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设备不够用?那就把附近的都变成‘我的外设’吧!——鸿蒙设备虚拟化与能力共享全栈实战
开篇语
哈喽,各位小伙伴们,你们好呀,我是喵手。运营社区:C站/掘金/腾讯云/阿里云/华为云/51CTO;欢迎大家常来逛逛
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一些自己日常学习到的一些知识点,并以文字的形式跟大家一起交流,互相学习,一个人虽可以走的更快,但一群人可以走的更远。
我是一名后端开发爱好者,工作日常接触到最多的就是Java语言啦,所以我都尽量抽业余时间把自己所学到所会的,通过文章的形式进行输出,希望以这种方式帮助到更多的初学者或者想入门的小伙伴们,同时也能对自己的技术进行沉淀,加以复盘,查缺补漏。
小伙伴们在批阅的过程中,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点赞、收藏、关注哦。三连即是对作者我写作道路上最好的鼓励与支持!
前言
先把话挑明:所谓 Device Virtualization(设备虚拟化),不是简单的“远程控制屏幕”,而是把周边设备的硬件与系统能力包装成“像本地一样可用”的资源:文件像本地盘、摄像头像本地摄像头、键鼠像本地键鼠、麦克风像本地麦克风……应用开发者以统一 API 使用,系统在幕后完成发现 → 认证 → 虚拟化映射 → 会话传输 → 能力调度的整活儿。
今天就按“原理 → 文件与输入共享 → 使用场景 → 代码案例 → 性能与工程优化”这条线,把鸿蒙的设备虚拟化与能力共享机制掰开揉碎讲清楚。放心,少点术语脱缰,多点人话、有梗、有实操😉。
目录预告
- 设备虚拟化到底虚拟了啥:系统分层与能力路由
- Device Virtualization 技术原理:命名、编址、协议与会话
- 分布式文件共享:统一命名空间与“像本地一样”的读写
- 输入设备共享:键鼠/触控的事件时序、坐标与防抖
- 典型使用场景:超级终端、跨屏协同、边缘采集与本地渲染
- 开发代码案例:分布式文件读写、远端输入转发(ETS + C 伪代码)
- 性能与可维护性:吞吐/时延/抖动、零拷贝、指标与排障清单
- 收尾心法:把复杂留给系统,把约束留给自己
一、设备虚拟化到底“虚拟”了啥?
用一句话概括:把“别人的硬件和系统服务”,映射成“我本机可见的资源与接口”。这套映射不是一刀切,而是按能力做细分:
- 存储能力虚拟化:把远端设备的目录挂载到统一命名空间,表现为分布式文件系统中的路径(示例路径形如
/mnt/hmdfs/<deviceId>/…,具体随版本与设备定制略有差异)。 - 外设能力虚拟化:远端键盘/鼠标/触控板/手写笔/手柄等通过事件流转发,映射成本机的输入事件源。
- 多媒体能力虚拟化:远端摄像头/麦克风/扬声器/显示器以“本地设备节点”的方式出现在能力目录里(系统侧做设备抽象与权限闸门)。
- 系统服务虚拟化:如设备发现、认证、会话、权限与安全域判断,统一走**分布式软总线(DSoftBus)**和相关系统服务。
二、Device Virtualization 技术原理(像搭地铁:统一入口、智能换乘)
从框图看,跑不掉的就是这几件事:
-
命名与编址(Bus Center / 设备目录)
- 每台设备有稳定的设备标识(deviceId)与能力目录;
- 能力用统一命名暴露,例如
files://<deviceId>/、input://<deviceId>/keyboard0、camera://<deviceId>/front。
-
发现与认证(DeviceAuth/HiChain)
- 邻近发现后,走双向认证与组网授权;
- 认证通过后,产生可信会话密钥,供后续加密传输。
-
能力路由与虚拟化层(Device Virtualization Service, DVS)
- 把远端实体设备映射成本地虚拟节点(文件挂载点、虚拟输入设备、虚拟摄像头等);
- 提供统一的能力接口(读写、枚举、订阅事件等)。
-
传输与调度(Session/Trans on DSoftBus)
- 建立按类型区分的会话:
BYTES(控制指令)、STREAM(媒体流)、FILE(大文件); - 动态选择链路(Wi-Fi P2P/以太/BT 等),必要时无感切换或多路聚合。
- 建立按类型区分的会话:
-
权限与沙箱
- 最小权限:谁申请、申请什么能力、用在哪个进程/页面;
- 细粒度审计:访问路径/设备节点/时长/带宽等均可被记账审计。
直观比喻:你只管“从统一入口上车”,系统替你“换乘”到最合适的物理线路;你手里拿的不是方向盘,而是一张支持多线路的“通票”。
三、分布式文件与输入设备共享(两条最常用的“虚拟化大动脉”)
3.1 分布式文件共享(Distributed File)
目标:让远端设备的目录/文件对你来说像本地盘:open/read/write/stat 一条龙。
关键点:
- 统一命名空间:远端设备在本机表现为一个挂载点(示例
/mnt/hmdfs/<deviceId>/)。 - 一致的权限模型:按应用沙箱与用户授权,控制读写粒度。
- 断点/一致性:文件写入支持断点续传,对同一路径有冲突解决策略(通常“最后写入胜出”+ 元数据合并,视版本策略而定)。
- 冷热感知:按最近访问与文件尺寸做本地缓存与预取。
3.2 输入设备共享(Keyboard/Mouse/Touch)
目标:把远端键鼠或触控的输入事件序列当成本机事件源。
关键点:
- 事件标准化:键值、修饰键、鼠标按钮、滚轮、触控点、手势统一编码;
- 坐标系映射:相对/绝对坐标、dpi/scaling、自适应屏幕旋转;
- 时序与去抖:携带时间戳,按帧/批对齐;抖动过滤与重复按键折叠;
