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旅行规划系统设计与实现

举报
高德开放平台 发表于 2025/05/15 14:52:18 2025/05/15
【摘要】 传统的规划工具通常是静态的,无法根据用户的实时需求进行动态调整。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设计了一个基于对话的AI旅行规划系统,通过与用户互动,生成符合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旅行计划。
前言

随着技术的发展,AI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从推荐系统到智能助手,AI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在旅行规划中,传统的手动方式耗时且复杂,而基于AI的旅行规划系统则可以通过与用户的对话来快速生成个性化的旅行计划,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本篇文章将介绍一个AI旅行规划系统,展示其设计思路、技术架构、实现细节及效果展示。

背景

旅行规划是一项涉及多个维度的复杂任务,用户需要根据自身需求选择目的地、安排行程、预订酒店和交通等。传统的规划工具通常是静态的,无法根据用户的实时需求进行动态调整。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设计了一个基于对话的AI旅行规划系统,通过与用户互动,生成符合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旅行计划。

目标

本系统的目标是简化旅行规划过程,帮助用户高效地制定旅行计划。通过与AI的对话,用户可以快速获取旅行建议,包括目的地推荐、行程安排、景点介绍等,从而减少繁琐的人工搜索和筛选过程。

解题思路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采用了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来理解用户的需求,并结合推荐算法和地图数据处理,为用户生成优化的旅行计划。系统通过多轮对话获取用户的出发地、旅行时间、目的地等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合理的行程安排。

方案设计
12.png
系统设计的核心是用户界面和对话交互模块。界面如图所示,用户可以通过输入框与AI进行交互,系统则实时在地图上展示 推荐的路线和景点。对话设计上,系统需要能够处理多轮对话,在获取足够信息后生成具体的旅行计划。

技术架构

系统采用前后端分离的架构。前端负责用户界面展示和与用户的交互,后端负责自然语言理解、推荐算法的计算及与外部API的集成。

系统架构

1.前端 :基于Vue框架构建,负责显示用户界面,接收用户输入,并将请求发送至后端。
2.后端 :采用Flask作为Web框架,处理来自前端的请求,调用NLP模型进行用户意图识别,并结合推荐算法生成旅行计划。
3.第三方API :集成了高德地图API,用于获取实时的地理信息。

用户输入的旅行需求首先经过前端传递到后端,后端使用NLP模型解析用户意图,调用推荐系统生成建议方案,并将方案通 过API展示在地图上。

实现细节

系统的核心在于对用户意图的理解和推荐算法的实现。我们使用了BERT模型来进行自然语言理解,确保系统能够准确识别用户的需求。同时,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算法结合用户的历史数据和当前输入,生成最优的旅行建议。

核心代码示例

以下是自然语言理解模块的核心代码片段:
from transformers import pipeline
# 加载BERT模型用于意图识别
nlp_model = pipeline("text-classification", model="bert-base-uncased")
def understand_user_intent(user_input): result = nlp_model(user_input) return result['label']
# 示例输入
user_input = "我想去北京旅游"
intent = understand_user_intent(user_input) print(intent) # 输出:TRAVEL_PLAN

在推荐算法部分,我们结合了历史数据和实时信息,为用户生成个性化的旅行建议:

def recommend_travel_plan(user_data, location, duration):
# 计算用户可能喜欢的景点
recommendations = calculate_recommendations(user_data, location) return generate_itinerary(recommendations, duration)
示例展示

以下是用户与AI系统的实际互动截图,展示了AI系统如何实时生成并展示旅行计划。

13.png

图示:用户与AI的对话框和实时更新的地图界面

参考附录

技术参考:本系统参考了《自然语言处理实用指南》、《推荐系统实践》等书籍,并借鉴了开源的旅行推荐算法实现。

API文档:在本系统的实现过程中,高德地图API被用于地图展示、路线规划和地理位置查询等关键功能。

14.png

高德开放平台第一期实战案例,三等奖作品
作者:宋晋豪,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声明】本内容来自华为云开发者社区博主,不代表华为云及华为云开发者社区的观点和立场。转载时必须标注文章的来源(华为云社区)、文章链接、文章作者等基本信息,否则作者和本社区有权追究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举报邮箱: cloudbbs@huaweicloud.com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

0/1000
抱歉,系统识别当前为高风险访问,暂不支持该操作

全部回复

上滑加载中

设置昵称

在此一键设置昵称,即可参与社区互动!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