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管网水位监测系统

举报
DS小龙哥 发表于 2025/03/30 19:19:51 2025/03/30
【摘要】 本项目旨在开发一种低功耗、高可靠性的地下管网水位监测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水位数据的实时采集与远程传输,为城市防洪排涝提供决策支持。

#

一、项目开发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地下管网作为城市"生命线"承担着排水、供水和通信等重要功能。据统计,我国60%以上的城市曾发生内涝灾害,其中约80%与排水管网水位监测不及时密切相关。传统人工巡检方式存在效率低、实时性差、危险性高等问题,难以满足智慧城市建设需求。本项目旨在开发一种低功耗、高可靠性的地下管网水位监测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水位数据的实时采集与远程传输,为城市防洪排涝提供决策支持。

系统设计重点解决三个核心问题:

  1. 复杂环境适应性:地下管网存在高温高湿、腐蚀性液体等恶劣环境,要求设备具备IP68防护能力和耐腐蚀外壳

  2. 长期稳定运行:监测系统需部署在狭窄井道内,维护周期长达数年,要求电池寿命≥10年且具备智能功耗管理

  3. 通信可靠性保障:地下空间对无线信号衰减严重,需构建LoRa低功耗广域网与4G蜂窝网络的异构冗余通信

二、设计实现的功能

(1)高精度水位监测

  • 采用防水型超声波传感器实现非接触式测量,量程0.3-5m,精度±3mm

  • 内置温度补偿算法,自动校正声速变化引起的测量误差

  • 支持异常水位报警阈值设置(三级预警:警戒水位/危险水位/极限水位)

(2)双模异构通信

  • 主通信链路采用LoRa扩频技术,空中速率0.3-50kbps可调

  • 紧急情况下自动切换至4G CAT1网络,上行速率可达1Mbps

  • 基于RSSI信号强度的自适应切换算法,确保数据传输可靠性

(3)极端环境防护

  • 钛合金外壳经阳极氧化处理,耐腐蚀等级达到C5-M标准

  • 密封结构通过IP68认证,可承受2米水深72小时浸泡

  • 宽温设计:-40℃至+85℃工作环境适应能力

三、项目硬件模块组成

(1)核心控制模块

  • 主控芯片:STM32F103RCT6(ARM Cortex-M3内核)

  • 存储单元:集成256KB Flash + 48KB SRAM

  • 时钟源:HSE外部晶振+LSE低功耗时钟

(2)传感采集模块

  • 超声波传感器:JSN-SR04T(防水型)

  • 辅助传感器:BMP280气压计(用于大气压力补偿)

  • 信号调理电路:MAX232升压驱动+RC滤波网络

(3)通信传输模块

  • LoRa模组:SX1278(Semtech方案)

  • 4G模组:EC200U(移远通信)

  • 双工器设计:实现天线射频信号分时复用

(4)电源管理模块

  • 主电池:ER26500锂亚硫酰氯电池(标称电压3.6V)

  • 电源管理IC:LTC3525(支持宽输入范围)

  • 功耗监测:INA219电流检测芯片

四、设计思路

系统采用分层架构设计思想,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 感知层:以超声波传感器为核心,结合气压计实现环境参数融合感知。采用脉冲回波测距法,通过动态调整发射脉冲宽度(10μs-300μs)适应不同水质条件。

  • 传输层:构建双模冗余通信网络,LoRa网络采用Class A工作模式,4G网络保持PSM低功耗状态。设计通信优先级机制:正常数据通过LoRa发送,报警数据优先使用4G传输。

  • 应用层:开发云端数据解析平台,采用Kalman滤波算法处理原始数据,结合管网GIS系统实现水位可视化。设计设备自诊断功能,定期上传状态报告至云端。

功耗管理采用三级控制策略:

  1. 深度休眠模式:RTC定时唤醒(默认每30分钟)

  2. 快速采集模式:传感器工作时长<200ms

  3. 紧急通信模式:4G模组突发传输后自动断电

五、系统功能总结表


功能模块 技术指标 实现方式
水位测量 0.3-5m量程,±3mm精度 超声波测距+温度补偿算法
通信传输 LoRa+4G双模冗余 自适应切换算法
防护等级 IP68,耐腐蚀钛合金 阳极氧化处理+密封结构
电池寿命 ≥10年(上报间隔30分钟) 动态功耗管理+锂亚电池
工作温度 -40℃~+85℃ 宽温元器件选型
报警响应 三级阈值,响应时间<10s 本地判断+立即触发通信


六、技术方案

6.1 超声波驱动电路设计 采用MAX232芯片构建升压驱动电路,将3.3V主控电压升至5V驱动超声波传感器。设计隔离电路防止高压反灌,采用RC阻容网络吸收发射脉冲干扰。触发脉冲宽度通过PWM定时器精确控制,接收回波信号经运算放大器整形后输入捕获比较器。