- 安全:敏感输入(如密码框)下发限制或本地回退策略。
四、典型使用场景(“超级终端”的落地化拆分)
- 跨屏协同:笔记本键鼠控制平板/手机,窗口跨屏拖拽;
- 摄影/会议:用手机的“高级摄像头+麦克风”,在平板/PC 的 App 里作为本地摄像头/麦克使用;
- 文件漫游:拍照在 A,记账在 B,A 的照片目录在 B 的 App 里就是普通文件夹;
- 边缘采集、本地渲染:摄像头在门口(设备 A),AI 推理在客厅盒子(设备 B),结果出现在电视(设备 C);
- 课堂/会议投屏:平板作主讲,手机与电子白板作输入/显示协同端。
五、开发案例(可直接参考与改造)
说明:以下代码为 示意性 ArkTS/ETS 与 C 风格伪代码,命名与 API 可能随版本差异,请以实际 SDK 为准。思路与结构可直接复用。
5.1 ArkTS/ETS:分布式文件读写(像本地一样用)
// /feature/file/DistributedFileDemo.ets
// 假设存在 fs 模块暴露 readDir/readFile/writeFile 等接口,路径包含远端 deviceId 挂载点。
// 示例路径仅作演示,实际以设备提供的挂载规则为准。
import fs from '@ohos.file.fs'
import deviceManager from '@ohos.distributedHardware.deviceManager'
import softbus from '@ohos.distributedCommunication.softbus'
const APP_ID = 'com.example.device.vfs.demo'
// 找一个具备 fileShare 能力的邻近设备
async function pickFileDevice(): Promise<{ deviceId: string, name: string }>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deviceManager.createDeviceManager(APP_ID, (err, dm) => {
if (err) return reject(err)
dm.on('deviceFound', async (info) => {
if (info.capabilitySet?.includes?.('fileShare')) {
// 认证
dm.authenticateDevice(info.deviceId, { authType: 'PIN' }, (e) => {
if (e) return reject(e)
resolve({ deviceId: info.deviceId, name: info.deviceName })
})
}
})
dm.startDeviceDiscovery({ publishId: 1201, mode: 'ACTIVE', freq: 'HIGH', capability: 'fileShare' })
})
})
}
// 列出远端 “Pictures” 目录并拷一份到本地
export async function copyRemotePictures() {
const { deviceId, name } = await pickFileDevice()
const remoteDir = `/mnt/hmdfs/${deviceId}/Pictures` // 示例:远端相册目录
const localDir = `/data/storage/el2/base/ohos/files/remote-${name}`
await fs.mkdir(localDir, { recursive: true })
const entries = await fs.readDir(remoteDir)
for (const ent of entries) {
if (ent.isFile && ent.name.endsWith('.jpg')) {
const src = `${remoteDir}/${ent.name}`
const dst = `${localDir}/${ent.name}`
const data = await fs.readFile(src) // 背后走分布式传输
await fs.writeFile(dst, data) // 落本地缓存
console.info(`Copied ${src} -> ${dst}`)
}
}
}
实现要点
- 把“设备发现/认证”与“文件访问”解耦:找对设备 → 直接当本地路径用;
- 读写 API 与本地一致,系统侧负责分块/断点/重传;
- 你只需要做好异常兜底(网络断连、权限不足、文件冲突)。
5.2 ArkTS/ETS:转发远端输入,做“跨屏键鼠”
思路:订阅远端输入事件 → 归一化(含坐标转换/时间戳)→ 注入本机输入通道。实际产品中,系统已完成输入虚拟化,你更多是“开关能力+订阅状态”。此处展示精简范式。
// /feature/input/RemoteInputDemo.ets
import deviceManager from '@ohos.distributedHardware.deviceManager'
import softbus from '@ohos.distributedCommunication.softbus'
// 订阅远端输入事件(BYTES 通道)-> 注入本地
async function bridgeRemotePointer(remoteId: string) {
const session = await softbus.createSession({
