空行或格式错误 pass3. 在 Hive 中执行查询你需要先将 Python 脚本添加到分布式缓存中,这样集群中的每个节点才能访问它。然后使用 TRANSFORM 执行查询。-- 将 Python 脚本文件添加到分布式缓存-- 这样在每个节点上都能找到并执行它ADD FILE /path/to/your/local/script/process_user.py;-- 创建一个新表来存储结果CREATE TABLE users_processed ( processed_info STRING);-- 使用 TRANSFORM 执行查询并将结果存入新表INSERT OVERWRITE TABLE users_processedSELECT -- 调用 TRANSFORM 关键字 TRANSFORM (user_id, name) -- 指定要使用的脚本。Hive 会在每个节点上执行 'python process_user.py' USING 'python process_user.py' -- 定义脚本输出的列名和类型 AS (processed_info STRING) FROM users;-- 查询结果SELECT * FROM users_processed;4. 最终结果 (users_processed)processed_info101:ALICE102:BOB103:CHARLIE优点和缺点优点:灵活性高:可以使用任何你熟悉的语言及其丰富的库(如 Python 的 pandas, numpy 等)。开发快速:对于熟悉 Python 的开发者来说,编写脚本比编写 Java UDF 更快、更简单。易于测试:Python 脚本可以独立于 Hive 在本地进行单元测试。缺点:性能开销:每次处理一行数据,都需要在 Hive 和 Python 进程之间进行数据的序列化和反序列化,这会带来显著的性能开销。进程启动成本:为每个 Mapper/Reducer 任务启动一个 Python 进程也会消耗资源。不适合复杂逻辑:对于需要聚合或维护状态的复杂操作,实现起来比原生 UDAF(用户定义聚合函数)要困难得多。现代替代方案:PySpark虽然 TRANSFORM 仍然是一个有用的工具,但对于更复杂的ETL和数据处理任务,业界目前更倾向于使用 Apache Spark,特别是其 Python API PySpark。PySpark 提供了与 Hive 类似的功能(通过 Spark SQL),但它与 Python 的集成更紧密、性能更高。使用 PySpark UDF,数据通常保留在 JVM 中,并通过优化的方式(如 Apache Arrow)与 Python 进程交换,大大减少了 TRANSFORM 的性能瓶颈。
发布时间 2025/04/03 17:57:07 最后回复 违规名称_001 2025/07/02 22:09:25 版块 数仓DWS
69 4 0
他的回复:
一、执行批量插入时使用的内存区域:✅ 实际使用的是 DN(DataNode) 上的内存:插入操作执行时,数据最终存储在 DN 节点上。CN(Coordinator Node)负责解析语句、分发到各个 DN,但数据插入过程主要在 DN 内部完成。所以插入数据使用的内存缓冲主要在 DN 上。二、用到的主要内存参数:1. shared_buffers控制 DN 上的共享缓冲区大小,是最核心的写入缓冲区。插入的数据会先写入 shared_buffers,而不是直接写磁盘。多个会话共享这块区域,所有表的读写都可能用到。达到一定条件会触发刷盘(见下文)。2. work_mem和插入关系不大,主要用于 排序、哈希连接、聚合 等查询中间计算。对于 insert 语句通常不涉及使用 work_mem。3. cstore_buffers仅在列存表(column-store)下才会使用。如果你插入的是 列存表(比如cstore类型的表),那就会使用这个参数控制的缓冲区。行存表(默认)不会用这个。4. max_process_memory这是一个进程级别的内存限制,不直接控制缓冲区。是防止某个进程内存用量过大的上限保护参数。三、数据多大后会落盘?数据写入 shared_buffers 后,以下情况下会触发写盘:缓冲区满(例如 shared_buffers 满了)检查点(checkpoint)到来后台刷脏线程(如 bgwriter)周期性将脏页刷新手动调用 flush 或同步命令数据被其他进程踢出缓存(LRU)⚠️ 并不是说“插入达到多少 MB”就立即落盘,而是跟系统调度策略、写缓冲区满、刷盘机制相关。四、总结一句话:在新建表并批量插入数据时,使用的是 DN 节点上的 shared_buffers 控制的共享缓冲区;当这个缓冲区空间使用接近上限或满足刷盘条件(如脏页太多、checkpoint触发)时,数据才会真正写入磁盘。
发布时间 2025/06/19 09:10:34 最后回复 pack 2025/06/25 17:10:51 版块 数仓DWS
70 6 0
他的回复:
你提到的版本升级路径:8.1.1.5 → 8.1.3-ESL.8.SP1 → 8.2.1-ESL.8是目前业内一些单位采用的推荐升级路径之一,属于分阶段跨版本升级,目的是保证系统兼容性和稳定性,尤其在对稳定性要求高的银行中更为常见。下面分别解答你的三个问题:1️⃣ 目前这种升级方式有银行据点升级过没?是的,有银行客户采用这种路径完成升级,特别是在核心业务依赖 DWS(Data Warehouse Service,通常指分布式数仓如华为GaussDB(DWS))的场景中。原因:8.1.1.5 → 8.1.3:属于同主线的优化版本,修复了多个已知问题,兼容性高;8.1.3 → 8.2.1:跨小版本主线,8.2.1 已集成大量稳定性补丁,是当前被推荐的8.x主版本目标。一些银行已经成功完成升级,稳定运行中,目前未大规模反馈明显问题,但升级过程中仍需要注意业务验证、备份与灰度策略。