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嘿马深度学习笔记第2篇:TensorFlow介绍,2.4 张量【附代码文档】
教程总体简介:要求 目标 1.1 深度学习与机器学习的区别 学习目标 1.1.1 区别 1.1.1.1 特征提取方面 1.1.2 算法代表 深度学习的应用场景 1.2 深度学习框架介绍 1.2.2 TensorFlow的特点 深度学习介绍 2.1 TF数据流图 2.1.1 案例:TensorFlow实现一个加法运算 2.2 图与TensorBoard 2.2.1 什么是图结构 2.2.2 图相关操作 1 默认图 2 创建图 2.2.4 OP 2.2.4.2 指令名称 2.3 会话 卷积神经网络 2.5 CNN网络实战技巧 3.1 迁移学习案例 3.1.1 案例:基于VGG对五种图片类别识别的迁移学习 3.1.1.2 数据集以及迁移需求 3.1.1.3 思路和步骤 3.1.1.4 训练的时候读取本地图片以及类别 假定最后一层CNN的层输出为(None, 8, 8, 2048) 取每一个特征图的平均值作为输出,用以替代全连接层 100为类别 在__init__中添加 1.1 项目演示 1.2 开发环境搭建 3.2 目标检测任务描述 3.2.4 目标定位的简单实现思路 商品物体检测项目介绍 3.3 R-CNN 3.3.1 目标检测-Overfeat模型 3.3.7 问题? 3.3.8 SPPNet 3.5 Faster R-CNN 3.5.2 RPN原理 3.5.4 效果对比 YOLO与SSD 3.6 YOLO(You only look once) 3.6.1 YOLO 3.6.2 单元格(grid cell) 3.6.3 非最大抑制(NMS) 3.6.4 训练 3.7 SSD(Single Shot MultiBox Detector) 3.7.1 SSD 问题:SSD中的多个Detector & classifier有什么作用? 3.7.2 训练与测试流程 SSD网络接口实现 4.3 案例:SSD进行物体检测 4.3.1 案例效果 4.3.3 步骤分析以及代码 循环读取图片进行多个图片输出检测 预测 定义BBox工具 使用非最大抑制算法过滤 5.1 项目训练结构介绍 5.1.1 项目目录结构 商品检测数据集训练 5.2 标注数据读取与存储 5.2.1 案例:xml读取本地文件存储到pkl 5.2.1.1 解析结构 one_hot编码函数 5.3 训练 5.3.3 多GPU训练代码修改 5.4 本地预测测试 5.4.1 预测代码 5.6 Web与模型服务对接逻辑 5.5 模型导出 5.4.1 keras 模型进行TensorFlow导出 Docker部署环境使用介绍 5.7 TF Serving 与 Web开启服务 4.8.2 安装Tensorflow Serving 5.7.2 案例操作:commodity模型服务运行 TensorFlow Client对接模型服务 Web Server开启 模型导出与部署 2.4 张量 2.4.1 张量(Tensor) 2.4.1.1 张量的类型 2.4.4 张量的数学运算 2.5 变量OP 2.5.1 创建变量 2.5.2 使用tf.variable_scope()修改变量的命名空间 2.7 案例:实现线性回归 2.7.1 线性回归原理复习 2.7.3 增加其他功能 2 增加命名空间 3 模型的保存与加载 4 命令行参数使用 完整代码 1.2 神经网络基础 tf.keras介绍 神经网络与tf.keras 1.4 深层神经网络 3.1 卷积神经网络(CNN)原理 2.2案例:CIFAR100类别分类 2.2.2 API 使用 2.2.3 步骤分析以及代码实现(缩减版LeNet5) 2.2 梯度下降算法改进 2.4 经典分类网络结构 2.4.6 案例:使用pre_trained模型进行VGG预测
完整笔记资料代码:https://gitee.com/yinuo112/AI/tree/master/深度学习/嘿马深度学习笔记/note.md
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取哦~
全套教程部分目录:
部分文件图片:
TensorFlow介绍
|
|
2.4 张量
学习目标
-
目标
-