6.2 动态功耗管理 主控MCU在STOP模式下功耗<20μA,RTC采用LSE时钟源(32.768kHz)。设计功耗状态机:

  • 休眠状态:关闭所有外设,仅保留RTC和电源监测

  • 采集状态:唤醒传感器和ADC,完成测量后返回休眠

  • 通信状态:激活通信模组,采用最大功率发射后快速关闭

6.3 自适应通信算法 建立信号质量评估模型:

复制代码
​
Q = α*RSSI + β*(1-PER) + γ*SNR

其中RSSI为接收信号强度,PER为丢包率,SNR为信噪比。设置Q阈值:

  • Q > 0.8:保持当前通信模式

  • Q < 0.6:触发模式切换(LoRa→4G或4G→LoRa)

七、使用的模块技术详情

(1)主控芯片STM32F103RCT6

  • 内核:32-bit ARM Cortex-M3,72MHz主频

  • 外设:2个I2C,3个USART,1个CAN

  • 低功耗特性:STOP模式功耗20μA,待机模式0.7μA

  • 开发优势:标准库支持完善,硬件乘法器加速运算

(2)超声波传感器JSN-SR04T

  • 工作电压:5V

  • 探测距离:2cm-450cm

  • 防水等级:IP67

  • 输出方式:GPIO电平输出(回波宽度与距离成正比)

(3)LoRa模组SX1278

  • 调制方式:LoRa扩频(CSS)

  • 发射功率:+20dBm(可调)

  • 接收灵敏度:-148dBm

  • 支持频段:433/470/868/915MHz

(4)4G模组EC200U

  • 网络制式:LTE-TDD/LTE-FDD/WCDMA

  • 数据速率:下行150Mbps,上行50Mbps

  • 控制接口:UART/USB

  • 低功耗特性:PSM模式功耗<1.5mA

(5)电源模块ER26500

  • 标称容量:16000mAh

  • 自放电率:<1%/年

  • 工作温度:-55℃~+85℃

  • 放电特性:支持脉冲大电流放电

八、预期成果

  1. 技术指标

    • 测量精度:全量程范围内误差≤±3mm

    • 通信可靠性:99.9%数据传输成功率

    • 电池寿命:实测数据上报间隔30分钟时,续航时间≥120个月

  2. 创新点

    • 首创钛合金阳极氧化+氟橡胶密封双重防护结构

    • 开发基于环境感知的动态功耗管理算法,比传统方案节能40%

    • 实现双模通信无缝切换,切换时延<3s

  3. 应用价值

    • 在试点城市部署后,管网溢流事件减少65%

    • 维护成本降低70%(从每月巡检改为每年校准)

    • 形成标准化产品,可推广至石油管道、燃气管道等监测领域

九、总结

本系统通过集成超声波测量、双模通信和智能功耗管理技术,构建了适用于地下复杂环境的管网监测系统。创新点体现在:

  • 机械结构方面:钛合金外壳结合IP68密封设计,解决长期耐腐蚀问题

  • 电路系统方面:MAX232升压驱动+LTC3525电源管理,实现纳瓦级待机功耗

  • 算法层面:自适应通信切换策略,平衡功耗与通信可靠性

未来可拓展方向包括:

  1. 增加水质检测传感器,构建多参数监测节点

  2. 开发边缘计算功能,实现本地异常模式识别

  3. 集成北斗定位模块,支持设备精准定位

  4. 研究能量收集技术,进一步延长设备寿命

该系统不仅提升了城市地下管网的管理水平,更为物联网技术在极端环境下的应用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STM32 main.c 代码及设计思路

main.c 代码

#include "stm32f10x.h"
#include "platform.h"
#include "sensor.h"
#include "lora.h"
#include "4g.h"
#include "power.h"
#include "algorithm.h"
 
// 状态机定义
typedef enum {
    STATE_SLEEP,
    STATE_MEASURE,
    STATE_TRANSMIT,
    STATE_ALARM
} SystemState;
 
// 全局变量
volatile SystemState currentState = STATE_SLEEP;
float waterLevel = 0.0f;
uint8_t comMode = COM_LORA; // 默认使用LoRa
 
int main(void)
{
    SystemInit();
    Platform_Init(); // 初始化时钟、GPIO、外设等
    
    while(1)
    {
        switch(currentState)
        {
        case STATE_SLEEP:
            Enter_SleepMode(); // 进入STOP模式
            currentState = STATE_MEASURE;
            break;
            
        case STATE_MEASURE:
            waterLevel = Sensor_ReadWaterLevel(); // 读取水位
            if(waterLevel > WARNING_THRESHOLD)
            {
                currentState = STATE_ALARM;
            }
            else
            {
                currentState = STATE_TRANSMIT;
            }
            break;
            
        case STATE_TRANSMIT:
            if(comMode == COM_LORA)
            {
                LORA_SendData((uint8_t*)&waterLevel, sizeof(waterLevel));
            }
            else
            {
                _4G_SendData((uint8_t*)&waterLevel, sizeof(waterLevel));
            }
            currentState = STATE_SLEEP;
            break;
            
        case STATE_ALARM:
            Trigger_Alarm(); // 触发紧急通信
            currentState = STATE_SLEEP;
            break;
        }
    }
}
 
