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云IoT】读书笔记之《万物互联:物联网核心技术与安全》第1章

举报
乔天伊 发表于 2022/04/17 12:00:03 2022/04/17
【摘要】 终于,还是要为自己树立的目标而奋进,有幸拜读宋航老师的《万物互联:物联网核心技术与安全》,故此每周拿出部分时间,对读书笔记做些整理并发至此处,也是作为自己学习的一种记录与监督。笔记除了文中内容,也会穿插个人理解和想法,亦或许是自己突如其来的几句话,有机会的建议大家实际品读该作哈。

第1章,物联网的形成与发展

1.1概念的形成

       199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Kevin Ashton教授在公开演讲时提出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这一概念。当然关于物联网的起源还有一种说法是:1990年,卡内基梅隆大学校园的程序设计师为了监视楼下可乐机还有多少可乐,这和第0章的特洛伊咖啡壶很类似。说到这里,我们顺便回顾一下上一章节末尾的思考题,物联网概念最早在哪一年被提出?物联网理念最早可追溯到比尔·盖茨1995年《未来之路》一书。在《未来之路》中,比尔·盖茨已经提及万物互联,只是当时受限于无线网络、硬件及传感设备的发展,并未引起重视。199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创造性地提出了当时被称作EPC系统的物联网构想。1999年,建立在物品编码、RFID技术和互联网的基础上,美国Auto-ID中心首先提出物联网概念。所以,答案不言自明,通俗的认为:物联网的概念于1999年正式被提出。

       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在突尼斯举行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会上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报告对于物联网的定义为:通过将短距离的移动收发器内嵌到各种配件和日常用品中,使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形成了一种新的交流方式,即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实现交互。2010年,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物联网解释为: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它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申和扩展的网络。物联网的概念也不断在丰富和完善,而物联网引领了信息产业的新浪潮,势必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和发展空间。

1.2物联网与人类社会

       思科认为,物联网“出生”于2008年和2009年之间的联网设备数量超过全球人口数量的某一时刻。作为一种标志性的事件,即: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全球人口数量。思科的统计分析,除了预测在2020年的500亿台物联网设备,更有意思的是,显示出人口数量、联网设备、人均联网设备随时间发展的正相关性。这样的一个预测结果,展示出,物联网的发展与人类社会密不可分。物联网的出现,不仅是高新技术跨领域融合发展的需求,还是人类对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愿景。

       《周易》有言“天人合一,物我相通”,所谓天人合一,是把人与自然看作统一体的思想,天与人、人与道、人与太极等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关联性存在。其实可以理解为这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理念,放到当代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祖宗诚不欺我)从原始社会到农耕文明,再到近代社会,随着生产力工具的更迭,社会也在飞速发展,科学技术大发展,成为了变革人类社会的重要力量。物联网的出现,既是科技发展的结果,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果。网络不再简单是只是人类共享信息的平台、更是将“物”直接纳入网络之中,使得物具备了“智慧与能力”,万物“拟人化”揭开了物联网时代的新篇章。

1.3物联网现阶段的定义

       物联网从定义上来说就是Internet of Things,IoT就是物物相联的网络。这有三层含义:(这里是要考的,比如认证题目中判断,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有两层含义)其一,物联网现阶段的基础还是互联网,只是在现有的互联网基础上扩展和延申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扩展和延申到了任何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换和通信;其三,在前两点的基础上,能够实现对物理世界的实时感知与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

       字面意思得出的物联网概念是:利用射频识别(RFID)、激光扫描器、红外感应器、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感知设备,在网络中实现物体之间的互联,并按照约定的协议进行信息的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管理、定位、识别、监控、跟踪的一种新型网络。物联网概念作为表现某一认知阶段上的科学知识,科学研究的结果,经归纳总结而存在。故此,上述仅是现阶段物联网的定义,物联网的概念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延申的。

1.4物联网概念的辨析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关系就像是“花”和“叶”的辩证关系,似像非像。互联网创造了虚拟世界,而物联网开辟了一个由虚拟转向现实的新领域。互联网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而物联网确实真切的存在。现阶段看,物联网是基于互联网之上的一种高级网络形态,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共同点在于它们的部分技术基础是相同的,都建立在分组数据技术之上。尤其在现阶段,物联网的部分网络基础设施还是要依靠已有的互联网,对互联网有一定的依附性。不同点是,互联网是一个网络系统,而物联网是一个建立在互联网基础设施之上的庞大的应用系统。显然,物联网对智能、安全、可信、可控、可管、资源保证性等方面的要求更高。

       物联网的“智能”是期望值最大的标签,互联网服务的目标是数字信息,“互联网+”是互联网的创新,包含了互联网思维,是信息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后的优化、升级。我们可以浅显的认为现在的物联网就是“互联网+things”是互联网优化升级再加上物,物联网的高级阶段就可以理解为“互联网+everything”即不再是简单的实体物,而是更广义的物,一切事物。

       物联网时代已经悄无声息地遍布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每个人对物联网的理解既是不同的又是相同的,理解的差异源于对物联网的认知,物联网绝不仅仅应该是或者局限于物与物的相联,更应该是“天人合一,物我相通”。最后,前一章节提到,特洛伊咖啡壶是否具有完备的物联网模型?答案是否定的,现在我们一般认为物联网模型共四层:设备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特洛伊咖啡壶案例中,摄像头可以认为具备设备层,通过网络连接,可以认为具备网络层,而查看监控状态的电脑,可以认为是应用层。平台层可以理解是智慧中台,处理来自南北向的信息并作为一种管理员,故此,特洛伊咖啡壶模型并不是完备的物联网模型。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默雷特,同样,物联网也是一样,我们了解物联网的来源,历史,但并不应该做更深层次的研究,我们更注重的应该是技术本身。

       本周笔记如上,咱们下章见!

【版权声明】本文为华为云社区用户原创内容,转载时必须标注文章的来源(华为云社区)、文章链接、文章作者等基本信息, 否则作者和本社区有权追究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举报邮箱: cloudbbs@huaweicloud.com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

0/1000
抱歉,系统识别当前为高风险访问,暂不支持该操作

全部回复

上滑加载中

设置昵称

在此一键设置昵称,即可参与社区互动!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