sessionName: 'RemoteInputSession',
type: 'BYTES',
peerDeviceId: remoteId,
onBytesReceived: (buf: ArrayBuffer) => {
const evt = JSON.parse(new TextDecoder().decode(new Uint8Array(buf))) as RemotePointerEvent
const local = normalize(evt)
injectLocalPointer(local) // 伪函数:把事件投到本地输入通道
}
})
await session.open()
}
type RemotePointerEvent = {
t: number, // epoch 毫秒
x: number, y: number, // 相对坐标 [0,1]
dx?: number, dy?: number, // 相对位移
btn?: 'L'|'R'|'M'
}
function normalize(e: RemotePointerEvent) {
// 按当前窗口/屏幕大小映射像素坐标,并处理时间戳校正
const { width, height } = getScreenSize() // 伪函数
return {
ts: e.t,
px: Math.round(e.x * width),
py: Math.round(e.y * height),
btn: e.btn
}
}
function injectLocalPointer(e: { ts: number; px: number; py: number; btn?: string }) {
// 实际注入依赖系统输入服务;此处仅示意调用
console.info(`[inject] ts=${e.ts} (${e.px},${e.py}) btn=${e.btn ?? '-'}`)
}
实现要点
- 输入事件要携带时间戳,本地侧做顺序校正/去抖;
- 相对/绝对坐标统一到本地像素坐标;
- 实机产品会在系统侧完成大部分工作,你只需开关能力与状态订阅(如“是否共享键鼠”“是否跨屏吸附”)。
5.3 C 侧(伪)示例:注册“虚拟设备”与事件回调
下面展示系统侧/服务侧的典型流程:创建虚拟输入设备、处理远端事件并注入内核/系统输入队列。(仅为思路展示,接口名以实际头文件为准)
// /service/input/remote_input_bridge.c
#include "softbus_session.h"
#include "virtual_input_dev.h" // 伪:内核/系统输入设备抽象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static int g_sessionId = -1;
static vinput_dev_t *g_vdev = NULL;
static int OnSessionOpened(int sid, int result) {
g_sessionId = sid;
printf("RemoteInput session opened: %d\n", result);
return 0;
}
static void OnBytesReceived(int sid, const void *data, unsigned int len) {
if (!g_vdev) return;
RemotePointerEvent evt;
if (parse_event(data, len, &evt) == 0) {
// 坐标映射与去抖(略)
vinput_report_abs(g_vdev, ABS_X, evt.px);
vinput_report_abs(g_vdev, ABS_Y, evt.py);
if (evt.btn == BTN_LEFT) vinput_report_key(g_vdev, BTN_LEFT, 1);
vinput_sync(g_vdev);
}
}
int main() {
ISessionListener lis = {
.OnSessionOpened = OnSessionOpened,
.OnBytesReceived = OnBytesReceived,
};
CreateSessionServer("com.example.vinput", "RemoteInputSession", &lis);
g_vdev = vinput_create("virtual-remote-pointer");
vinput_enable(g_vdev, EV_ABS);
vinput_enable(g_vdev, EV_KEY);
// OpenSession(...) 等待对端连接(略)
// main loop(略)
return 0;
}
实现要点
- 虚拟设备节点创建后,对上层应用就像本地输入一样可见;
- 会话选
BYTES,小包低时延; - 后台要注意安全校验:只允许受信设备注入输入事件。
六、性能与可维护性:让“像本地一样”真的像本地
-
会话类型对齐业务
- 文件:
FILE(分片、断点、校验); - 输入:
BYTES(时延优先,小包); - 媒体:
STREAM(丢包优先于阻塞,Jitter Buffer)。
- 文件:
-
零拷贝与内存池
- 传输层尽量减少拷贝;应用层复用 Buffer;
- 大文件用顺序读写 + 预读/回写队列。
-
链路与 MTU
- Wi-Fi P2P:高带宽/大 MTU;BLE:低功耗/兜底;
- 按会话协商 MTU,降低分片与重组压力。
-
拥塞/重传策略
- 文件走“强一致”重传;
