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者的项目管理经验摸索:项目管理协同流程【玩转项目管理】
“我”的定位
在开始今天关于项目管理协同流程的分享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我”的定位。
因为有了明确的定位,才能清楚能做什么,以及也就能顺气自然的去探索“怎么做”。
通过对项目管理的学习和研究,作为开发者角色的我明确了一点:当我思考如何做好项目管理协同的时候,我的定位便是“项目管理流程规范的提倡者和践行者”。
项目管理协同流程
主流程
一个完整的协同流程包含7项,但是这7项并不是每次项目协作都必须要做的。所以我在描述每项的内容时加了“必要性”这一项。
1、图1-1:项目管理协同主流程
2、协同流程的内容项
序号 |
步骤 |
必要性 |
关键事项 |
1 |
需求评审 |
必须 |
|
2 |
设计评审 |
必须 |
|
3 |
项目开发 |
必须 |
|
4 |
站立会 |
必须 |
|
5 |
项目验收 |
必须 |
|
6 |
上线准备 |
必须 |
|
7 |
上线后复盘 |
非必须(一般大型项目迭代或者线上出现重大问题之后会有) |
|
注:借助对策型鱼骨图(非鱼骨图实际用途),较为直观的罗列整个协同流程及流程中的需要做的关键事项。
主流程之外的协作
在流程之外,其实还有日常维护和跨部门相关的协同内容。
1、日常维护
日常维护主要对线上问题和待优化功能的维护。
1.1 线上问题维护包括:
- 确认对问题的及时响应及进入待解决任务池;
- 确认进入待解决任务池的问题的解决方案及修改上线时间。
1.2 待优化功能的维护包括:
- 确认优化内容是否进入待待优化任务池;
确认进入待优化任务池的功能解决方案及上线时间。
2、跨部门协作
跨部门协作的内容主要为:
- 确认各部门的负责人和角色,以及所需的支持;
- 确认信息共享情况;
- 定期跟踪进展情况。
临时需求(含缺陷)的处理流程
其中日常维护中,对于临时需求(包含缺陷)的处理也是有标准的可执行的流程。
临时需求的处理流程,在实际开发中也很重要,因为这种情况一般会阻塞当前的开发。所以一个标准的流程,可以帮助开发者省去很多时间。
尤其是其中的系统支持性的校验和延迟处理,可以侧面帮助开发者缓解阻塞问题。
流程中的几个注意事项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值得重点关注一下:
- 部分提出的新的需求,如果明确系统不支持的,可以直接给出关闭需求的结论;
- 重复判断的任务池是待处理任务池;
- 后续版本一般是最近一期的迭代版本;
- 如果是产研自行发现的优化需求,自动进入验证可行性节点。
总结
协同流程的制定一般会通过全体产研的一致认可,需要全体遵守,才能达到理想中的效果。
这一流程是有必要的,曾经我了解到,团队中出现过,因缺少某个流程导致项目上线但是实际工作并没有完成的情况。
此外,主流程之外的协作,也可以做适当的了解,对工作也是大有裨益的。
作者介绍
非职业「传道授业解惑」的开发者叶一一。
《趣学前端》、《CSS畅想》等系列作者。华夏美食、国漫、古风重度爱好者,刑侦、无限流小说初级玩家。
如果看完文章有所收获,欢迎点赞👍 | 收藏⭐️ | 留言📝。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