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rlay和Overlay

举报
不吃鱼的猫猫 发表于 2022/09/13 17:06:50 2022/09/13
【摘要】 Overlay和Underlay是相对概念:转发设备可以感知到的就是underlay,被封装起来不被转发设备感知的就是overlay。比如传统的二三层网络,基于MAC/ARP/路由来进行转发,路由器可以感知到这些源目MAC,源目IP,这种网络就是Underlay,是我们使用最多的。

OverlayUnderlay是相对概念:转发设备可以感知到的就是underlay,被封装起来不被转发设备感知的就是overlay。比如传统的二三层网络,基于MAC/ARP/路由来进行转发,路由器可以感知到这些源目MAC,源目IP,这种网络就是Underlay,是我们使用最多的。


Underlay网络

以太网从最开始设计出来就是一个分布式网络,没有中心的控制节点,网路中的各个设备之间通过协议传递的方式学习网络的可达信息,由每台设备自己决定要如何转发,这直接导致了没有整体观念,不能从整个网络的角度对流量进行调控。由于要完成所有网络设备之间的互通,就必须使用通用的语言,这就是网络协议,RFC就是网络协议的法律,相当于国际法,各个设备供应商遵从国际法行事,就基本保证了整个网络世界的正常运行。Underlay就是当前数据中心网路基础转发架构的网络,只要数据中心网络上任意两点路由可达即可,指的是物理基础层。我们可以通过物理网络设备本身的技术改良、扩大设备数量、带宽规模等完善Underlay网络,其包含了一切现有的传统网络技术。


Overlay网络

Overlay在网络技术领域,是一种网络架构上叠加的虚拟化技术模式,其大体框架是对基础网络不进行大规模修改的条件下,实现应用在网络上的承载,并能与其它网络业务分离。它是建立在已有网络上的虚拟网,用逻辑节点和逻辑链路构成了Overlay网络。Overlay网络具有独立的控制和转发平面,对于连接在Overlay边缘设备之外的终端系统来说,物理网络是透明的。通过部署Overlay网络,可以实现物理网络向云和虚拟化的深度延伸,使云资源池化能力可以摆脱物理网络的重重限制,是实现云网融合的关键。Overlay网络也是一个网络,不过是建立在Underlay网络之上的网络。Overlay网络的节点通过虚拟的或逻辑的链接进行通信,每一个虚拟的或逻辑的链接对应于Underlay网络的一条路径(Path),由多个前后衔接的链接组成。简单来说,Overlay网络是将已有的物理网络(Underlay网络)作为基础,在其上建立叠加的逻辑网络,实现网络资源的虚拟化。


为什么需要Overlay网络

作为云计算核心技术之一的“服务器虚拟化”已经被数据中心普遍应用。随着企业业务的发展,虚拟机数量的快速增长和虚拟机迁移已成为一个常态性业务。由此也给传统网络带来了以下一些问题:

  • 虚拟机规模受网络规格限制

在传统二层网络环境下,数据报文是通过查询MAC地址表进行二层转发,而网络设备MAC地址表的容量限制了虚拟机的数量。

  • 网络隔离能力限制

当前主流的网络隔离技术是VLAN,由于IEEE 802.1Q中定义的VLAN ID只有12比特,仅能表示4096VLAN,无法满足大二层网络中标识大量租户或租户群的需求。

  • 虚拟机迁移范围受网络架构限制

为了保证虚拟机迁移过程中业务不中断,则需要保证虚拟机的IP地址、MAC地址等参数保持不变,这就要求业务网络是一个二层网络,且要求网络本身具备多路径的冗余备份和可靠性。传统的STP、设备虚拟化等技术只适用于中小规模的网络。

针对上述问题,为了满足云计算虚拟化的网络能力需求,逐步演化出了Overlay网络技术。

  • 针对虚拟机规模受网络规格限制

虚拟机发出的数据包封装在IP数据包中,对网络只表现为封装后的网络参数。因此,极大降低了大二层网络对MAC地址规格的需求。

  • 针对网络隔离能力限制

Overlay技术扩展了隔离标识的位数(24比特),极大扩展了隔离数量。

  • 针对虚拟机迁移范围受网络架构限制

Overlay将以太报文封装在IP报文之上,通过路由在网络中传输。通过路由网络,虚拟机迁移不受网络架构限制。而且路由网络具备良好的扩展能力、故障自愈能力、负载均衡能力。


智能云网

智能云网社区是华为专为开发者打造的“学习、开发、验证、交流”一站式支持与服务平台,该平台涵盖多领域知识。目前承载了云园区网络,云广域网络,数通网络开放可编程,超融合数据中心网络,数通网络设备开放社区共五个场景。为了响应广大开发者需求,还提供了开发者交流、API 体验中心、多媒体课件、SDK工具包、开发者工具以及远程实验室共六大工具,让开发者轻松开发。欢迎各位前来体验。《戳我了解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为华为云社区用户原创内容,转载时必须标注文章的来源(华为云社区)、文章链接、文章作者等基本信息, 否则作者和本社区有权追究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举报邮箱: cloudbbs@huaweicloud.com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

0/1000
抱歉,系统识别当前为高风险访问,暂不支持该操作

全部回复

上滑加载中

设置昵称

在此一键设置昵称,即可参与社区互动!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