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开发者必看!JDK 17 对比 JDK 8 的 10 大革新!
开篇语
哈喽,各位小伙伴们,你们好呀,我是喵手。运营社区:C站/掘金/腾讯云/阿里云/华为云/51CTO;欢迎大家常来逛逛
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一些自己日常学习到的一些知识点,并以文字的形式跟大家一起交流,互相学习,一个人虽可以走的更快,但一群人可以走的更远。
我是一名后端开发爱好者,工作日常接触到最多的就是Java语言啦,所以我都尽量抽业余时间把自己所学到所会的,通过文章的形式进行输出,希望以这种方式帮助到更多的初学者或者想入门的小伙伴们,同时也能对自己的技术进行沉淀,加以复盘,查缺补漏。
小伙伴们在批阅的过程中,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点赞、收藏、关注哦。三连即是对作者我写作道路上最好的鼓励与支持!
前言
自从 JDK 8 发布以来,Java 语言在持续进化,带来了许多新的功能和性能改进。而 JDK 17 作为一个长期支持版本(LTS),在许多方面超越了 JDK 8,不仅提升了语言本身的能力,还进一步提高了性能、可维护性和开发者体验。本文将从 10 大方面对比 JDK 17 和 JDK 8,让 Java 开发者能够更好地了解这两者之间的革新和差异。
一、模块化系统(JDK 9 引入,JDK 17 强化)
在 JDK 9 中引入了 Java 平台的模块化系统,它通过 module
关键字帮助开发者将代码组织成不同的模块,从而提升代码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JDK 17 在模块系统方面进行了更多优化,使得模块化的使用更加高效。
- JDK 8:没有模块化系统,所有代码都在一个大的类库中。
- JDK 17:模块化系统已经成熟,Java 平台本身被拆分为多个模块,可以灵活选择需要的模块,大大减少了 JDK 的体积,提高了应用的启动性能。
示例代码:
module com.myapp {
requires java.base;
exports com.myapp.service;
}
二、Lambda 表达式与 Stream API(JDK 8 引入)
JDK 8 引入了 Lambda 表达式和 Stream API,极大简化了函数式编程和集合操作的语法。JDK 17 在此基础上优化了性能和流操作的稳定性,尤其在处理大量数据时,提供了更好的支持。
- JDK 8:Lambda 表达式和 Stream API 支持函数式编程,简化了集合的操作。
- JDK 17:增强了 Stream API 和 Lambda 表达式的性能,特别是在并行流操作和垃圾回收方面。
三、记录类(JDK 14 引入)
JDK 14 引入了记录类(record
),这是一个简化 Java Bean 类的语法。它使得不需要编写大量的模板代码(如 getter、setter、equals、hashCode 等方法)。在 JDK 17 中,记录类的支持变得更加完善,尤其是对继承和序列化的支持。
- JDK 8:没有记录类,需要手动编写 getter、setter、equals 和 hashCode 方法。
- JDK 17:使用
record
关键字定义不可变对象,自动生成常用方法,减少样板代码,提高可读性。
示例代码:
public record Person(String name, int age) {}
四、增强的 switch
表达式(JDK 12 引入)
JDK 12 引入了增强的 switch
表达式,这使得 switch
更加灵活,支持返回值、块语句和 yield
语句。JDK 17 中进一步优化了 switch
表达式的性能和功能,提升了代码的可维护性。
- JDK 8:
switch
只能用作控制结构,无法返回值或执行多条语句。 - JDK 17:增强的
switch
表达式允许返回值、使用块语句,并支持yield
语句来返回结果。
示例代码:
int day = 3;
String result = switch (day) {
case 1 -> "Sunday";
case 2 -> "Monday";
default -> throw new IllegalStateException("Invalid day: " + day);
};
五、var
关键字(JDK 10 引入)
JDK 10 引入了 var
关键字,允许在声明变量时让编译器根据初始化值推断类型。这大大减少了样板代码,增强了代码的简洁性和可读性。在 JDK 17 中,var
