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详解
前言
Redis 是单进程,但线程IO复用,基于事件,类似于Netty。因为是单线程,所以浪费了,多核,如果开启集群效果会更好
NoSql的最大优势就是存储的内存中
Redis支持持久化到硬盘,支持数据机构更多,且支持分布式,没有主节点之分,当集群中任意两个节点宕机,不会导致数据的不可用。
Redis和Memcached整体对比
Redis的作者Salvatore Sanfilippo曾经对这两种基于内存的数据存储系统进行过比较,总体来看还是比较客观的,现总结如下:
- 性能对比:由于Redis只使用单核,而Memcached可以使用多核,所以平均每一个核上Redis在存储小数据时比Memcached性能更高。而在100k以上的数据中,Memcached性能要高于Redis,虽然Redis最近也在存储大数据的性能上进行优化,但是比起Memcached,还是稍有逊色。
- 内存使用效率对比:使用简单的key-value存储的话,Memcached的内存利用率更高,而如果Redis采用hash结构来做key-value存储,由于其组合式的压缩,其内存利用率会高于Memcached。
- Redis支持服务器端的数据操作:Redis相比Memcached来说,拥有更多的数据结构和并支持更丰富的数据操作,通常在Memcached里,你需要将数据拿到客户端来进行类似的修改再set回去。这大大增加了网络IO的次数和数据体积。在Redis中,这些复杂的操作通常和一般的GET/SET一样高效。所以,如果需要缓存能够支持更复杂的结构和操作,那么Redis会是不错的选择。
分布式分析
什么是哈希槽,就是根据key计算hash,根据hash到内置的哈希槽中寻找,这些哈希槽会适当的大致均匀的放在结群中每个节点中
为什么
当你往Redis Cluster中加入一个Key时,会根据crc16(key) mod 16384计算这个key应该分布到哪个hash slot中,一个hash slot中会有很多key和value。你可以理解成表的分区,使用单节点时的redis时只有一个表,所有的key都放在这个表里;改用Redis Cluster以后会自动为你生成16384个分区表,你insert数据时会根据上面的简单算法来决定你的key应该存在哪个分区,每个分区里有很多key。
Redis 集群中内置了 16384 个哈希槽,当需要在 Redis 集群中放置一个 key-value 时,redis 先对 key 使用 crc16 算法算出一个结果,然后把结果对 16384 求余数,这样每个 key 都会对应一个编号在 0-16383 之间的哈希槽,redis 会根据节点数量大致均等的将哈希槽映射到不同的节点。
使用哈希槽的好处就在于可以方便的添加或移除节点。
当需要增加节点时,只需要把其他节点的某些哈希槽挪到新节点就可以了;
当需要移除节点时,只需要把移除节点上的哈希槽挪到其他节点就行了;
内部机制,与我何干,对于我们来说,在新增或移除节点的时候不要让我们先停掉所有的 redis 服务我就谢天谢地了,这点它做到了。
下面我们就开始动手搭建一个 redis 集群来体验一下。
Redis配置信息
- daemonize no 默认情况下,redis不是在后台运行的。如果需要在后台运行,把该项的值更改为yes;
- pidfile /var/run/redis.pid当Redis在后台运行的时候,Redis默认会把pid文件放在/var/run/redis.pid,你可以配置到其他地址。当运行多个redis服务时,需要指定不同的pid文件和端口;
- port 6379指定redis运行的端口,默认是6379;
- bind 127.0.0.1 指定redis只接收来自于该IP地址的请求,如果不进行设置,那么将处理所有请求。在生产环境中最好设置该项;
- loglevel debug 指定日志记录级别,其中Redis总共支持四个级别:debug、verbose、notice、warning,默认为verbose。debug表示记录很多信息,用于开发和测试。verbose表示记录有用的信息,但不像debug会记录那么多。notice表示普通的verbose,常用于生产环境。warning 表示只有非常重要或者严重的信息会记录到日志;
- logfile /var/log/redis/redis.log 配置log文件地址,默认值为stdout。若后台模式会输出到/dev/null;
- databases 16 可用数据库数,默认值为16,默认数据库为0,数据库范围在0-(database-1)之间;
- save 900 1保存数据到磁盘,格式为save <seconds> <changes>,指出在多长时间内,有多少次更新操作,就将数据同步到数据文件rdb。相当于条件触发抓取快照,这个可以多个条件配合。save 900 1就表示900秒内至少有1个key被改变就保存数据到磁盘;
- rdbcompression yes 存储至本地数据库时(持久化到rdb文件)是否压缩数据,默认为yes;
- dbfilename dump.rdb本地持久化数据库文件名,默认值为dump.rdb;
- dir ./ 工作目录,数据库镜像备份的文件放置的路径。这里的路径跟文件名要分开配置是因为redis在进行备份时,先会将当前数据库的状态写入到一个临时文件中,等备份完成时,再把该临时文件替换为上面所指定的文件。而这里的临时文件和上面所配置的备份文件都会放在这个指定的路径当中,AOF文件也会存放在这个目录下面。注意这里必须指定一个目录而不是文件;
- slaveof <masterip> <masterport> 主从复制,设置该数据库为其他数据库的从数据库。设置当本机为slave服务时,设置master服务的IP地址及端口。在Redis启动时,它会自动从master进行数据同步;
- masterauth <master-password> 当master服务设置了密码保护时(用requirepass制定的密码)slave服务连接master的密码;
- slave-serve-stale-data yes 当从库同主机失去连接或者复制正在进行,从机库有两种运行方式:如果slave-serve-stale-data设置为yes(默认设置),从库会继续相应客户端的请求。如果slave-serve-stale-data是指为no,除去INFO和SLAVOF命令之外的任何请求都会返回一个错误"SYNC with master in progress";
- repl-ping-slave-period 10从库会按照一个时间间隔向主库发送PING,可以通过repl-ping-slave-period设置这个时间间隔,默认是10秒;
