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费用计算

举报
Rolle 发表于 2023/11/30 17:17:22 2023/11/30
【摘要】 根据流量推算存储容量及投入成本在互联网服务中,最大的变数就在用户流量上。相比普通的服务,高并发的系统需要同时服务的在线人数会更多,所以对这类系统做容量设计时,我们就需要根据用户请求量和同时在线人数,来推算系统硬件需要投入多少成本。很多系统在初期会用云服务实现日志中心,但核心接口流量超过 10W QPS 后,很多公司就会考虑自建机房去实现,甚至后期还会持续改进日志中心,自己制作一些个性化的服...

根据流量推算存储容量及投入成本

在互联网服务中,最大的变数就在用户流量上。相比普通的服务,高并发的系统需要同时服务的在线人数会更多,所以对这类系统做容量设计时,我们就需要根据用户请求量和同时在线人数,来推算系统硬件需要投入多少成本。

很多系统在初期会用云服务实现日志中心,但核心接口流量超过 10W QPS 后,很多公司就会考虑自建机房去实现,甚至后期还会持续改进日志中心,自己制作一些个性化的服务。

其实,这些优化和实现本质上都和成本息息相关。这么说你可能不太理解,所以我们结合例子,实际算算一个网站的日志中心存储容量和成本要怎么计算。

通常来说,一个高并发网站高峰期核心 API 的 QPS 在 30W 左右,我们按每天 8 个小时来计算,并且假定每次核心接口请求都会产生 1KB 日志,这样的话每天的请求量和每天的日志数据量就可以这样计算:

  • 每天请求量 =3600 秒 X 8 小时 X 300000 QPS = 8 640 000 000 次请求 / 天 = 86 亿次请求 / 天
  • 每天日志数据量:8 640 000 000 X 1KB => 8.6TB/ 天

你可能奇怪,这里为什么要按每天 8 小时 计算?这是因为大多数网站的用户访问量都很有规律,有的网站集中在上下班时间和夜晚,有的网站访问量集中在工作时间。结合到一人一天只有 8 小时左右的专注时间,就能推导出一天按 8 小时计算比较合理。

我们回到刚才的话题,根据上面的算式可以直观看到,如果我们的单次请求产生 1KB 日志的话,那么每天就有 8T 的日志需要做抓取、传输、整理、计算、存储等操作。为了方便追溯问题,我们还需要设定日志保存的周期,这里按保存 30 天计算,那么一个月日志量就是 258TB 大小的日志需要存储,计算公式如下:

8.6TB X 30 天 = 258 TB /30 天

从容量算硬盘的投入

目前常见的服务器硬盘(8 TB、7200 转、3.5 寸)的单价是 2300 元 ,8 TB 硬盘的实际可用内存为 7.3 TB,结合前面每月的日志量,就能算出需要的硬盘个数。计算公式如下:

258 TB/7.3 TB = 35.34 块

因为硬盘只能是整数,所以需要 36 块硬盘。数量和单价相乘,就得到了购入硬件的金额,即:

2300 元 X 36 = 82800 元

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以及加强查询性能,我们常常会通过分布式存储服务将数据存三份,那么分布式存储方案下,用单盘最少需要 108 块硬盘,那么可以算出我们需要的投入成本是:

82800 X 3 个数据副本 = 24.8W 元

如果要保证数据的可用性,硬盘需要做 Raid5。该方式会把几个硬盘组成一组对外服务,其中一部分用来提供完整容量,剩余部分用于校验。不过具体的比例有很多种,为了方便计算,我们选择的比例是这样的:按四个盘一组,且四个硬盘里有三个提供完整容量,另外一个做校验。

Raid5 方式中计算容量的公式如下:

  • 单组 raid5 容量 =((n-1)/n) * 总磁盘容量,其中 n 为硬盘数

我们把硬盘数代入到公式里,就是:

((4-1)/4) X (7.3T X 4) = 21.9 T = 三块 8T 硬盘容量

这个结果表示一组 Raid5 四个硬盘,有三个能提供完整容量,由此不难算出我们需要的容量还要再增加 1/4,即:

108 / 3 = 36 块校验盘

最终需要的硬盘数量就是 108 块 + 36 块 Raid5 校验硬盘 = 144 块硬盘,每块硬盘 2300 元,总成本是:

144 X 2300 元 = 331200 元

为了计算方便,之后我们取整按 33W 元来计算。

除了可用性,还得考虑硬盘的寿命。因为硬盘属于经常坏的设备,一般连续工作两年到三年以后,会陆续出现坏块,由于有时出货缓慢断货等原因以及物流问题,平时需要常备 40 块左右的硬盘(大部分公司会常备硬盘总数的三分之一)用于故障替换,大致需要的维护成本是 2300 元 X 40 = 92000 元。

到目前为止。我们至少需要投入的硬件成本,就 T 是一次性硬盘购买费用加上维护费用,即 33 + 9.2 = 42W 元。

根据硬盘推算服务器投入

接下来,我们还需要计算服务器的相关成本。由于服务器有多个规格,不同规格服务器能插的硬盘个数是不同的,情况如下面列表所示:

  • 普通 1u 服务器 能插 4 个 3.5 硬盘 、SSD 硬盘 2 个
  • 普通 2u 服务器 能插 12 个 3.5 硬盘 、SSD 硬盘 6 个

上一环节我们计算过了硬盘需求,做 Raid5 的情况下需要 144 块硬盘。这里如果使用 2u 服务器,那么需要的服务器数量就是 12 台(144 块硬盘 /12 = 12 台)。

我们按一台服务器 3W 元的费用来计算,服务器的硬件投入成本就是 36W 元,计算过程如下:

12 台服务器 X 3W = 36W 元

这里说个题外话,同样数据的副本要分开在多个机柜和交换机分开部署,这么做的目的是提高可用性。

根据服务器托管推算维护费用

把 2u 服务器托管在较好的机房里, 每台服务器托管的费用每年大概是 1W 元。前面我们算过服务器需要 12 台,那么一年的托管费用就是 12W 元。

现在我们来算算第一年的投入是多少,这个投入包括硬盘的投入及维护费用、服务器的硬件费用和托管费用,以及宽带费用。计算公式如下:

第一年投入费用 = 42W(硬盘新购与备用盘)+ 36W(服务器一次性投入)+ 12W(服务器托管费)+ 10W(宽带费用)= 100W 元

而后续每年维护费用,包括硬盘替换费用(假设都用完)、服务器的维护费用和宽带费用。计算过程如下:

9.2W(备用硬盘)+12W(一年托管)+10W(一年宽带)=31.2W 元

根据第一年投入费用和后续每年的维护费用,我们就可以算出核心服务(30W QPS 的)网站服务运转三年所需要的成本,计算过程如下:

31.2W X 2 年 = 62.4W + 第一年投入 100W = 162.4W 元

服务器采购冗余

如果托管的是核心机房,我们就需要关注服务器采购和安装周期。因为很多核心机房常常缺少空余机柜位,所以为了给业务后几年的增长做准备,很多公司都是提前多买几台备用。之前有的公司是按评估出结果的四倍来准备服务器,不过不同企业增速不一样,冗余比例无法统一。

如何节省存储成本?

  • 减少我们保存日志的周期,从保存 30 天改为保存 7 天,可以节省四分之三的空间;
  • 非核心业务和核心业务的日志区分开,非核心业务只存 7 天,核心业务则存 30 天;
  • 减少日志量,这需要投入人力做分析。可以适当缩减稳定业务的排查日志的输出量;
  • 如果服务器多或磁盘少,服务器 CPU 压力不大,数据可以做压缩处理,可以节省一半磁盘;

高并发写的存储冷热分离

为了节省成本,我们还可以从硬件角度下功夫。如果我们的服务周期存在高峰,平时流量并不大,采购太多服务器有些浪费,这时用一些高性能的硬件去扛住高峰期压力,这样更节约成本。

举例来说,单个磁盘的写性能差不多是 200MB/S,做了 Raid5 后,单盘性能会折半,这样的话写性能就是 100MB/S x 一台服务器可用 9 块硬盘 =900MB/S 的写性能。如果是实时写多读少的日志中心系统,这个磁盘吞吐量勉强够用。

不过。要想让我们的日志中心能够扛住极端的高峰流量压力,常常还需要多做几步。所以这里我们继续推演,如果实时写流量激增,超过我们的预估,如何快速应对这种情况呢?

