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云IoT】读书笔记之《万物互联:物联网核心技术与安全》第4章(4)

举报
乔天伊 发表于 2022/11/08 16:02:15 2022/11/08
【摘要】 终于,还是要为自己树立的目标而奋进,有幸拜读宋航老师的《万物互联:物联网核心技术与安全》,故此每周拿出部分时间,对读书笔记做些整理并发至此处,也是作为自己学习的一种记录与监督。笔记除了文中内容,也会穿插个人理解和想法,亦或许是自己突如其来的几句话,有机会的建议大家实际品读该作哈。

第4章,物联网的网络传输技术体系

        物联网以联系为中心,在网络层(网络传输层)中将“物与物”,“人与物”,“事与物”之间普遍联系起来,从广义角度来看,物联网的网络层可以理解为:面向一切物联网可连之“物”的“物-物”或者“物-人”联系的网络形式的总和。狭义的角度来看,可以认为是为了实现物联网的感知数据和控制信息的通信功能,将感知层获取的相关数据信息通过各种形式的网络实现存储、分析、处理、传递、查询和管理等多种功能。发展的角度来看,网络层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并不局限于形式,现阶段主要可分为有线和无线形式的数据网络。本章节的学习笔记也将分为几部分,此次主要学习分享正在崛起的IPv6。

4.8正在崛起的IPv6

        现阶段的物联网广域承载网络,大都沿用现有成熟的IP技术体系,IP技术的承载有助于实现端到端的业务部署和管理。而IPv6在网络中的应用也是大势所趋,应用IPv6技术实现“感知即接入”的6LoWPAN标准,我们在上节也学习到了。自2017年我国开始部署和建设IPv6地址项目,并以此展开相关应用,这也意味着物联网、车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也将深化IPv6技术的使用。通过不断推动物联网IPv6的标准化工作、IPv6物联网产业链条的完善、验证IPv6物联网设备的可行性等,都在表明承载网正向着适合大众使用的网络发展,IPv6技术在“一物一地址,感知即接入”方面极具优势。

        IPv6于1994年被IETF正式提出,相较于IPv4,IPv6可提供巨大的地址空间,具备与网络适配的层次地址,可靠的安全功能保障,更高的服务质量保证,即插即用,改进的移动性能等优势。物联网的地址困境如同IPv4的困境,物联网,顾名思义,万物互联,海量节点数据的传输交互,必然涉及寻址问题,目前物联网寻址系统主要采用基于E.164的电话号码编址和IPv4地址。由于目前物联网应用的网络通信协议都采用IP协议,所以E.164的电话号码编址需要IP地址转换,这也提高了技术实现难度和建设成本,并且,其自身的地址空间也较小;而IPv4目前的困境,主要在于地址资源的匮乏,即便使用DHCP对地址进行分配,也无法确保海量设备的性能及可靠性要求,这都成为了限制物联网发展的一个技术瓶颈。IPv4在设计之初,并不是为了解决物联网的问题,所以也没有考虑轻量级的协议,其网络质量、安全性和可靠性都不能完全满足物联网的发展需求,所以,物联网采用IPv6技术的趋势不会逆转。

        IPv6的报头长度是固定的40B,由于取消了一些非必要功能,所以即便报头长度增加了一倍,但报头的变量总数减少到了8个,取消了报头的校验和字段,IPv4选项中的功能放到可选拓展报头,支持对网络资源的预分配等,也就加快了路由器处理数据包的速度。IPv4地址的三种类型:单播地址、多播地址和广播地址,而IPv6地址类型则是:单播地址、多播地址、任播地址。而表示方式,在IPv4中一般有二进制和点分十进制,二进制是其实际运作的真实IP地址表示方法,为了便于使用和比较,于是常用十进制表示;IPv6是128位(16B)写成8个16位无符号整数,每个整数用4个16进制位表示,以冒号分隔。在IPv4的表示方法中,我们常采用子网掩码的方式标识网络位,但在IPv6中,只支持前缀长度表达法,比如,IPv4中,IP:192.168.135.121 掩码:255.255.255.0,也可写成192.168.135.0/24。但在IPv6中,只可以写成12A:3B:4D::/48。

