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产品经理:我先搞个Demo出来,求你别看我代码

举报
码事漫谈 发表于 2025/09/05 19:16:02 2025/09/05
【摘要】 代码是写出来,不是设计出来的,别让完美主义拖垮你的项目进度在软件开发中,我们常常陷入这样的困境:是应该先精心设计完美架构,还是先快速实现功能需求?许多团队花费大量时间在前期设计会议上争论不休,却迟迟无法交付可运行的代码。“先实现后重构”作为一种敏捷开发实践,正成为越来越多高效开发团队的选择。这种方法的核心在于:快速实现,迭代优化。 为什么聪明开发者选择“先实现后重构”?过度设计是许多项目的隐...

代码是写出来,不是设计出来的,别让完美主义拖垮你的项目进度

在软件开发中,我们常常陷入这样的困境:是应该先精心设计完美架构,还是先快速实现功能需求?许多团队花费大量时间在前期设计会议上争论不休,却迟迟无法交付可运行的代码。

“先实现后重构”作为一种敏捷开发实践,正成为越来越多高效开发团队的选择。这种方法的核心在于:快速实现,迭代优化

为什么聪明开发者选择“先实现后重构”?

过度设计是许多项目的隐形杀手。团队花费数周甚至数月设计“完美”架构,最后却发现要么需求已经变化,要么设计根本不适应实际场景。先实现后重构让我们快速验证想法,避免在真空中设计架构。

需求变更是软件开发的常态。初始阶段的设计往往基于许多未经检验的假设。通过先实现核心功能,我们能够基于真实使用反馈进行优化,而不是基于猜测进行设计。

可以运行的代码胜过百页设计文档。早期实现让我们能够快速验证技术可行性和架构假设,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

"先实现后重构"的四步法

初期只需关注功能实现,不考虑架构完美性。代码可以简单直接,甚至存在重复——这是可以接受的。

// 初版实现:简单但有效
class Library {
    std::vector books;
public:
    void addBook(std::string book) {
        books.push_back(book);
        std::cout << "Added: " << book << std::endl;
    }
    // ... 其他方法
};

通过代码审查、测试和用户反馈,识别设计缺陷和优化机会。关注哪些部分难以扩展、测试或维护。

基于反馈,有针对性地重构代码。关键是每次重构只解决一个特定问题,避免大规模重写。

将重构作为开发流程的常规部分,而不是特殊事件。每个迭代周期都包含一定的重构时间。

重构实战

对比一下重构前后的代码变化:

重构前:职责混杂,难以测试和维护

重构后:职责分离,易于扩展

// 重构后:职责分离
class BookManager { // 负责业务逻辑
    std::vector books;
public:
    void addBook(std::string book) { books.push_back(book); }
    bool containsBook(std::string book) const { /* ... */ }
};

class LibraryUI { // 负责界面交互
    BookManager manager;
public:
    void addBook(std::string book) {
        manager.addBook(book);
        std::cout << "Added: " << book << std::endl;
    }
    // ... 其他方法
};

这样的重构不仅使代码更清晰,还为未来可能的需求(如更换UI、增加持久化存储)做好了准备。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有疑问:重构后代码反而增加了,这不是更复杂了吗?但我想强调的是,这只是一个简单示例。在实际项目中,当类职责不单一,函数膨胀到几百行时,你就会深刻体会到单一职责带来的价值。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你需要修改界面逻辑,然后在addBook的几百行函数内部小心翼翼地增加if-else分支,既怕影响业务逻辑,又担心引入新的bug。这种时候,你就会怀念职责分离带来的舒爽——修改界面不影响业务,调整业务不波及界面。

优势、挑战

先实现后重构能够加速早期开发进度,让团队更快看到成果。它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需求变化,基于实际使用而非理论进行设计,从而降低前期决策风险。

这种方法也面临挑战:需要团队具备重构意识和技能,可能积累技术债务(如果重构不及时),还需要平衡新功能开发和重构工作。关键在于建立良好的工程规范。

如何有效实施?

保证测试覆盖率是安全重构的前提。没有测试的重构就像走钢丝没有安全网,随时可能发生意外。

小步重构是关键策略。每次只修改一点,及时验证,确保每次变更都是可控的。代码审查也很重要,通过同行评审可以分享重构经验和技巧,提高团队整体水平。

将重构作为迭代流程的标准部分,而不是特殊事件。定期量化评估代码质量,使用客观指标来衡量重构效果,确保投资有回报。

结语

软件开发不是建筑设计,不是在动工前就需要完美蓝图。它更像徒步探险——我们在行进中发现更好的路径,根据实地情况调整路线。

先实现后重构不是鼓励写烂代码,而是承认这样一个事实:我们对问题的真正理解往往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这种方法要求我们具备双重能力:快速实现功能的执行力,和持续改进代码的反思能力。掌握这一平衡,你将成为更加高效和专业的开发者。

记住:代码不是雕刻在石头上的,它是可塑的粘土。先塑造形状,再精修细节。在简单的示例中,重构可能显得多余,但当项目复杂度增长时,良好的设计会让你感谢曾经的自己。

【声明】本内容来自华为云开发者社区博主,不代表华为云及华为云开发者社区的观点和立场。转载时必须标注文章的来源(华为云社区)、文章链接、文章作者等基本信息,否则作者和本社区有权追究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举报邮箱: cloudbbs@huaweicloud.com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

0/1000
抱歉,系统识别当前为高风险访问,暂不支持该操作

全部回复

上滑加载中

设置昵称

在此一键设置昵称,即可参与社区互动!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