- 流媒体“能丢就丢”但要平滑,防止卡顿雪崩;
- 输入事件需去重与压缩(只保留最新位置与按钮状态)。
-
批处理与节流
- 批量
dispatch,在 UI 侧做帧间合并; - 日志与落盘节流,避免 IO 放大。
- 批量
-
可观测性(强烈建议上监控)
- 指标:时延 p50/p95、吞吐、丢包、公差(Jitter)、重建会话次数、失败原因分布;
- 文件:平均块大小、重传率、断点恢复次数;
- 输入:事件队列长度、压缩比、注入失败率。
-
故障与回退
- 断链自动重连与最终一致保证;
- 安全策略触发(高风险输入场景)→ 本地优先与提示用户;
- 写失败回滚/重试窗口可配置。
七、端到端 MVP 自测配方(团队演示可直接照抄)
-
目标:A 设备拍 50 张大图,B 设备秒级可浏览;A 的触控可在 B 上操控相册 UI。
-
步骤:
- A↔B 认证;
- B 挂载 A 的
/Pictures,列表首屏用分页 + LazyForEach; - 选中大图时后台预取下一张;
- 开启远端输入共享,把 A 的触控作为 B 的虚拟输入源;
- 采集指标:列表首屏时间、单图切换 p95 时延、输入到 UI 响应的 p95。
-
通过标准:
- 首屏 < 1200ms;
- 大图切换 p95 < 80ms;
- 输入到 UI 响应 p95 < 30ms;
- 断网 3s 内自动恢复浏览,输入共享自动回退到本地。
八、常见“坑位”清单(踩过就会记一辈子)
- 把所有东西都当文件传:媒体与输入各有最优通道,别一把梭。
- 未做权限分级:开发期一切顺利,上线被权限拦下;先画清权限矩阵。
- 列表不用分页/LazyForEach:分布式目录一大,首屏就卡。
- 输入事件不带时间戳:跨屏 jitter 让人抓狂。
- 不可变数据没做好:UI 层 diff 失真,要么不刷新,要么全量刷新。
- 监控缺席:线上说“卡”,你只能靠玄学;埋点先行。
结语:把复杂留给系统,把约束留给自己
设备虚拟化与能力共享的“爽点”,是让多设备像一台设备一样好用;它的“难点”,是你必须尊重时延/带宽/安全/一致性的铁律。把能力抽象、会话类型、权限边界和观测体系一次搭好,后面的业务场景就像搭积木一样——稳当、顺滑、能扩展。
最后抛个反问给你:“既然能把邻居的设备变成‘我的外设’,你的应用还要把用户困在一台设备里吗?” 🚀
附:超简“可跑通”的功能片段(便于团队 Demo 拼装)
// A. 列出某远端目录并分页显示(懒加载)
async function listRemoteDirPaged(base: string, page: number, size: number) {
const all = await fs.readDir(base)
const files = all.filter(e => e.isFile).sort((a,b) => a.name.localeCompare(b.name))
const start = page * size
return files.slice(start, start + size)
}
// B. 预取下一张图(简单版本)
let preloadHandle: Promise<ArrayBuffer> | null = null
async function showImageWithPrefetch(currPath: string, nextPath?: string) {
const data = await fs.readFile(currPath)
renderImage(data) // 伪:展示图像
if (nextPath) preloadHandle = fs.readFile(nextPath)
}
// C. 输入事件压缩(只保留最近 N ms 的最后一个指针位置)
class PointerCompressor {
private last?: { ts: number; x: number; y: number }
flushWindowMs = 12
push(e) { this.last = e }
popIfDue(now: number) {
if (this.last && now - this.last.ts >= this.flushWindowMs) {
const v = this.last; this.last = undefined; return v
}
}
}
小抄(放进团队 Wiki 就能用)
- 设备发现/认证先行,能力目录与命名空间统一管理;
- 文件/输入/媒体各走其最优通道(FILE / BYTES / STREAM);
- 分页 + LazyForEach + 预取让分布式目录也能“首屏秒开”;
- 输入事件必须带时间戳与坐标归一化;
- 权限矩阵与监控指标在立项阶段就定稿;
- 断点/重连/回退是体验保底线;
- 不可变数据 + 局部快照稳住 UI 重绘面。
… …
文末
好啦,以上就是我这期的全部内容,如果有任何疑问,欢迎下方留言哦,咱们下期见。
… …
学习不分先后,知识不分多少;事无巨细,当以虚心求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wished for you successed !!!
⭐️若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叭。
⭐️若对您有用,就请点赞叭。
⭐️若有疑问,就请评论留言告诉我叭。
版权声明:本文由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支持!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