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当架构师的日子(一)
1 引子
最近由于工作变动,一切从零开始,感觉像回到了刚工作的时候,什么都不懂,什么都等着我去学习。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但上一个阶段现在回想起来却什么都没有留下。突然觉得应该写点什么,算是对上一个阶段的总结,也能算是在这个阶段留下点东西。
我基本上都是在搞技术项目、以及技术项目的落地。所以我的角色不是技术项目的开发或设计,就是产品的落地接口人。期间做过一次产品的解决方案SE,算是完整参与了一次产品的开发周期。
17年开始搞异构计算,先是搞异构计算技术项目,云计算这边出了我一个人做架构师,开发是IT技术开发部的兄弟们,硬件那边是IT硬件和中硬,虚拟化是欧拉。我算了一下,和我接口的各种SE有15人左右,如果在算上上线以后要直接沟通的人,估计得有3、40人了。牵引这么大一个团队,过程是十分痛苦的,但今天看来,这个经验又是我的一笔不小的财富。
还有一个小插曲,立项之初实际上是没有叫异构计算的,是叫GPU/FPGA服务化,我个人觉得这个名字太土了,才重新起了“异构计算云服务”。我当时的想法不仅仅是为了起一个看起来上档次的名字,还想埋个伏笔:我的团队不仅限于GPU和FPGA。后来异构计算团队也承接了其他异构的业务,可惜我已经离开了。
架构师,是一个复杂的结合体,要见客户搞需求,要排规划搞攻关,要带团队搞交付,等等等等,每个环节都不能少。
2 未来从哪里来
架构师,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预测未来,把握方向;尤其是产品的架构师,要能“做出来、卖出去!”,攻克技术难点只能得60分,甚至不及格!可是未来从哪里来?仅凭“YiYin”么?当然不行。“从客户中来,回到客户中去”,这是第一步。
我不是搞硬件出身的,立项之初,我其实是一点也不懂FPGA,对GPU也仅仅限于打游戏。我们集中到深圳封闭了两三次,我搞清楚了FPGA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了FPGA和GPU的优势;查阅了各种资料,搞清楚了当下业界的流行动态。后来我又密集拜访客户,搞清楚了客户对FPGA和GPU的诉求。当然,不能两手空空的去听客户讲,准备过程不是我要说的重点。
至少做出来以后,马上就有那么几个客户能用起来了。
3 一切可能的都是未来
保持敏锐,不要放过任何挖掘的可能。有些时候,客户有一些看似不太迫切的需求,但经过深入挖掘,客户用爽了以后,就会成为最迫切的需求,成为新的机会点。
有一个做渲染的客户,他们主要是搞电影渲染,当时客户只用CPU。渲染这个东西特别耗费计算资源,通常一帧就要渲染好几个小时。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GPU做电影渲染已经非常成熟了,而且渲染效率比CPU高得多得多。与客户交流,客户意思是现在用CPU还不错,GPU没有那么迫切的诉求,暂时不考虑。
好在和客户关系不错,我动用了一点点特权,给客户申请了几台GPU机器,让客户试试。这一试不要紧,客户后来隔三差五追着我们产品经理要GPU资源。当时仅GPU这一项,收入相对是非常可观的。
4 客户的未来就是我们的未来
客户业务不中断,才有我们的未来。有一段时间我没有关注这个客户,后来我发现客户在我们GPU上的业务停了。我问了一下,是因为客户自己业务时遇到了一些问题,由于优先级不高,就暂停了这块业务。客户业务停了,我们也没钱赚呀!于是我又带队到客户现场在客户现场搞定。
在这期间,有兄弟找我抱怨,最起码我是一个华为的软件工程师,总是到客户那里去打下手,感觉不太爽。我说,咱们现在刚起步,没有资本吃山珍海味,甚至是在要饭阶段,客户哪怕给的是个干饼,能让我们吃饱了就行,何况这个客户体量也不小,出手也不吝啬,咱至少吃个肉夹馍。等以后强大了,吃山珍海味的时候多着呢。
后来,客户业务恢复正常,我们的收入也继续增长。客户不转,我们怎么转的起来?
今天就先写这么些吧,主要是站在客户角度回忆了一下。后面有时间,我再写写其他方面吧。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