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云融智赋能,感知驱动未来,首届「具身感知·端云协同」峰会成功举办

举报
松山湖开发者村 发表于 2025/08/12 14:30:31 2025/08/12
【摘要】 8月8日,由东莞市科学技术局、松山湖科技创新局、松山湖工信局指导,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大湾区智能传感器工程中心联合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亿欧智库及远望智库联合主办的首届「具身感知·端云协同」峰会在华为溪流背坡村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智能传感器、具身智能领域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齐聚一堂,聚焦具身智能感知技术与机器人在各行业中的创新应用与战略发展。

8月8日,由东莞市科学技术局、松山湖科技创新局、松山湖工信局指导,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大湾区智能传感器工程中心联合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亿欧智库及远望智库联合主办的首届「具身感知·端云协同」峰会在华为溪流背坡村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智能传感器、具身智能领域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齐聚一堂,聚焦具身智能感知技术与机器人在各行业中的创新应用与战略发展,特邀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分行作为金融合作伙伴为行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撑。会议围绕华为CloudRobo技术底座与具身智能生态构建、产业发展与前沿洞察、场景实践与协同进化三大主题,通过十一个专题报告与两轮圆桌对话,深度探讨了智能传感器技术在具身智能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方向。

fullImage204d514043b9f4ed53c6e4a8929d30d6c3cde1d1.jpg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党委书记、副主任冯稷在开幕致辞中介绍了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依托传感功能材料、新型半导体技术、高强轻质材料等研究基础,支撑具身智能的技术革新和产业落地,通过峰会凝聚共识、激发灵感,推动材料研发与具身智能的深度融合,为产业协同进化注入新活力。

大湾区智能传感器工程中心主任张超以《从感知到行动:AI Sensor 赋能具身智能生态的协同与实践》为题介绍了工程中心的工作,提出 AI sensor 驱动的具身智能创新生态,强调市场驱动的共创模式对产业创新的重要性。他介绍,工程中心将依托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科研资源及大湾区供应链优势,面向关键传感器、机器人本体、模型训练和具身测试等环节,打造全链条产业生态聚集平台。

前沿报告:技术底座与生态构建

华为云EI高级技术专家杨楠在《CouldRobo具身智能平台,引领机器人产业创新》的报告中,重点介绍了CloudRobo的设计理念及其具身训练、具身规划、具身执行模型等一站式开发平台丰富的工具链,助力具身智能企业快速实现模型训练和商业应用落地,有效应对云边互联标准、模型训练及泛化等挑战。

Allegro MicroSystems策略业务拓展资深经理罗伦以《小型化高精度传感器在人形机器人中的应用》为题,分享了具身智能中磁传感器、功率器件、驱动与控制系统的芯片级解决方案如何赋能具身智能产品设计,以及在汽车、工业、消费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大湾区大学先进工程学院院长、戴盟机器人首席科学官王煜教授在《具身技能–得心应手》演讲中,探讨视触觉感知与操作技术如何赋能智能制造产业,分享了基于光学的触觉传感器及其感知算法,以及基于通用灵巧末端执行器与具身智能小脑的工厂自动化应用案例。


前沿报告:产业共振与前沿洞察

亿欧董事长王彬在《中国具身智能产业发展与传感器研究洞察》中分享了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最新机遇与挑战。具身智能领域产业资本热度持续攀升,但技术瓶颈与量产成本仍是核心挑战。自动驾驶经验为具身智能提供了渐进式发展路径——从分层算法到端到端智能,结合多模态交互与自适应学习,未来将重塑制造、医疗、家庭服务等具身智能市场领域格局。

华为云开发者村鸿蒙高级技术专家张海韬在《鸿蒙:具身智能进化的神经中枢》中介绍了鸿蒙底座基于微内核的分布式架构。鸿蒙分布式软总线技术实现多设备组网与全域感知,其低时延特性非常契合具身智能产业需求,并以华为基于鸿蒙架构开发的具身机器人为例,展示了鸿蒙系统的应用潜力,鸿蒙生态将持续推动具身智能领域的创新。

鑫蜂维首席AI战略官武彻在《智胜未来:AI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分享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战路径。他强调企业AI赋能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必答题,随着AI与企业研发管理的深度融合,AI将为具身智能等行业的企业带来巨大的管理效益,亟需基于AI与企业管理融合,从“战略-技能-流程”三位一体重构竞争力。


前沿报告:场景实践与协同进化

中国电科院高级工程师陈川在《具身智能在电力行业战略性高价值应用场景需求》中聚焦电力系统智能化升级的痛点,介绍了智能电网中应对高危作业、复杂环境及设备缺陷检测等场景的具身智能需求。他指出,通过构建“感知-行动”闭环,可有效降低人力风险,推动电力设备维护从“定期检修”向“状态预警”转型。

台铃集团副总裁常杰在《具身智能看护机器人》中,介绍了台铃聚焦智能机器人在健康护理领域的创新实践,常杰指出,人工智能尤其是生成式 AI 的快速发展为产业提供了核心动力,台铃正致力于打造智能陪护机器人,构建全新的适老化低碳出行生态。

备至科技创始人高永光发表《内场景智能体及机器人解决方案》,推出针对商业与居家场景资产精细化管理需求的内场景具身智能体技术架构,通过多模态感知与自主决策技术重构物理空间交互方式,推动内场景机器人在电网、医院、学校等领域的应用。

会上,华夏银行广州分行公司业务部总经理刘强介绍了华夏银行作为金融资本助力具身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具体方案。

峰会设置了两场深度圆桌对话,由大湾区智能传感器工程中心主任张超主持。

在《从感知到决策:传感器驱动的具身智能产业生态闭环》圆桌对话环节,来自 Allegro、运得动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深圳地铁、中国铁设等机构的专家,围绕智能动力系统与 AI 应用、智慧车间构建与机器人技术革新、传感和功率驱动技术、城市基础设施管养中传感与智能应用场景及其挑战与机遇进行了热烈研讨。

在《端云协同:解锁具身智能的未来发展之路》圆桌对话环节,来自华为云、台铃集团、国家电网、山东奥德斯、远望智库等机构的专家,聚焦端云协同与鸿蒙系统的技术优势、具身赋能生活展望、国家电网需求牵引的科技创新合作、军民融合产业协同等议题,结合端云协同应用展开了深入讨论。

fullImage508f7e224124de625c462b3d470d9cdbe2883d6b.jpg

本次峰会为具身智能领域的产学研用搭建了深度交流平台,有效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创新,与会各方将进一步通过共建大湾区具身智能本体、数据、模型软硬件平台,加速具身智能相关技术突破、产业落地,服务大湾区科技创新。

【版权声明】本文为华为云社区用户转载文章,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举报邮箱: cloudbbs@huaweicloud.com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

0/1000
抱歉,系统识别当前为高风险访问,暂不支持该操作

全部回复

上滑加载中

设置昵称

在此一键设置昵称,即可参与社区互动!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