一般来说,应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做冷热分离,当写需求激增时,大量的写用 SSD 扛,冷数据存储用普通硬盘。如果一天有 8 TB 新日志,一个副本 4 台服务器,那么每台服务器至少要承担 2 TB/ 天 存储。

一个 1TB 实际容量为 960G、M.2 口的 SSD 硬盘单价是 1800 元,顺序写性能大概能达到 3~5GB/s(大致数据)。

每台服务器需要买两块 SSD 硬盘,总计 24个 1 TB SSD (另外需要配适配卡,这里先不算这个成本了)。算下来初期购买 SSD 的投入是 43200 元,计算过程如下:

1800 元 X 12 台服务器 X 2 块 SSD = 43200 元

同样地,SSD 也需要定期更换,寿命三年左右,每年维护费是 1800 X 8 = 14400 元

这里我额外补充一个知识,SSD 除了可以提升写性能,还可以提升读性能,一些分布式检索系统可以提供自动冷热迁移功能。

需要多少网卡更合算

通过加 SSD 和冷热数据分离,就能延缓业务高峰日志的写压力。不过当我们的服务器磁盘扛住了流量的时候,还有一个瓶颈会慢慢浮现,那就是网络。

一般来说,我们的内网速度并不会太差,但是有的小的自建机房内网带宽是万兆的交换机,服务器只能使用千兆的网卡。

理论上,千兆网卡传输文件速度是 1000mbps/8bit= 125MB/s,换算单位为 8 mbps = 1MB/s。不过,实际上无法达到理论速度,千兆的网卡实际测试传输速度大概是 100MB/s 左右,所以当我们做一些比较大的数据文件内网拷贝时,网络带宽往往会被跑满。

后来光纤网卡普及后,现在普遍会使用万兆光接口网卡,这样传输性能更高能达到 1250MB/s(10000mbps/8bit = 1250MB/s),同样实际速度无法达到理论值,实际能跑到 900MB/s 左右,即 7200 mbps。

再回头来看,之前提到的高峰期日志的数据吞吐量是多少呢?是这样计算的:

30W QPS * 1KB = 292.96MB/s

刚才说了,千兆网卡速度是 100MB/s,这样四台服务器分摊勉强够用。但如果出现多倍的流量高峰还是不够用,所以还是要升级下网络设备,也就是换万兆网卡。

不过万兆网卡要搭配更好的三层交换机使用,才能发挥性能,最近几年已经普及这种交换机了,也就是基础建设里就包含了交换机的成本,所以这里不再专门计算它的投入成本。

先前计算硬件成本时,我们说过每组服务器要存三个副本,这样算起来有三块万兆光口网卡就足够了。但是为了稳定,我们不会让网卡跑满来对外服务,最佳的传输速度大概保持在 300~500 MB/s 就可以了,其他剩余带宽留给其他服务或应急使用。这里推荐一个限制网络流量的配置——QoS,你有兴趣可以课后了解下。

12 台服务器分 3 组副本(每个副本存一份全量数据),每组 4 台服务器,每台服务器配置 1 块万兆网卡,那么每台服务器平时的网络吞吐流量就是:

292.96MB/s (高峰期日志的数据吞吐量) / 4 台服务器 = 73MB/S

可以说用万兆卡只需十分之一,即可满足日常的日志传输需求,如果是千兆网卡则不够。看到这你可能有疑问,千兆网卡速度不是 100MB/s,刚才计算吞吐流量是 73MB/s,为什么说不够呢?

这是因为我们估算容量必须留有弹性,如果用千兆网卡,其实是接近跑满的状态,一旦稍微有点波动就会卡顿,严重影响到系统的稳定性。

另一方面,实际使用的时候,日志中心不光是满足基础的业务使用,承担排查问题的功能,还要用来做数据挖掘分析,否则投入这么大的成本建设日志中心,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image.png

【版权声明】本文为华为云社区用户原创内容,转载时必须标注文章的来源(华为云社区)、文章链接、文章作者等基本信息, 否则作者和本社区有权追究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举报邮箱: cloudbbs@huaweicloud.com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

0/1000
抱歉,系统识别当前为高风险访问,暂不支持该操作

全部回复

上滑加载中

设置昵称

在此一键设置昵称,即可参与社区互动!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