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网络密钥管理方式

举报
码乐 发表于 2024/10/24 19:29:48 2024/10/24
【摘要】 1 密钥管理方式密钥管理或加密密钥管理是生成、交换、存储和管理加密密钥以确保加密数据安全的过程。这对于有效的数据加密至关重要,因为密钥管理不善会导致未经授权的访问、数据丢失和数据泄露。企业可以通过三种不同的方式进行密钥管理:分散:最终用户或员工负责密钥管理,公司不处理。分部门:每个团队或部门都有单独的密钥管理协议,而业务部门则提供基本指导。集中:企业范围的策略规定了所有员工和部门如何使用密...

1 密钥管理方式

密钥管理或加密密钥管理是生成、交换、存储和管理加密密钥以确保加密数据安全的过程。这对于有效的数据加密至关重要,因为密钥管理不善会导致未经授权的访问、数据丢失和数据泄露。

企业可以通过三种不同的方式进行密钥管理:

分散:最终用户或员工负责密钥管理,公司不处理。
分部门:每个团队或部门都有单独的密钥管理协议,而业务部门则提供基本指导。
集中:企业范围的策略规定了所有员工和部门如何使用密钥。

而最安全的方法是设置一个集中式策略,并实现对团队存储、共享和使用私钥方式的完全控制。

  KMI Key Management Infrastructure):在封闭网络中安全地分发和管理加密密钥。

  PKI (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在开放网络中通过数字证书安全地管理和分发公钥和私钥。

  SPK (Seeded PublicKey):在大型专用网络中提供有效的密钥管理方案。

2 攻击密钥的方式

被泄露的密钥允许攻击者做以下危险内容:

	将加密数据转换回其原始的纯文本形式。
	创建冒充您的官方网站的网络钓鱼网站。
	关闭整个安全基础设施。
	以特权用户身份访问不同的系统和数据库。
	以您的名义签署应用程序和文档。

适当的密钥管理可确保加密数据的高度安全性,并确保:

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读取或访问数据。

通过 Internet 和专用网络安全地传输数据。

不同的网络攻击类型不能轻易地在您的系统中进行间谍、感染或传播。

主动攻击是指攻击者直接介入并修改或破坏通信的过程或内容,其目的通常是获取敏感信息、破坏系统或拒绝服务。
主动攻击者通常会采取主动控制和操作的方式,以实现其攻击目标。

常见类型包括:

1.冒充:指攻击者伪装成合法用户、设备或系统,以获取未经授权的访问或执行恶意操作。
2.篡改:指攻击者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对数据进行修改或更改,以达到欺骗、破坏或操纵数据的目的。
3.重放:指攻击者在网络通信中拦截并记录通信流量,然后将先前捕获的通信数据重新发送到目标系统,以模拟合法用户的请求或执行重复操作。
4.中间人攻击:攻击者在通信的两端之间插入自己,并窃取或篡改传输的数据。
5.拒绝服务攻击:攻击者试图通过占用资源或发送大量无效请求来使目标系统无法提供正常服务,
6.密码分析攻击:攻击者尝试通过分析加密算法或密钥来破解加密数据,以获取敏感信息。

被动攻击是指攻击者在通信中监听、窃取或拦截数据,但不直接修改或破坏通信的过程或内容。其目的通常是窃取敏感信息而不被目标感知。一些常见的被动攻击类型包括:

1.窃听攻击:攻击者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监听通信流量,以获取传输的敏感信息。
2.流量分析攻击:攻击者分析传输的数据流量模式和行为,以获取关于通信方和数据的信息,而无需获取数据的内容。
3.抓包攻击:攻击者通过在网络中捕获数据包,获取传输的明文信息。
4.扫描攻击:攻击者扫描目标系统的网络端口,以发现可能存在的漏洞或服务,并进行后续的攻击。

将密钥丢失给恶意方可能会产生严重后果,因此强大的加密密钥管理策略必须包括:

关于员工在不同存在阶段如何管理密钥的说明。
防止未经授权对存储密钥的服务器进行物理和虚拟访问的安全措施。
关键功能的策略和系统。
基于角色的控制,用于限制访问并定义谁以及何时可以访问密钥。

3 小结

数据是任何组织最有价值的资产之一。随着敏感数据量的增加,保护数据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的需求也在增加。根据数据泄露成本报告,全球平均数据泄露成本为 488 万美元,比上一年增长 10%,是有史以来最高的总额。

对于许多组织来说,加密是保护敏感数据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它应用密码学原理,使用加密算法将可读数据转换为密文,使未经授权的用户无法访问。

加密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高级加密标准 (AES) 等强大算法,还取决于对锁定和解锁数据的加密密钥的安全管理。

这个过程并不总是像看起来那么容易。组织通常必须管理不同系统和环境中的数千个加密密钥,每个密钥都处于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

【版权声明】本文为华为云社区用户原创内容,转载时必须标注文章的来源(华为云社区)、文章链接、文章作者等基本信息, 否则作者和本社区有权追究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举报邮箱: cloudbbs@huaweicloud.com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

0/1000
抱歉,系统识别当前为高风险访问,暂不支持该操作

全部回复

上滑加载中

设置昵称

在此一键设置昵称,即可参与社区互动!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