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懂网络拓扑中的下一跳地址
你好,这里是网络技术联盟站。
今天跟大家聊一个很有意思、但也很基础的技术:下一跳。
这里的“下”,可不是“吓”哈。😊
在讲下一跳前,我们有必要先聊一下网络中常见的、基本的网络设备:路由器。
什么是路由器?
在看这篇文章的朋友,99%的人都知道什么是路由器,所以我这里就用一句话表示一下:路由器是在第 3 层或 OSI 模型的网络层运行的网络设备。
路由器的作用
负责在连接的计算机网络之间接收、分析和转发数据包,当数据包到达时,路由器检查目标地址,查阅其路由表以确定最佳路由,然后沿该路由传输数据包。
路由器的类型
常见的路由器有以下几种类型:
- 无线路由器
- 有线路由器(宽带路由器)
- 边缘路由器
- 核心路由器
- 虚拟路由器
一般家用的最多的就是无线路由器,这个大家肯定不陌生的,企业级的路由器一般上述5种类型都会用到,只是看网络规模。
网络拓扑
聊完路由器,我们再来看看网络拓扑:
如图所示,上图是个简单的网络拓扑,网络拓扑就是各类网络设备通过某些介质连接起来形成的组网结构。
我们常说的下一跳地址就是在网络拓扑中展现的。
那么什么是下一跳地址呢?
下一跳地址
下一跳是一个路由术语,指的是数据包可以通过的下一个最近的路由器。
更具体地说,下一跳是路由器路由表中的 IP 地址条目,它指定其路由路径中的下一个最近/最佳路由器。
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拓扑来解释一下下一跳地址。
上图一共有四台设备,两台PC、两台路由器,有两种通信线路:
- PC1主动向PC2发起通信
- PC2主动向PC1发起通信
我们知道,下一跳指的是下一个最近的路由器,这里的下一个是相对的,也就是一个参考点,比如,当PC1主动向PC2发起通信时,Router1的下一跳地址就是Router2;当PC2主动向PC1发起通信时,Router2的下一跳地址就是Router1.
看到这里我们是不是又可以总结一下:下一跳地址就是当前设备到达目标设备的网络链路中,最优距离的下一台设备的地址。
这样就好理解上面一张图了:PC1主动向PC2发起通信时,数据包到达Router1,Router1在本次通信链路中目标设备是PC2,那么数据包在Router1内部就开始通过路由计算,得到目前最优的距离下一台设备就是Router2,所以对于当前设备Router1来说,下一跳地址就是Router2与Router1直连接口的地址。
注意:每当数据包通过路由器时,跳数就会增加一。例如,如果目标距离源 10 跳,则数据包必须通过 10 个不同的路由器才能到达它。
朋友们,你们懂了吗?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