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编程语言Scala之三运算符
章节目标
-
理解运算符的相关概述
-
掌握算术, 赋值, 关系, 逻辑运算符的用法
-
掌握交换变量案例
1. 算术运算符
1.1 运算符简介
用来拼接变量或者常量的符号就叫: 运算符, 而通过运算符连接起来的式子就叫: 表达式. 实际开发中, 我们会经常用到它.
例如:
10 + 3 这个就是一个表达式, 而+号, 就是一个运算符.
注意: 在Scala中, 运算符并不仅仅是运算符, 也是函数的一种, 这点大家先了解即可, 后续我们详细讲解.
1.2 运算符的分类
-
算术运算符
-
赋值运算符
-
关系运算符
-
注意: Scala中是没有三元运算符的, 被if-else给替代了.
1.3 算术运算符
算术运算符指的就是用来进行算术操作的符号
, 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运算符 | 功能解释 |
---|---|
+ | 加号, 功能有3点. 1) 表示正数 2) 普通的加法操作 3) 字符串的拼接 |
- | 减号, 功能有2点. 1) 表示负数 2) 普通的减法操作 |
* | 乘号, 用于获取两个数据的乘积 |
/ | 除法, 用于获取两个数据的商 |
% | 取余(也叫取模), 用于获取两个数据的余数 |
注意:
Scala中是没有++, --这两个算术运算符的, 这点和Java中不同.
整数相除的结果, 还是整数. 如果想获取到小数, 则必须有浮点型数据参与.
例如: 10 / 3 结果是3 10 / 3.0 结果是: 3.3333(无限循环)
关于+号拼接字符串: 任意类型的数据和字符串拼接, 结果都将是一个新的字符串.
关于%操作, 假设求
a % b
的值, 它的底层原理其实是:a - a/b * b
1.4 代码演示
需求: 演示算术运算符的常见操作.
参考代码:
//演示+号操作
println(+3)
println(10 + 3)
println("hello" + 10)
//演示-号操作
println(-5)
println(10 - 5)
//演示*号操作
println(5 * 3)
//演示/号操作
println(10 / 3)
println(10 / 3.0)
//演示%(取余)操作
println(10 % 3) //结果是1, 具体运算过程: 10 - 10/3 * 3 = 10 - 3 * 3 = 1
println(10 % -3) //结果是1, 具体运算过程: 10 - 10/-3 * -3 = 10 - -3 * -3 = 10 - 9 = 1
println(-10 % 3) //结果是-1, 具体运算过程: -10 - -10/3 * 3 = -10 - -3 * 3 = -10 + 9 = -1
2. 赋值运算符
2.1 概述
赋值运算符指的就是用来进行赋值操作的符号
. 例如: 把一个常量值, 或者一个变量值甚至是某一段代码的执行结果赋值给变量, 这些都要用到赋值运算符.
2.2 分类
-
赋值运算符常用的有两类
-
基本赋值运算符
=
就是基本的赋值运算符, 例如: var a:Int = 3, 就是把常量值3赋值给变量a -
扩展赋值运算符
+=, -=, *=, /=, %=
注意:
-
赋值运算符的左边必须是: 变量, 不能是常量. 例如: 3 = 5, 这种写法就是错误的.
-
关于扩展赋值运算符, 其实就是把左边的数据和右边的数据进行指定的操作, 然后把结果赋值给左边.
例如; a += 3 就是把变量a的值和常量3进行加法操作, 然后把结果赋值给变量a
-
2.3 代码演示
//将常量值1赋值给变量a
var a:Int = 1 //注意: 因为后续代码要修改变量a的值, 所以变量a要用var修饰
//对变量a进行加3操作, 然后把结果重新赋值给变量a
a += 3 //a的最终结果为: a = 4
//对变量a进行减2操作, 然后把结果重新赋值给变量a
a -= 2 //a的最终结果为: a = 2
//对变量a进行乘3操作, 然后把结果重新赋值给变量a
a *= 3 //a的最终结果为: a = 6
//对变量a进行除2操作, 然后把结果重新赋值给变量a
a /= 2 //a的最终结果为: a = 3
//对变量a和2进行取余操作, 然后把结果重新赋值给变量a
a %= 2 //a的最终结果为: a = 1
3. 关系运算符
3.1 概述
关系运算符指的就是用来进行比较操作的符号
. 例如: 数据是否相等, 是否不等, 数据1大还是数据2大...等这些操作.
3.2 分类
运算符 | 功能解释 |
---|---|
> | 用来判断前边的数据是否大于 后边的数据 |
>= | 用来判断前边的数据是否大于或者等于 后边的数据 |
< | 用来判断前边的数据是否小于 后边的数据 |
<= | 用来判断前边的数据是否小于或者等于 后边的数据 |
== | 用来判断两个数据是否相等 |
!= | 用来判断两个数据是否不等 |
注意:
关系表达式不管简单还是复杂, 最终结果一定是Boolean类型的值, 要么是true, 要么是false.
