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之实战篇——图像压缩(K-means聚类算法)

举报
鱼弦 发表于 2024/09/25 09:29:10 2024/09/25
【摘要】 机器学习之实战篇——图像压缩(K-means聚类算法) 介绍图像压缩是一种减少图像文件大小的技术,目的是节省存储空间和提高传输效率。K-means聚类算法是一种无监督学习算法,在图像压缩中被广泛应用。通过将图像中的像素聚类为有限的几种颜色,从而降低图像的复杂度,实现压缩效果。 应用使用场景网络传输:减少图片在网络上传输时的带宽消耗。存储优化:高效利用存储空间,尤其是大规模图像数据集。加快处...

机器学习之实战篇——图像压缩(K-means聚类算法)

介绍

图像压缩是一种减少图像文件大小的技术,目的是节省存储空间和提高传输效率。K-means聚类算法是一种无监督学习算法,在图像压缩中被广泛应用。通过将图像中的像素聚类为有限的几种颜色,从而降低图像的复杂度,实现压缩效果。

应用使用场景

  1. 网络传输:减少图片在网络上传输时的带宽消耗。
  2. 存储优化:高效利用存储空间,尤其是大规模图像数据集。
  3. 加快处理速度:减少图像处理和分析所需的计算资源和时间。

为了满足网络传输、存储优化和加快处理速度这三个要求,我们可以使用图像压缩和优化技术。在这个示例中,我们将使用Python和一些常用库(如Pillow和OpenCV)来实现这些功能。

1. 网络传输:减少图片在网络上传输时的带宽消耗

我们可以通过压缩图像来减少其文件大小,从而减少带宽消耗。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示例,使用Pillow库来压缩JPEG图像:

from PIL import Image
import io

def compress_image(input_path, output_path, quality=20):
    # 打开图像
    image = Image.open(input_path)
    
    # 压缩并保存图像
    image.save(output_path, format='JPEG', quality=quality)

    print(f"Compressed image saved as: {output_path}")

# 示例用法
compress_image('input.jpg', 'output_compressed.jpg', quality=20)

2. 存储优化:高效利用存储空间,尤其是大规模图像数据集

除了压缩单个图像外,在处理大规模图像数据集时,我们可以考虑批量压缩图像:

import os
from PIL import Image

def batch_compress_images(input_dir, output_dir, quality=20):
    if not os.path.exists(output_dir):
        os.makedirs(output_dir)

    for filename in os.listdir(input_dir):
        input_path = os.path.join(input_dir, filename)
        output_path = os.path.join(output_dir, filename)
        
        if os.path.isfile(input_path):
            image = Image.open(input_path)
            image.save(output_path, format='JPEG', quality=quality)
            print(f"Compressed {filename} and saved to {output_path}")

# 示例用法
batch_compress_images('input_images', 'output_images', quality=20)

3. 加快处理速度:减少图像处理和分析所需的计算资源和时间

为了加快处理速度,我们可以调整图像的尺寸,通过降采样来减少计算量。以下是如何使用OpenCV进行图像缩放的示例:

import cv2

def resize_image(input_path, output_path, scale_percent=50):
    # 读取原始图像
    image = cv2.imread(input_path)
    
    # 计算新尺寸
    width = int(image.shape[1] * scale_percent / 100)
    height = int(image.shape[0] * scale_percent / 100)
    dim = (width, height)

    # 调整图像大小
    resized = cv2.resize(image, dim, interpolation=cv2.INTER_AREA)
    
    # 保存调整后的图像
    cv2.imwrite(output_path, resized)

    print(f"Resized image saved as: {output_path}")

# 示例用法
resize_image('input.jpg', 'output_resized.jpg', scale_percent=50)

上述代码示例展示了如何通过图像压缩和调整尺寸来减少带宽消耗、优化存储和加快处理速度。

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帮助你更有效地管理和处理大规模图像数据。

原理解释

K-means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将数据集分割成k个簇,每个簇有一个质心。算法的目标是使得每个簇内的数据点到其质心的总距离最小化。在图像压缩中,每个像素点代表一个数据点,算法会将这些像素点聚类为k个颜色(质心)。

算法原理流程图

+-------------------------------+
|       初始化k个质心            |
+-------------------------------+
                |
                v
+---------------------------------------+
|          分配每个点到最近的质心        |
+---------------------------------------+
                |
                v
+---------------------------------------+
|            重新计算质心位置            |
+---------------------------------------+
                |
                v
+---------------------------------------+
|      如果质心不再变化或达到迭代次数    |
|               则停止                  |
|       否则返回分配步骤并继续循环      |
+---------------------------------------+

算法原理解释

  1. 初始化:随机选择k个像素点作为初始质心。
  2. 分配:将每个像素点分配到离它最近的质心,形成k个簇。
  3. 更新:重新计算每个簇的质心,新的质心是该簇中所有像素点的平均值。
  4. 重复:重复分配和更新步骤,直到质心位置不再变化或达到预设的迭代次数。

实际详细应用 代码示例实现

下面是一个使用Python和OpenCV库的代码示例,实现基于K-means的图像压缩:

import cv2
import numpy as np

def compress_image(image_path, k):
    # 读取图像
    image = cv2.imread(image_path)
    Z = image.reshape((-1, 3))

    # 转换为float32类型
    Z = np.float32(Z)

    # 定义K-means参数
    criteria = (cv2.TERM_CRITERIA_EPS + cv2.TERM_CRITERIA_MAX_ITER, 100, 0.2)
    
    # K-means聚类
    _, labels, centers = cv2.kmeans(Z, k, None, criteria, 10, cv2.KMEANS_RANDOM_CENTERS)
    
    # 将中心点转换为uint8,并映射回原始图像
    centers = np.uint8(centers)
    compressed_image = centers[labels.flatten()]
    compressed_image = compressed_image.reshape((image.shape))

    return compressed_image

# 测试代码
if __name__ == "__main__":
    input_image_path = "input.jpg"
    output_image_path = "compressed.jpg"
    k = 16
    
    compressed_image = compress_image(input_image_path, k)
    
    # 保存压缩后的图像
    cv2.imwrite(output_image_path, compressed_image)
    
    # 显示压缩前后图像
    original_image = cv2.imread(input_image_path)
    cv2.imshow('Original Image', original_image)
    cv2.imshow('Compressed Image', compressed_image)
    cv2.waitKey(0)
    cv2.destroyAllWindows()

部署场景

  1. Web应用:用于在线图像压缩服务。
  2. 移动端应用:减小图片文件大小,节省存储和流量。
  3. 数据中心:批量处理和存储大量图像数据。

材料链接

总结

K-means聚类算法在图像压缩领域具有良好的表现,通过将图像像素聚类为少量的颜色,能够显著压缩图像大小,同时保持较高的视觉质量。这一技术在存储、传输和处理图像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未来展望

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基于神经网络的图像压缩方法如自动编码器、GAN等逐渐兴起,这些新技术在保留更多图像细节方面展示了更强的实力。然而,K-means算法以其简单、高效和易于理解的特点,仍将在许多实际应用中占据重要地位。

【版权声明】本文为华为云社区用户原创内容,转载时必须标注文章的来源(华为云社区)、文章链接、文章作者等基本信息, 否则作者和本社区有权追究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举报邮箱: cloudbbs@huaweicloud.com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

0/1000
抱歉,系统识别当前为高风险访问,暂不支持该操作

全部回复

上滑加载中

设置昵称

在此一键设置昵称,即可参与社区互动!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