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城十年 云谱新篇

举报
城市云 发表于 2023/01/10 17:14:26 2023/01/10
【摘要】 从智慧交通、智慧教育,到“最多跑一次”、“一网通办”,再到健康码、数字红包……数字技术已经渗透到城市的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等多个环节,正在全面改变城市运行的模式和理念。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作者:尚前名

 

       不久前,在武汉市江夏金口江段水域,当地巡查执法人员发现了一大群长江江豚。

  2020年至今,武汉城区江段出现长江江豚超20次、近210头次。一度濒临灭绝的江豚成群再现,很大程度上要得益于《长江十年禁渔计划》。

  但对武汉市来说,要想在150.5公里长江干流、72公里汉江干流,以及4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总面积达330.25平方公里的禁捕范围内做到令行禁止,谈何容易。

  在此背景下,武汉市长江禁捕渔政监管信息化系统应运而生。其与后端的武汉云实现了有效联动,充分运用先进的信息采集与传输、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全流域无缝覆盖、全天候视频监控、违法行为AI识别与预警、预警信息精准推送、人防技防统一调度等方式和功能,有效遏制了非法捕捞。

  武汉智慧城市云基础设施及服务(简称武汉云)是全国首个以城市命名的“一朵云”,于去年9月正式启用,是武汉市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工程。

  如果从2012年国家发布首批智慧城市试点算起,智慧城市的落地实践已有整整十年。

  从智慧交通、智慧教育,到“最多跑一次”、“一网通办”,再到健康码、数字红包……数字技术已经渗透到城市的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等多个环节,正在全面改变城市运行的模式和理念。

  2020年末,我国城镇化率达到63.89%。有预测认为,到2030年,这一数据有望达到70%“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并对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数字生态等建设作了具体部署,各地政府纷纷将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十四五”的重要发展任务予以推进。

  根据赛迪顾问发布《2021-2022年中国智慧城市产业发展研究年度报告》,2021年,中国智慧城市产业规模达到3696.1亿元,同比增长24.7%。预计到2024年,智慧城市产业规模有望突破7500亿元。

  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赛迪顾问数字转型研究中心资深分析师赵艳轲表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已进入以人为本、成效导向、统筹集约、协同创新的新发展阶段,发展重心也逐渐从满足政府管理需求向营造优质环境、构建长效发展机制、提升民众感受度转变。

  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对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在创新协同、为民服务、数据共享、产业赋能、安全保障、绿色低碳等方面又提出了更高要求。

  “未来的智慧城市需要向‘善感知、会思考、可进化、有温度’深化演进。”华为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裁鲁勇表示。

  这意味着,历经十年,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正在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P10-1.jpg

 2021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20211229日摄) 华为供图


       “上云”是智慧城市建设必选项

  以前哈尔滨平房区市民上下班光是区内路上就要遇到十几个信号灯,耗时耗力。通过精细化中央集中式信号控制系统,实现信号灯与人流量的科学配时,现每趟路程至少节省10分钟,信号灯变“聪明”了;

  在长沙市望城区,基于鲲鹏政务云的“无证城市”,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信,可追溯,防篡改”的技术特点,调用省公安厅等多个部门10余个电子证照,实现全区各领域证照材料“免提交,无纸化,亮证办”,现在,群众办事刷脸就行;

  合肥市庐阳区,社区网格员发现隐患即可立即通过手机APP端智慧庐阳网格员工作台上报信息,实现“即发现、即上报、即处理”,完成快速闭环,真正将社会治理做到了“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

  近年来,类似场景在许多城市陆续上演。回首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历程,经历了探索期、调整期、突破期以及融合期等几个阶段。智慧城市的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愈发广泛,城市服务质量显著提升,智慧城市多样性不断加强。

  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数据显示,中国智慧城市技术相关投资在2016——2021年间保持了年复合增长率19.3%的稳定增长。

  除了政策面的大力支持,以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技术进步同样功不可没。

  采访中,有业内人士表示,智慧城市是以多应用、多行业、复杂系统组成的综合体。多个应用系统之间存在信息共享交互的需求,各个不同的应用系统需要共同抽取数据综合计算和呈现综合结果。相比较传统手段,云计算能够更有效地解决大规模分布式数据管理、面向服务的应用集成、快速资源部署和灵活调度等一系列技术问题。

  “云计算是数字时代的生产工具,云数据中心作为数字化基础设施的核心节点,不仅是算力的聚集地,还是数据应用的发祥地。”采访中,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单志广谈到,“上云”已经成为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的必选项。

  十年来,以“政务上云”为起点,在“善政、惠民、兴业”发展目标牵引下最终实现“城市上云”,这一发展理念受到城市管理者的极大欢迎。一方面,它有效推动建设高效的服务型政府,以资源整合、数据融合打造智慧政务,优化了营商环境,提升企业、民众的体验感和获得感;另一方面以云为基汇聚新兴产业,在此过程中,云成为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黑土地”,提供了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生产力跃升的基础支撑力。

