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 《网络参考模型》知识点总结及案例
【摘要】 🌐华为 《网络参考模型》知识点 ✅ 一、网络通信基础认知 📌 数据的产生与传输过程应用程序产生数据(如文本、图片、视频);数据需在设备之间传输,进入网络流程;整个传输过程分为多个层次,各司其职。 ✅ 二、网络参考模型体系 📘 OSI 七层参考模型(ISO标准)层级名称功能说明7应用层为应用程序提供网络服务接口6表示层数据格式转换与加解密5会话层会话建立、管理与终止4传输层实现端到端连...
🌐华为 《网络参考模型》知识点
✅ 一、网络通信基础认知
📌 数据的产生与传输过程
- 应用程序产生数据(如文本、图片、视频);
- 数据需在设备之间传输,进入网络流程;
- 整个传输过程分为多个层次,各司其职。
✅ 二、网络参考模型体系
📘 OSI 七层参考模型(ISO标准)
层级 | 名称 | 功能说明 |
---|---|---|
7 | 应用层 | 为应用程序提供网络服务接口 |
6 | 表示层 | 数据格式转换与加解密 |
5 | 会话层 | 会话建立、管理与终止 |
4 | 传输层 | 实现端到端连接与可靠传输 |
3 | 网络层 | 提供逻辑地址与路由选择 |
2 | 数据链路层 | 组帧、物理寻址、差错检测 |
1 | 物理层 | 比特传输,定义电气与机械特性 |
📗 TCP/IP 四层模型(互联网主流架构)
层级 | 功能对照 OSI层 |
---|---|
应用层 | 应用 + 表示 + 会话 |
传输层 | 传输层 |
网络层 | 网络层 |
网络接口层 | 数据链路 + 物理层 |
✅ 三、常见协议与端口号
层级 | 协议名称 | 端口号 | 功能 |
---|---|---|---|
应用层 | HTTP | 80 | 浏览网页 |
FTP | 20/21 | 文件传输(上传/下载) | |
Telnet | 23 | 远程登录管理 | |
SMTP | 25 | 邮件传输 | |
TFTP | 69 | 简单文件传输 | |
传输层 | TCP | - | 面向连接,可靠传输 |
UDP | - | 无连接,快速传输 | |
网络层 | IP | - | 定位设备,选择路径 |
ICMP/IGMP | - | 控制与组管理 | |
链路层 | Ethernet/PPP | - | 局域网通信与拨号连接 |
✅ 四、数据封装与解封装过程
📥 封装(发送方流程)
应用层(DATA)→
传输层(TCP Header + DATA)→
网络层(IP Header + Payload)→
数据链路层(MAC Header + Payload + FCS)→
物理层(二进制比特流)
📤 解封装(接收方流程)
比特流 → 解帧(链路层)→ 解包(网络层)→ 解段(传输层)→ 应用数据(应用层)
✅ 五、TCP/IP协议核心机制解析
🔗 TCP连接建立与释放
- 三次握手:SYN → SYN+ACK → ACK
- 四次挥手:FIN → ACK → FIN → ACK
🧾 报文格式简要
- TCP:序列号、确认号、窗口、校验和等字段
- UDP:源/目的端口、长度、校验和
📬 端口号使用规则
- 客户端:随机选择高位端口(>1023)
- 服务端:固定监听端口(如HTTP使用80)
🎯 滑动窗口机制(TCP流控)
- 控制发送速率,防止接收端缓存溢出
- 窗口大小可动态变化,由ACK中的窗口字段通告
✅ 六、各层功能详解与关键协议
1️⃣ 应用层
- 提供面向用户的网络服务;
- 常见协议:HTTP、FTP、SMTP、Telnet;
- 每种协议绑定特定端口。
2️⃣ 传输层
- 提供端到端通信能力;
- TCP(可靠、面向连接)、UDP(无连接、快速);
- PDU称为 Segment。
3️⃣ 网络层
- 提供逻辑寻址(IP地址)、路径选择;
- 常用协议:IPv4/IPv6、ICMP;
- PDU称为 Packet。
4️⃣ 数据链路层
- 实现物理地址(MAC)寻址、帧结构定义;
- 使用以太网等协议;
- PDU称为 Frame。
5️⃣ 物理层
- 将数据编码为电/光信号;
- 确定线缆、电压、频率等特性;
- PDU称为 Bitstream。
✅ 七、ARP协议与MAC寻址
步骤 | 说明 |
---|---|