- repl-timeout 60 设置主库批量数据传输时间或者ping回复时间间隔,默认值是60秒,一定要确保repl-timeout大于repl-ping-slave-period;
- requirepass foobared 设置客户端连接后进行任何其他指定前需要使用的密码。因为redis速度相当快,所以在一台比较好的服务器下,一个外部的用户可以在一秒钟进行150K次的密码尝试,这意味着你需要指定非常强大的密码来防止暴力破解;
- rename-command CONFIG "" 命令重命名,在一个共享环境下可以重命名相对危险的命令,比如把CONFIG重名为一个不容易猜测的字符:# rename-command CONFIG b840fc02d524045429941cc15f59e41cb7be6c52。如果想删除一个命令,直接把它重命名为一个空字符""即可:rename-command CONFIG "";
- maxclients 128设置同一时间最大客户端连接数,默认无限制。Redis可以同时打开的客户端连接数为Redis进程可以打开的最大文件描述符数。如果设置 maxclients 0,表示不作限制。当客户端连接数到达限制时,Redis会关闭新的连接并向客户端返回max number of clients reached错误信息;
- maxmemory <bytes> 指定Redis最大内存限制。Redis在启动时会把数据加载到内存中,达到最大内存后,Redis会先尝试清除已到期或即将到期的Key,Redis同时也会移除空的list对象。当此方法处理后,仍然到达最大内存设置,将无法再进行写入操作,但仍然可以进行读取操作。注意:Redis新的vm机制,会把Key存放内存,Value会存放在swap区;
- maxmemory-policy volatile-lru 当内存达到最大值的时候Redis会选择删除哪些数据呢?有五种方式可供选择:volatile-lru代表利用LRU算法移除设置过过期时间的key (LRU:最近使用 Least Recently Used ),allkeys-lru代表利用LRU算法移除任何key,volatile-random代表移除设置过过期时间的随机key,allkeys_random代表移除一个随机的key,volatile-ttl代表移除即将过期的key(minor TTL),noeviction代表不移除任何key,只是返回一个写错误。
注意:对于上面的策略,如果没有合适的key可以移除,写的时候Redis会返回一个错误; - appendonly no 默认情况下,redis会在后台异步的把数据库镜像备份到磁盘,但是该备份是非常耗时的,而且备份也不能很频繁。如果发生诸如拉闸限电、拔插头等状况,那么将造成比较大范围的数据丢失,所以redis提供了另外一种更加高效的数据库备份及灾难恢复方式。开启append only模式之后,redis会把所接收到的每一次写操作请求都追加到appendonly.aof文件中。当redis重新启动时,会从该文件恢复出之前的状态,但是这样会造成appendonly.aof文件过大,所以redis还支持了BGREWRITEAOF指令对appendonly.aof 进行重新整理,你可以同时开启asynchronous dumps 和 AOF;
- appendfilename appendonly.aof AOF文件名称,默认为"appendonly.aof";
- appendfsync everysec Redis支持三种同步AOF文件的策略: no代表不进行同步,系统去操作,always代表每次有写操作都进行同步,everysec代表对写操作进行累积,每秒同步一次,默认是"everysec",按照速度和安全折中这是最好的。
- slowlog-log-slower-than 10000 记录超过特定执行时间的命令。执行时间不包括I/O计算,比如连接客户端,返回结果等,只是命令执行时间。可以通过两个参数设置slow log:一个是告诉Redis执行超过多少时间被记录的参数slowlog-log-slower-than(微妙),另一个是slow log 的长度。当一个新命令被记录的时候最早的命令将被从队列中移除,下面的时间以微妙微单位,因此1000000代表一分钟。注意制定一个负数将关闭慢日志,而设置为0将强制每个命令都会记录;
- hash-max-zipmap-entries 512 && hash-max-zipmap-value 64 当hash中包含超过指定元素个数并且最大的元素没有超过临界时,hash将以一种特殊的编码方式(大大减少内存使用)来存储,这里可以设置这两个临界值。Redis Hash对应Value内部实际就是一个HashMap,实际这里会有2种不同实现。这个Hash的成员比较少时Redis为了节省内存会采用类似一维数组的方式来紧凑存储,而不会采用真正的HashMap结构,对应的value redisObject的encoding为zipmap。当成员数量增大时会自动转成真正的HashMap,此时encoding为ht;
- list-max-ziplist-entries 512 list数据类型多少节点以下会采用去指针的紧凑存储格式;
- list-max-ziplist-value 64数据类型节点值大小小于多少字节会采用紧凑存储格式;
- set-max-intset-entries 512 set数据类型内部数据如果全部是数值型,且包含多少节点以下会采用紧凑格式存储;
- zset-max-ziplist-entries 128 zsort数据类型多少节点以下会采用去指针的紧凑存储格式;
- zset-max-ziplist-value 64 zsort数据类型节点值大小小于多少字节会采用紧凑存储格式。
- activerehashing yes Redis将在每100毫秒时使用1毫秒的CPU时间来对redis的hash表进行重新hash,可以降低内存的使用。当你的使用场景中,有非常严格的实时性需要,不能够接受Redis时不时的对请求有2毫秒的延迟的话,把这项配置为no。如果没有这么严格的实时性要求,可以设置为yes,以便能够尽可能快的释放内存;
文章来源: springlearn.blog.csdn.net,作者:西魏陶渊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原文链接:springlearn.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102425326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