千万不要把==写成=, 否则结果可能不是你想要的.
3.3 代码演示
//定义两个Int类型的变量a, b, 分别赋值为3, 5
var a:Int = 3
var b:Int = 5
//判断a是否大于b, 并打印结果
println(a > b) //false
//判断a是否大于等于b, 并打印结果
println(a >= 3) //true
//判断a是否小于b, 并打印结果
println(a < b) //true
//判断a是否小于等于b, 并打印结果
println(a <= 3) //true
//判断a和b是否不等, 并打印结果
println(a != b) //true
//判断a和b是否相等, 并打印结果
println(a == b) //false
//如果把==写成了=, 其实是把变量b的值赋值给变量a
println(a = b) //输出结果是一对小括号"()", 即: 没有打印值.
println(a) //再次打印变量a, 打印结果是:5
3.4 关系运算符延伸
学过Java的同学会发现, 上述的Scala中的关系运算符用法和Java中是一样的, 那有和Java不一样的地方吗?
答案是: 有.
需求描述 | Scala代码 | Java代码 |
---|---|---|
比较数据 | == 或者 != | equals()方法 |
比较引用(地址值) | eq方法 | == 或者 != |
示例
有一个字符串"abc",再创建第二个字符串,值为:在第一个字符串后拼接一个空字符串。
然后使用比较这两个字符串是否相等、再查看它们的引用值是否相等。
参考代码
val s1 = "abc"
val s2 = s1 + ""
s1 == s2 //结果是: true, 因为比较的是 数据值
s1.eq(s2) //结果是: false, 因为比较的是 地址值
4. 逻辑运算符
4.1 概述
逻辑运算符指的就是用来进行逻辑操作的符号
. 可以简单理解为它是: 组合判断. 例如: 判断多个条件是否都满足, 或者满足其中的某一个, 甚至还可以对某个判断结果进行取反操作.
4.2 分类
运算符 | 功能解释 |
---|---|
&& | 逻辑与, 要求所有条件都满足(即: 结果为true), 简单记忆: 有false则整体为false. |
|| | 逻辑或, 要求只要满足任意一个条件即可, 简单记忆: 有true则整体为true. |
! | 逻辑非, 用来进行取反操作的. 即: 以前为true, 取反后为false, 以前为false, 取反后为true. |
注意:
逻辑表达式不管简单还是复杂, 最终结果一定是Boolean类型的值, 要么是true, 要么是false.
在Scala代码中, 不能对一个Boolean类型的数据进行连续取反操作, 但是在Java中是可以的.
即: !!false, 这样写会报错, 不支持这种写法.
4.3 代码演示
//相当于: false && true
println(3 > 5 && 2 < 3) //结果为: false
//我们可以简写代码为:
//逻辑与: 有false则整体为false.
println(false && true) //结果为: false
println(true && false) //结果为: false
println(false && false) //结果为: false
println(true && true) //结果为: true
println(false || true) //结果为: true
println(true || false) //结果为: true
println(false || false) //结果为: false
println(true || true) //结果为: true
println(!false) //结果为: true
println(!true) //结果为: false
println(!!true) //这样写会报错, Scala不支持这种写法, 但是Java代码支持这种写法.
5. 案例: 交换两个变量的值
5.1 需求
已知有两个Int类型的变量a和b, 初始化值分别为10和20, 请写代码实现变量a和变量b的值的交换.
即最终结果为: a=20, b=10.
注意: 不允许直接写
a=20, b=10
这种代码.
5.2 参考代码
-
方式一: 通过算术运算符实现.
//定义两个Int类型的变量a和b, 初始化值分别为10和20 var a = 10 var b = 20 //将变量a和b的计算结果赋值给变量a a = a + b //a = 30, b = 20 //计算并赋值 b = a - b //a = 30, b = 10 a = a - b //a = 20, b = 10 //打印结果 println("a: " + a) //a: 20 println("b: " + b) //b: 10
-
方式二: 通过定义临时变量实现
//定义两个Int类型的变量a和b, 初始化值分别为10和20 var a = 10 var b = 20 //定义临时变量temp, 记录变量a的值 var temp = a //a = 10, b = 20, temp = 10 //把变量b的值赋值给a a = b //a = 20, b = 20, temp = 10 //把临时变量temp的值赋值给b b = temp //a = 20, b = 10, temp = 10 //打印结果 println("a: " + a) //a: 20 println("b: " + b) //b: 10
总结
通过本章节技术课我们学习了Scala的算术运算符、赋值运算符、关系运算符、逻辑运算符等,为后续大数据开发打下扎实的基础。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