1 | 主机查看本地ARP缓存 |
2 | 若未知MAC地址,广播ARP请求 |
3 | 目标设备回应ARP应答,告知自己MAC地址 |
4 | 源设备更新ARP表,封装MAC地址进行通信 |
📌 ARP 解析过程遵循:IP → MAC 地址的映射,实现局域网内精准通信。
✅ 八、总结要点
模块 | 关键知识 |
---|---|
模型结构 | OSI 七层 / TCP/IP 四层,分工明确,标准化互操作 |
数据封装解封装 | 自上而下封装,自下而上解封装 |
关键协议与端口 | HTTP/FTP/TCP/UDP/IP/ARP 等,端口号需牢记 |
连接控制 | TCP三次握手、四次挥手、滑动窗口、序号确认号机制 |
MAC/IP地址解析 | ARP广播请求 + 单播应答,完善地址绑定 |
以下是根据《02 网络参考模型》内容,为你精心整理的模拟练习题(配套参考答案),涵盖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和综合题,适用于复习检测与考前自测:
📘 网络参考模型 模拟练习题
✅ 一、单项选择题
-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OSI七层模型中的层:
A. 会话层
B. 表示层
C. 加密层
D. 网络层
答案:C -
TCP/IP模型中,应用层的功能相当于OSI模型的哪几层功能?
A. 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B. 网络层、传输层
C. 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D. 仅应用层
答案:A -
在OSI参考模型中,负责提供节点之间可靠传输的层是:
A. 会话层
B. 传输层
C. 网络层
D. 数据链路层
答案:B -
TCP/IP四层模型中,哪一层负责路由选择?
A. 网络接口层
B. 网络层
C. 应用层
D. 传输层
答案:B -
数据在从应用层向物理层传递时,每层添加的信息被称为:
A. PDU
B. 帧
C. 首部
D. 服务数据单元
答案:C
✅ 二、判断题(正确请选✔,错误请选✘)
- (✔)TCP/IP模型共有五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 (✘)在OSI模型中,网络层提供端到端的可靠通信服务。
- (✔)应用层是用户和网络之间的接口。
- (✘)数据链路层的作用是选择最优路由并转发数据。
- (✔)表示层的作用之一是实现数据加密与压缩。
✅ 三、简答题
-
简述OSI七层模型的主要功能及每层作用。
答:- 物理层:实现比特流的传输,定义硬件设备接口;
- 数据链路层:将比特组合成帧,提供差错检测;
- 网络层:提供逻辑寻址与路由;
- 传输层:端到端连接,可靠传输;
- 会话层:管理会话、对话控制;
- 表示层:数据格式转换、加密、压缩;
- 应用层:提供网络服务接口。
-
比较OSI模型与TCP/IP模型的主要异同。
答:- 相同点:都采用分层结构,都用于描述网络通信过程;
- 不同点:
- OSI 有七层,TCP/IP 通常为四层或五层;
- OSI 是理论模型,TCP/IP 是实际使用模型;
- OSI 层次划分更细,TCP/IP 将部分功能合并在应用层。
✅ 四、综合应用题
情景描述: 某公司在配置网络时,需明确各协议所工作的层级。请将以下协议或设备归类到相应的网络模型层。
协议/设备 | 层级 |
---|---|
HTTP | 应用层 |
IP | 网络层 |
以太网交换机 | 数据链路层 |
路由器 | 网络层 |
TCP | 传输层 |
网卡 |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 |
【声明】本内容来自华为云开发者社区博主,不代表华为云及华为云开发者社区的观点和立场。转载时必须标注文章的来源(华为云社区)、文章链接、文章作者等基本信息,否则作者和本社区有权追究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举报邮箱:
cloudbbs@huaweicloud.com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