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SE64Decoder小解
Base64 是网络上最常见的用于传输8Bit 字节代码的编码方式之一,大家可以查看RFC2045 ~RFC2049 ,上面有MIME 的详细规范。
Base64 要求把每三个8Bit 的字节转换为四个6Bit 的字节(3*8 = 4*6 = 24 ),然后把6Bit 再添两位高位0 ,组成四个8Bit 的字节,也就是说,转换后的字符串理论上将要比原来的长1/3 。
这样说会不会太抽象了?不怕,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转换前 aaaaaabb ccccdddd eeffffff
转换后 00aaaaaa 00bbcccc 00ddddee 00ffffff
应该很清楚了吧?上面的三个字节是原文,下面的四个字节是转换后的Base64 编码,其前两位均为0 。
转换后,我们用一个码表来得到我们想要的字符串(也就是最终的Base64 编码),这个表是这样的:
Table 1: The Base64 Alphabet
Value Encoding Value Encoding Value Encoding Value Encoding
让我们再来看一个实际的例子,加深印象!
转换前 10101101 1011 1010 01110110
转换后 00101011 00011011 00101001 00110110
十进制 43 27 41 54
对应码表中的值 r b p 2
所以上面的24 位编码,编码后的Base64 值为 rbp2
解码同理,把 rbq2 的二进制位连接上再重组得到三个8 位值,得出原码。
(解码只是编码的逆过程,在此我就不多说了,另外有关MIME 的RFC 还是有很多的,如果需要详细情况请自行查找。)
用更接近于编程的思维来说,编码的过程是这样的:
1. 第一个字符通过右移2 位获得第一个目标字符的Base64 表位置,根据这个数值取到表上相应的字符,就是第一个目标字符。
2. 然后将第一个字符左移4 位加上第二个字符右移4 位,即获得第二个目标字符。
再将第二个字符左移2 位加上第三个字符右移6 位,获得第三个目标字符。
3. 最后取第三个字符的右6 位即获得第四个目标字符。
在以上的每一个步骤之后,再把结果与 0x3F 进行 AND 位操作,就可以得到编码后的字符了。
可是等等…… 聪明的你可能会问到,原文的字节数量应该是3 的倍数啊,如果这个条件不能满足的话,那该怎么办呢?
我们的解决办法是这样的:原文的字节不够的地方可以用全0 来补足,转换时Base64 编码用= 号来代替。这就是为什么有些Base64 编码会以一个或两个等号结束的原因,但等号最多只有两个。因为:
余数 = 原文字节数 MOD 3
所以余数任何情况下都只可能是0 ,1 ,2 这三个数中的一个。如果余数是0 的话,就表示原文字节数正好是3 的倍数(最理想的情况啦)。如果是1 的话,为了让Base64 编码是4 的倍数,就要补2 个等号;同理,如果是2 的话,就要补1 个等号。
在线转换:
例子一:
zuWxytfW0M2159fTvMbL47v6
五笔字型电子计算机
JRE 中 sun 和 com.sun 开头包的类都是未被文档化的,他们属于 java, javax
类库的基础,其中的实现大多数与底层平台有关,一般来说是不推荐使用的。
Base64 主要不是加密,它主要的用途是把一些二进制数转成普通字符用于网络传输。
由于一些二进制字符在传输协议中属于控制字符,不能直接传送需要转换一下就可以了。
示例二: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