关键字支持了更多的上下文,进一步简化了代码。
- JDK 8:没有
var
关键字,所有变量都必须显式声明类型。 - JDK 17:
var
关键字被广泛应用于局部变量声明和增强的 lambda 表达式中,减少了冗余的类型声明。
示例代码:
var message = "Hello, Java!";
var list = new ArrayList<String>();
六、JVM 性能与垃圾回收改进
JDK 8 和 JDK 17 在 JVM 性能和垃圾回收(GC)方面有显著差异。JDK 17 默认启用了更先进的垃圾回收器(例如 G1 GC 和 ZGC),这些改进使得内存管理更加高效,并减少了 GC 停顿时间。
- JDK 8:默认使用
Parallel GC
,适用于大部分应用场景,但在响应时间要求高的场景下可能表现不佳。 - JDK 17:引入了
ZGC
(Z Garbage Collector),在低延迟应用中表现优异,能够处理非常大的堆内存。
七、文本块(JDK 13 引入)
JDK 13 引入了文本块(text block
)功能,这使得多行字符串文本的编写变得更加简洁和可读。文本块支持原始文本格式,使得嵌套 JSON 或 SQL 查询变得更加直观。
- JDK 8:多行字符串需要使用字符串连接符
+
,使得代码不易阅读。 - JDK 17:支持多行字符串文本(
text block
),大大提升了代码的可读性和简洁性。
示例代码:
String json = """
{
"name": "John",
"age": 30,
"city": "New York"
}
""";
八、增强的 Pattern
和 Matcher
API(JDK 16 引入)
JDK 16 引入了对正则表达式的增强支持,尤其是 Pattern
和 Matcher
类的增强,使得在处理复杂的正则表达式时更加灵活和高效。
- JDK 8:正则表达式库功能较为基础。
- JDK 17:增强了正则表达式的语法支持,包括非捕获分组和更复杂的匹配模式。
九、sealed
类(JDK 15 引入)
sealed
类(密封类)是在 JDK 15 中引入的一个特性,它允许类设计者限制哪些类可以继承它们。这个特性为 Java 提供了更强的类型系统,能够确保类层次结构的封闭性。
- JDK 8:没有
sealed
类,所有类可以自由继承。 - JDK 17:支持
sealed
类,类设计者可以限制子类的继承,从而增强代码的可控性和安全性。
示例代码:
public sealed class Shape permits Circle, Square {}
public final class Circle extends Shape {}
public final class Square extends Shape {}
十、JEP 389:外部内存访问 API(JDK 16 引入)
JDK 16 引入了外部内存访问 API,它为 Java 提供了一种更高效的方式来访问外部内存(即不在 Java 堆中的内存),这个特性对于与本地代码或操作系统交互时的性能优化非常重要。
- JDK 8:不提供对外部内存的直接访问。
- JDK 17:通过
MemorySegment
和MemoryAddress
等 API,Java 现在可以更高效地与外部内存交互。
结语
从 JDK 8 到 JDK 17,Java 语言和平台经历了多次创新和改进。模块化系统、Lambda 表达式、记录类、增强的 switch
语句等功能大大提升了开发效率和代码可维护性,而更高效的垃圾回收、外部内存访问和 sealed
类等特性则进一步加强了 Java 在性能和安全性方面的优势。
如果你还在使用 JDK 8,强烈建议你考虑升级到 JDK 17,享受这些强大功能和性能优化带来的好处。
… …
文末
好啦,以上就是我这期的全部内容,如果有任何疑问,欢迎下方留言哦,咱们下期见。
… …
学习不分先后,知识不分多少;事无巨细,当以虚心求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wished for you successed !!!
⭐️若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叭。
⭐️若对您有用,就请点赞叭。
⭐️若有疑问,就请评论留言告诉我叭。
版权声明:本文由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支持!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