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钛丝驱动技术(NiTiDrivetech)的可靠性设计-力量的设计
钛丝驱动技术(NiTiDrivetech)的可靠性设计
【前言】
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 SMA),也叫形态记忆合金、肌肉丝、镍钛记忆合金,它是由Ni(镍)- Ti(钛)材料组成,经过多道工序制成的丝,财哥简称钛丝,可以通过电路驱动钛丝发生运动。相比于传统的电机、电磁铁动力,钛丝是一种新型的动力元件。钛丝驱动技术(nitidrivetech)目前已经在航空航天、医疗、无人机、手机、汽车、机器人等科技领域投入使用。
本文通过公开分享、科普钛丝驱动技术的可靠性设计经验,方便大家在机械电子工业设计等领域快速有效地转化为科技成果。
四、 力量的设计
在讲解钛丝驱动的力量设计之前,为了方便描述,财哥先做如下定义:
钛丝驱动力量:Fq,(钛丝通电后产生的收缩拉力)
钛丝应变力量:F0,(钛丝未通电时的自身应力,可理解为自身弹力、阻力)
初始载荷力量:F1,(提前给钛丝施加的初始拉力)
钛丝驱动后的载荷力量:F2,(钛丝执行驱动后的那一时刻,因位移变化导致的F1的变化力)
驱动机构的阻力:Fn
外在因素带来的阻力:Fnn
驱动余量:∆Fq
1、 钛丝的初始荷载力
案例:某产品应用了最简单的直线驱动模型,线径0.15mm的钛丝,175MPA的驱动力,Fq大约315g,产品投入市场后,故障频发,经常发生执行机构冷却不能恢复到位的情况。
经过对产品拆解后发现,该直线驱动模型的初始载荷力F1设置为0。
后调整了产品设计,将钛丝的初始载荷力F1从0调整至128g,上述故障消失。
在上述直线驱动模型中,一端固定,另一端挂上弹簧作为初始载荷力F1,这个弹簧需要满足钛丝的F1大于或等于钛丝应变力F0
即:F1≥F0
这样就能确保钛丝获得最大的驱动位移量和适当的恢复速度,在断电冷却后能快速恢复到原位。
如果未能设置这个初始荷载力,或设置的初始荷载力不足,就会发生钛丝冷却后恢复偏慢和不能恢复到原位的情况。
单程和双程特性的钛丝应变力是不一样的,不同厂家的钛丝应变力也有所不同。
按照财哥以往的经验:
单程钛丝一般在100-150MPA左右的情况下可以获得钛丝的最大驱动位移量。
双程钛丝一般在70-100MPA左右的情况下可以获得钛丝的最大驱动位移量。
我们可以结合第一章节中《钛丝的选型和适配》中描述的胡克定律,还有大家手头的钛丝应变力值F0,来设置所需的F1:
例如:假定大家的钛丝是100MPA,那么我们可以得到如下F0
通过上述对照计算,我们就可以得到我们的F0值,从而就可以知道,我们需要匹配多大的初始载荷力F1(如:弹簧的初始拉力或压力。)
2、 驱动机构阻力Fn
不同的驱动模型,还需要考虑各个转折支点的机构阻力Fn,比如在L型、V型、G型或其他多转轴结构模型中,每增加一个转轴或力量角度小于90°的情况下,都会给驱动机构增加由钛丝的自身应变强度带来的阻力,这个需要我们根据我们的结构模型去计算或测量,再根据结果去适配合适的初始载荷力F1。
以G型驱动模型为例:
采用这类驱动机构的情况下,转轴的轴径,财哥建议大于钛丝线径的30倍来设计,这样可以降低驱动机构的阻力,也可以降低钛丝在轴向应变带来的损伤。
G型机构模型一般用于空间较小的产品,驱动钛丝经过了3个90度转向,每个转折角产生的结构阻力大约是50g,合计是Fn =150g。
综上,初始荷载力量按此规则设计:F1≥F0+Fn,即F1需略大于F0+Fn。
3、钛丝执行后的载荷力
在工业设计应用中,一般采用弹簧、扭簧和弹片等作为驱动机构的初始载荷。当驱动机构执行时,初始载荷F1会被压缩、拉伸或形变带来更大的载荷力量变大了,即为执行后的荷载F2。用下列公式表示:
F2=F1+∆F1
(也存在通过结构设计呈现完全相反的特殊情形,在此不赘述)
我们在设计这个载荷力量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其弹性势能随着驱动位移增加带来的增加,并确保F2不能超过钛丝驱动力Fq。最理想的设计方案是,初始载荷随着驱动位移的增加而不变或减小,甚至消失。
但是实际上,我们往往忽视这个问题,导致执行荷载F2超过钛丝驱动的收缩力Fq。即当F2>Fq,执行机构会出现执行不到位的情况。
所以我们必须要保证:F2< Fq。另外,还需考虑驱动机构的阻力Fn和外在因素带来的阻力Fnn。这样,可以得到钛丝驱动可靠运行的前提条件:
Fq>F2+Fn + Fnn
4、驱动余量的设计
我们的产品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外在不可控的因素,阻碍了执行机构的执行,从而造成执行机构损坏。所以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外在因素带来的阻力Fnn。
所以,我们需要设计更大的驱动余量 ∆Fq,来满足我们产品的可靠性需求
∆Fq=Fq-(F2+ Fn + Fnn)>0
5、力量设计常见问题及总结
钛丝驱动的力量设计不当,容易出现这些问题:
(1)初始载荷F1偏低,容易导致驱动机构恢复不到位。
(2)初始载荷F1过高,容易导致驱动机构驱动余量∆Fq不足,造成产品批量稳定性不够。
(3)执行后的载荷力量F2高于钛丝的驱动力Fq,容易导致驱动机构执行不到位或寿命偏短。
(4)驱动机构阻力Fn较大,容易导致驱动机构执行响应慢或寿命偏短。
(5)外在因素带来的阻力Fnn过大,导致的∆Fq余量不足,容易出现驱动机构不稳定,时好时坏。
因此,设计合理的初始荷载F1及执行荷载F2,并留足驱动余量∆Fq是钛丝驱动力量设计的核心要点,用公式表示为:
(1)F1≥F0+ Fn
(2)F2=F1+∆F1
(3)∆Fq=Fq-(F2+ Fn + Fnn)>0
大家可以回顾前文1-3章节所述,在做好钛丝的选择、选型和适配及时间设计的基础上,做好力量设计,是驱动钛丝的可靠性设计的前提和保障。
作者 财哥说钛丝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