  哈尔滨市平房区智慧城市发展中心负责人介绍,为了统筹推进全区智慧城市建设,平房区搭建了以政务云平台为核心的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将各行业、各领域割裂数据和应用有机整合。目前,依托这一平台,平房区已形成党政机关数字化转型、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经济等4大应用体系共19个系统的共享开发与汇集融合,成为智慧城市善政、惠民的强大引擎。

       云原生更好体现应用价值

  历经多年建设发展,智慧城市在交通、能源、公用设施、医疗、水资源管理、公共安全、政府服务和教育等方面的智能实践和应用效果已经显现。

  同时,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水平与应用成效参差不齐,部分地方的智慧城市应用水平依然停留在“智慧”的初级阶段,在多个维度暴露出了短板不足,智慧城市建设效能有待进一步检验。

  单志广谈到,十年来,各地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或采购政务云资源,与此同时,设施空置、能源空耗等问题开始出现,这其中有硬件建设过度、运营模式缺失等规划设计方面的原因,也有资源调度策略和资源分配算法不科学等技术路径方面的原因,提高云资源利用率、避免重复建设、降低运维成本已成为当务之急。

  从技术角度而言,要更好体现智慧城市应用价值,一个重要举措是构建云原生基础设施,从而实现以应用角度出发,达到统一“上云”业务生命周期的全面管控,提升城市智慧化运转效率。

  业内人士解释,由于云原生基础设施具备“业务全局化可视可管,资源精细化运维运营,能力标准化共享互通”,所以能在应用开发、资源供给、业务运维等方面有质的提升。

  事实上,此前已经有成功案例。2022310日,在长春市,得知计划进行大范围核酸检测消息,依托于云原生的长春政务云,新核酸检测系统从提出到上线20个小时即得以实现,3天实现了“疫情数据呈现系统”快速开发上线,支撑全市40余轮全员核酸检测稳定运行,峰值并发连接数6.5万,采集人数630万人次/天。

  其背后,云原生方案功不可没,如云容器、云数据库的高效扩展能力,保障核酸检测高峰期服务不中断、体验不降级;应用运维平台让管理人员可全面掌握系统实时状态,高效应对突发情况;云容灾备份确保极端状况下核酸检测服务高可用、数据高可靠。综合来看,云原生方案各部分相辅相成,共同筑起牢固的疫情防控墙。

       以人为本让城市拥有进化生命力

  广州市白云区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是政府听民情、察民意、解民忧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在接到市民诉求后快速反应、精准派单,高效解决市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12345热线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此,广州市白云区充分发挥科技赋能热线服务优势,打造了智能派单功能,通过AI大数据算法,智能识别群众诉求的各项要素,从“人工转派”升级为“自动秒派”,精准度达85%,工单转派由5分钟提升至秒级,工单办理时长压缩了五分之一。

  智慧城市建设以人为本、开放惠民,未来的深度设计、深入开发、深度运营需要以市民需求作为第一出发点。”单志广说。

  《“十四五”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国城市建设将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立足点,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提品质、增效益,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安全效益相统一。

  这就要求城市智慧建设在以数据驱动,服务城市管理决策的基础上,打造智慧化服务。更多把视角转移到具体的“人”身上来,以提升广大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目标,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新发展模式,让智慧城市拥有进化生命力。

  “这也是华为提出‘城市智能体’的关键原因所在。”华为云相关负责人谈到,如果说城市大脑是以数据驱动的城市智能中枢系统,那么城市智能体则强调以人为本、服务人民,其构建的是城市级一体化智能协同体系,不仅拥有智能中枢“大脑”,还具备“眼睛、手脚、经脉”的有机结构。“眼”实现全面感知物联,“手”是城市中丰富的应用,“经脉”则是以云和网形成支撑城市智慧应用不断发展迭代的神经系统。

  从“政务云”扎实布局,到“城市一朵云”,再到“城市智能体”,华为云加速新型智慧城市新引擎作用愈加凸显。从提供云基础设施进化为支撑应用集约化建设、应用敏捷创新的云原生平台,以全周期的运营管理机制,支撑云平台走向科学化、精细化、可持续创新的良性循环。

       有业内人士分析,城市智能体概念的提出,代表了智慧城市的架构演进,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全新阶段。


【版权声明】本文为华为云社区用户原创内容,转载时必须标注文章的来源(华为云社区)、文章链接、文章作者等基本信息, 否则作者和本社区有权追究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举报邮箱: cloudbbs@huaweicloud.com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

0/1000
抱歉,系统识别当前为高风险访问,暂不支持该操作

全部回复

上滑加载中

设置昵称

在此一键设置昵称,即可参与社区互动!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