        邻居发现(ND)协议是IPv6协议的一个基本的组成部分,实现了在IPv4中的地址解析协议(ARP)、控制报文协议(ICMP)中的路由器发现部分和重定向协议的所有功能,并且具有邻居不可达检测机制。邻居发现协议采用5种类型的IPv6控制信息报文(ICMPv6):路由器请求、路由器通告、邻居请求、邻居通告和重定向来实现邻居发现协议的各种功能。IPv6在安全机制上也有明显的改进。

        现网设备中大都是IPv4用户和设备,一次性过渡到IPv6实施难度大,如同5G技术的发展,也会有SA和NSA部署的方式,所以,IPv4到IPv6也会有现有的一套或者多套过渡技术,过渡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原则和目标包括但不限于:保证IPv4和IPv6主机之间的互通,更新升级中设备解耦,过渡过程对于网络管理者和终端用户来说易于理解和实现,过渡可以逐个进行,用户和运营商可以自主决定过渡时间和方式。而至于演进策略,业界有许多解决方案,主流技术如:双栈策略(同时支持IPv4协议栈和IPv6协议栈)、隧道技术(在IPv6网络与IPv4网络间的隧道入口处,路由器将IPv6的数据分组封装入IPv4中,以IPv4协议进行传输,在隧道出口将IPv6分组取出转发给目的节点)双栈转换机制(IPv6网络与IPv4网络互通)、无状态IP/ICMP翻译技术(IP和ICMP报文协议转换)、带协议转换的网络地址转换、IVI的解决方法(基于路由前缀的无状态IPv4/IPv6翻译技术,自动地址映射)、SOCKS64(客户端引入SOCKS库,对应用层的socket API和DNS的API进行替换)、传输层中继(在传输层进行协议翻译,避免IP分组分片或ICMP报文转换可能带来的问题)、应用层代理网关(ALG、双栈网关)等。

        IPv6协议作为下一代的互联网协议,优势突出,也使得在物联网这种海量设备互联的场景中备受关注和期待。IPv6的诞生与IPv4的耗竭有直接关系,在学习IPv6的时候,基本上老师都会举一个形象的例子,IPv6可以给地球上的每一粒沙子赋予一个地址,足见IPv6地址池资源的巨大。IPv6提供远大于64KB的数据包容量,并且简化了报头定长结构,以基本报头和拓展报头组成,可以灵活扩充,降低开销和能耗,也大大地提高了路由器转发数据的效率。在IPv6的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了对移动性的支持,提出IP地址绑定缓冲的概念,引入探测节点移动的特殊方法,且MIPv6的数据流量可以直接发送到移动节点(MIPv4必须经由代理的转发)。在网络服务质量保障方面,IPv6在其数据包结构中定义了流量类别字段和流标签字段。在安全性方面,对比黑客可以在某段网络中扫描IPv4地址来发现主机,IPv6的一个子网内可承载的节点数量极大,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通过扫描方式找到主机的难度。物联网考虑到使用成本,在各终端设备上,节点功能部署相对简单,也就没有那么多安全限制,物联网的可靠性要靠节点之间的互相冗余来实现。所以在推动物联网与IPv6技术融合发展之中,还是需要不断寻求新的结合点,推陈出新,促进发展。

         以上就是此次学习笔记内容了,咱们下节见!

【版权声明】本文为华为云社区用户原创内容,转载时必须标注文章的来源(华为云社区)、文章链接、文章作者等基本信息, 否则作者和本社区有权追究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举报邮箱: cloudbbs@huaweicloud.com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

0/1000
抱歉,系统识别当前为高风险访问,暂不支持该操作

全部回复

上滑加载中

设置昵称

在此一键设置昵称,即可参与社区互动!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