知道常见的TensorFlow创建张量
- 知道常见的张量数学运算操作
- 说明numpy的数组和张量相同性
- 说明张量的两种形状改变特点
- 应用set_shape和tf.reshape实现张量形状的修改
- 应用tf.matmul实现张量的矩阵运算修改
-
应用tf.cast实现张量的类型
-
应用
-
无
-
内容预览
-
2.4.1 张量(Tensor)
- 1 张量的类型
- 2 张量的阶
-
2.4.2 创建张量的指令
- 固定值张量
- 随机值张量
-
2.4.3 张量的变换
- 1 类型改变
- 2 形状改变
-
2.4.4 张量的数学运算
在编写 TensorFlow 程序时,程序传递和运算的主要目标是tf.Tensor
2.4.1 张量(Tensor)
TensorFlow 的张量就是一个 n 维数组, 类型为tf.Tensor。Tensor具有以下两个重要的属性
- type:数据类型
- shape:形状(阶)
2.4.1.1 张量的类型
2.4.1.2 张量的阶
形状有0阶、1阶、2阶….
|
|
2.4.2 创建张量的指令
- 固定值张量
- 随机值张量
-
其它特殊的创建张量的op
-
tf.Variable
- tf.placeholder
2.4.3 张量的变换
1 类型改变
2 形状改变
TensorFlow的张量具有两种形状变换,动态形状和静态形状
- tf.reshape
- tf.set_shape
关于动态形状和静态形状必须符合以下规则
-
静态形状
-
转换静态形状的时候,1-D到1-D,2-D到2-D,不能跨阶数改变形状
-
对于已经固定的张量的静态形状的张量,不能再次设置静态形状
-
动态形状
-
tf.reshape()动态创建新张量时,张量的元素个数必须匹配
|
|
2.4.4 张量的数学运算
- 算术运算符
- 基本数学函数
- 矩阵运算
- reduce操作
- 序列索引操作
详细请参考: [
这些API使用,我们在使用的时候介绍,具体参考文档
2.5 变量OP
-
目标
-
说明变量op的特殊作用
- 说明变量op的trainable参数的作用
-
应用global_variables_initializer实现变量op的初始化
-
应用
-
无
-
内容预览
-
2.5.1 创建变量
- 2.5.2 使用tf.variable_scope()修改变量的命名空间
TensorFlow变量是表示程序处理的共享持久状态的最佳方法。变量通过 tf.Variable OP类进行操作。变量的特点:
- 存储持久化
- 可修改值
- 可指定被训练
2.5.1 创建变量
-
tf.Variable(initial_value=None,trainable=True,collections=None,name=None)
-
initial_value:初始化的值
- trainable:是否被训练
-
collections:新变量将添加到列出的图的集合中collections,默认为[GraphKeys.GLOBAL_VARIABLES],如果trainable是True变量也被添加到图形集合 GraphKeys.TRAINABLE_VARIABLES
-
变量需要显式初始化,才能运行值
|
|
2.5.2 使用tf.variable_scope()修改变量的命名空间
会在OP的名字前面增加命名空间的指定名字
|
|
TensorFlow介绍
|
|
2.7 案例:实现线性回归
学习目标
-
目标
-
应用op的name参数实现op的名字修改
- 应用variable_scope实现图程序作用域的添加
- 应用scalar或histogram实现张量值的跟踪显示
- 应用merge_all实现张量值的合并
- 应用add_summary实现张量值写入文件
- 应用tf.train.saver实现TensorFlow的模型保存以及加载
- 应用tf.app.flags实现命令行参数添加和使用
- 应用reduce_mean、square实现均方误差计算
- 应用tf.train.GradientDescentOptimizer实现有梯度下降优化器创建
- 应用minimize函数优化损失
-
知道梯度爆炸以及常见解决技巧
-
应用
-
实现线性回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