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常见接口

举报
加油O幸福 发表于 2021/09/29 15:44:24 2021/09/29
【摘要】 根据外部设备与I/O模块交换数据的方式,计算机系统接口可以分为串行接口和并行接口两种。串行接口一次只能传送1位信息,而并行接口一次就可传送多位信息(一般为8的倍数)。串行通信又可分为异步通信方式和同步通信方式两种。并行接口数据传输率高,控制简单,通常用于高速数据通道接口;但是所需连线很多,不适于远距离传送。串行通信连线少,适于长距离传送;但是控制复杂而且传输速度较慢。 常见的设备接口有以下几...

根据外部设备与I/O模块交换数据的方式,计算机系统接口可以分为串行接口和并行接口两种。串行接口一次只能传送1位信息,而并行接口一次就可传送多位信息(一般为8的倍数)。串行通信又可分为异步通信方式和同步通信方式两种。并行接口数据传输率高,控制简单,通常用于高速数据通道接口;但是所需连线很多,不适于远距离传送。串行通信连线少,适于长距离传送;但是控制复杂而且传输速度较慢。

常见的设备接口有以下几种:

(1)ST506.主要用于温盘,结构简单,只完成磁盘信息的读写放大,把数据的编码解码、数据的格式转换等功能都留给I/O模块处理。其传输速率为5Mbps~7Mbps,最多可支持2个硬盘,最大支持盘空间为150MB.

(2)ESDI.一种通用的标准接口,不仅适用于小型温盘,还适用于磁带机和光盘存储器。该接口除了完成信息的读写放大外,还要完成数据的编码解码。数据传输率5Mbps~10Mbps,最多可支持4个硬盘,硬盘空间最大可达600MB.

(3)IDE.IDE是最常用的磁盘接口,分为普通IDE和增强型IDE(EIDE)接口。普通IDE数据传输率不超过1.5Mbps,数据传输宽度为8位,最多可连接4个IDE设备,每个IDE硬盘容量不超过528MB.EIDE的传输率有UDMA-33、UDMA-66、UDMA-133三种,数据传输率可达12Mbps~18Mbps,数据传输宽度32位,最多可连接4个IDE设备,每个IDE硬盘可超过528MB.

(4)SCSI.数据宽度为8位、16位和32位,是大容量存储设备、音频设备和CD-ROM驱动器的一种标准。SCSI接口通常被看作是一种总线,可用于连接多个外设,这些SCSI设备以雏菊链(Mode daisy chain)形式接入,并被分配给惟一的ID号(0~7),其中7号分配给SCSI控制器。某些SCSI控制器可以提供多达35个SCSI通道。SCSI设备彼此独立运作,相互之间可以交换数据,也可以和主机进行交互。数据以分组消息的形式进行传输。最初的SCSI标准(目前又称为SCSI I)的最大同步传输速率为5Mbps,后来的SCSI II规定了2种提高速度的选择。一种为提高数据传输的频率,即Fast SCSI,由于频率提高了一倍,即使数据通路仍和SCSI I同为8位宽,其最大同步传输速率也提高了一倍,达10Mbps.另一种提高速度的选择是传输频率提高一倍的同时也增大数据通路的宽度,由8位增至16位,这就是Wide SCSI,其最大同步传输速率为20Mbps.

(5)PCMCIA.PCMCIA是一种广泛用于笔记本电脑的接口标准,体积小,扩展较方便灵活。最初PCMCIA主要用于笔记本电脑扩展内存,目前常用作一种存储器卡接口或进行传真、调制解调器功能扩展接口。现在用PCMCIA代表个人计算机储器卡国际协会,而PCMCIA接口更名为PC Card接口。PC Card接口具有以下特点:电源管理服务,允许系统控制PC Card的工作状态(开/关),支持3.3V/5V电压,可降低功耗,支持多功能卡、扩充卡的信息结构,以提高其兼容性,规定了直接内存访问规范,增加了一个32位的Card Bus接口。

(6)P1394.P1394是一种高速的串行总线,用以连接众多的外部设备。P1394有许多优于SCSI等其他外设接口的特点:数据传输率高、价格低且容易实现,所以不仅应用于计算机系统中,也广泛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诸如数码相机、VCD等。P1394的数据速度可达400Mbps,新的标准是800Mbps.P1394接口使用雏菊链式的设备连接方式,一个端口可以支持63个设备;而且使用桥互联的方式,以树形结构配置,可以支持的设备数高达1022.P1394支持设备的热插拔,即允许计算机在未关机带电的情况下插入或拔除所连接的外部设备而不会造成损害。

(7)USB.USB接口是一种串行总线式的接口,在串行接口中可达到较高的数据传输率,并且也允许设备以雏菊链形式接入,最多可连接127个设备。USB的最大特点是允许热插拔,目前在便携式计算机和台式计算机中已成为标准配置。许多数码相机、闪存、视频摄像头以及打印机等都可通过USB口接入计算机。USB1.0的速度是1.2Mbps,USB2.0的速度达到了480Mbps.


【版权声明】本文为华为云社区用户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进行授权。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举报邮箱: cloudbbs@huaweicloud.com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

0/1000
抱歉,系统识别当前为高风险访问,暂不支持该操作

全部回复

上滑加载中

设置昵称

在此一键设置昵称,即可参与社区互动!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