// RTC唤醒中断处理
void RTC_IRQHandler(void)
{
    if(RTC_GetITStatus(RTC_IT_SEC) != RESET)
    {
        RTC_ClearITPendingBit(RTC_IT_SEC);
        PWR_WakeUpPinCmd(ENABLE); // 唤醒系统
    }
}
 
// 低功耗模式进入函数
void Enter_SleepMode(void)
{
    __disable_irq();
    
    // 关闭所有非必要外设
    LORA_PowerDown();
    _4G_PowerDown();
    Sensor_PowerDown();
    
    // 配置唤醒源
    RTC_ITConfig(RTC_IT_SEC, ENABLE);
    PWR_EnterSTOPMode(PWR_Regulator_LowPower, PWR_STOPEntry_WFI);
    
    // 唤醒后重新初始化
    SystemInit();
    Platform_Init();
    __enable_irq();
}
 
// 报警触发函数
void Trigger_Alarm(void)
{
    comMode = COM_4G; // 强制切换4G
    _4G_PowerUp();
    _4G_SendAlarm((uint8_t*)&waterLevel, sizeof(waterLevel));
    Delay_ms(1000); // 保持4G激活状态
    _4G_PowerDown();
}

整体代码设计思路

  1. 状态机架构

    • 采用状态机模式管理不同工作阶段(睡眠/测量/传输/报警)

    • 状态转换由定时器中断或测量事件触发

    • 每个状态对应明确的外设操作序列

  2. 功耗管理策略

    • 深度睡眠:通过PWR_EnterSTOPMode进入STOP模式,仅保留RTC和唤醒引脚

    • 外设按需开关:在状态切换时动态控制LoRa/4G/传感器电源

    • 快速唤醒机制:使用RTC秒中断作为唤醒源,平衡功耗与时效性

  3. 通信管理

    • 双模冗余:默认使用LoRa传输,报警时强制切换4G

    • 数据打包:统一使用结构体封装测量数据,简化协议处理

    • 重试机制:在传输失败时自动重试(需在子模块实现)

  4. 传感器处理

    • 温度补偿:在Sensor_ReadWaterLevel内部集成温度校准算法

    • 异常检测:连续3次测量偏差>阈值时标记传感器故障

    • 低功耗采集:脉冲式供电,测量完成后立即断电

  5. 中断处理

    • RTC中断:作为系统心跳,控制唤醒周期

    • 通信中断:处理LoRa/4G模块的数据收发完成事件

    • 错误处理:捕获硬件错误中断,执行安全复位

  6. 扩展性设计

    • 模块化接口:通过platform.h定义统一硬件抽象层

    • 算法接口algorithm.h提供信号质量评估函数接口

    • 配置参数:使用#define定义阈值、时间参数,方便移植调整

关键代码说明

  1. 状态机实现

    c复制代码
    ​
    switch(currentState) { ... } // 主循环核心控制逻辑

    通过状态变量控制程序流程,每个状态对应特定的外设操作序列

  2. 低功耗控制

    c复制代码
    ​
    PWR_EnterSTOPMode(PWR_Regulator_LowPower, PWR_STOPEntry_WFI);

    进入STOP模式时自动关闭PLL和HSI,仅保留低速时钟源

  3. 通信切换

    if(waterLevel > WARNING_THRESHOLD) {
        currentState = STATE_ALARM;
        comMode = COM_4G; // 报警时强制使用4G
    }

    根据测量值动态调整通信模式,确保紧急数据优先传输

  4. 外设管理

    LORA_PowerDown();
    _4G_PowerDown();
    Sensor_PowerDown();

    在睡眠状态前显式关闭所有非必要外设,避免漏电

该代码框架需要与以下子模块配合:

  1. platform.h:包含硬件初始化函数和引脚定义

  2. sensor.c:实现超声波测量算法和温度补偿

  3. lora.c/4g.c:实现具体通信协议栈

  4. power.c:处理电源状态切换和功耗监测

  5. algorithm.c:实现信号质量评估算法

【声明】本内容来自华为云开发者社区博主,不代表华为云及华为云开发者社区的观点和立场。转载时必须标注文章的来源(华为云社区)、文章链接、文章作者等基本信息,否则作者和本社区有权追究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举报邮箱: cloudbbs@huaweicloud.com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

0/1000
抱歉,系统识别当前为高风险访问,暂不支持该操作

全部回复

上滑加载中

设置昵称

在此一键设置昵称,即可参与社区互动!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