2️⃣ 使用上是否有什么问题?整体反馈良好,但需注意以下几点:升级阶段可能问题建议措施8.1.1.5 → 8.1.3SQL兼容性、系统配置项微调建议先在测试环境中模拟升级验证8.1.3 → 8.2.1安全策略变化、性能参数优化需重新评估关注参数如 enable_force_vector_engine、统计信息是否重算整体问题数据迁移或转换兼容性做好回滚方案,建议使用 全量备份+迁移测试3️⃣ 有直升 8.1.1.x → 8.2.1.x 的版本发布计划?目前(截至2025年中旬)尚未正式发布官方“直升支持包”,也就是说:如果要从 8.1.1.x 直升 8.2.1.x,需要 定制支持 或经过专属验证,风险较高;通常推荐中间经过8.1.3-ESL.8.SP1作为过渡版本,以保证稳定性;后续是否提供直升路径,可能会在未来 DWS 的 release notes 或运维支持中宣布,目前还未有广泛可用的直升工具包。✅ 总结建议:项目建议升级路径建议采用你提到的阶段路径(8.1.1.5 → 8.1.3 → 8.2.1)使用反馈银行已部署,整体稳定,需注意参数兼容与性能测试是否直升目前不建议直升,暂无公开支持直升包发布计划
发布时间 2025/06/05 18:38:11 最后回复 黄生 2025/06/19 13:44:43 版块 数仓DWS
90 7 0
他的回复:
一、删除权限的限制策略最小权限原则默认不给开发人员或非DBA人员删除数据库(DROP DATABASE)权限。在授权时,优先使用“角色”或“授权视图”来限定操作范围。按需授权(临时权限)对于确有删除需求的操作(如测试数据库清理),采用临时权限+操作审计的方式。可通过脚本控制授权有效期或运维审批系统发放临时权限。设置安全防护机制启用数据库的审计日志功能(如 MySQL 的 general_log,SQL Server 的审计策略,Oracle 的审计审查)。对DROP操作设置触发器或钩子进行预警(部分数据库支持)。二、权限回收操作流程以下以常见数据库举例:MySQL查看权限sql复制编辑SHOW GRANTS FOR 'username'@'host'; 回收 DROP 权限sql复制编辑REVOKE DROP ON database_name.* FROM 'username'@'host'; PostgreSQL查看权限sql复制编辑\du -- 查看角色权限 回收权限sql复制编辑REVOKE ALL PRIVILEGES ON DATABASE dbname FROM username; SQL Server查看权限sql复制编辑SELECT * FROM fn_my_permissions(NULL, 'DATABASE'); 回收权限sql复制编辑REVOKE CONTROL, ALTER, DROP FROM [username]; 三、推荐操作流程(问题处理中)确认权限使用人和使用目的确定是否确有删除需求。审核业务逻辑与审批流程。暂停授权用户的权限账户(临时)避免误操作。执行回收语句根据数据库类型执行 REVOKE。记录审计日志记录操作人、时间、影响的库、表等信息。反馈问题处理状态向上级或工单系统反馈处理完成、已关闭删除权限。
发布时间 2025/06/04 12:52:40 最后回复 林欣 2025/06/13 16:37:28 版块 人工智能
81 7 0
他的回复:
更新 user.keytab 和 krb5.conf 后出现“Could not open client transport for any of the Server URI's in ZooKeeper: update connection params from zookeeper failed” 错误,一般是客户端无法从 ZooKeeper 中正确获取连接参数或进行身份验证。验证 Kerberos 配置:确保 krb5.conf 文件中指向正确的 KDC 服务器和域。确保 user.keytab 文件对应的 Kerberos 主体(principal)与 ZooKeeper 服务一致。检查 ZooKeeper 服务配置:确认 ZooKeeper 集群配置了 Kerberos 身份验证。如果服务端启用了 Kerberos,客户端也必须使用相同的配置进行连接。确认 zookeeper.server.principal 的格式是否正确,通常是 zookeeper/hostname@REALM。客户端 JAAS 配置:检查客户端使用的 JAAS 文件,确保 Client 模块配置了正确的主体和 keytab 文件路径。例如:Client { com.sun.security.auth.module.Krb5LoginModule required useKeyTab=true keyTab="/path/to/user.keytab" principal="user@REALM" useTicketCache=false debug=true;};网络和连接问题:检查客户端是否能够访问 ZooKeeper 集群中的所有节点。如果有网络问题,可能会导致连接失败。确保防火墙和端口设置没有阻止客户端和 ZooKeeper 之间的通信。日志分析:查看 ZooKeeper 服务端日志,确认是否有相关的错误提示,帮助进一步分析问题的根源。启用调试日志查看更多信息,在启动客户端时添加 -Dsun.security.krb5.debug=true,排查身份验证问题。重启服务:如果在更改了 krb5.conf 和 user.keytab 文件后依然遇到问题,尝试重启客户端和相关服务,确保新配置生效。
发布时间 2024/10/31 19:49:34 最后回复 一只牛博 2025/02/24 09:11:36 版块 大数据
220 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