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STM车速预测】基于matlab麻雀算法优化LSTM车速预测(含前后对比)【含Matlab源码 2063期】

举报
海神之光 发表于 2022/08/30 00:10:28 2022/08/30
【摘要】 一、麻雀算法及LSTM简介 1 麻雀算法简介 麻雀搜索算法(Sparrow Search Algorithm, SSA)是于2020年提出的。SSA 主要是受麻雀的觅食行为和反捕食行为的启发而提出的。该...

一、麻雀算法及LSTM简介

1 麻雀算法简介
麻雀搜索算法(Sparrow Search Algorithm, SSA)是于2020年提出的。SSA 主要是受麻雀的觅食行为和反捕食行为的启发而提出的。该算法比较新颖,具有寻优能力强,收敛速度快的优点。
1.1 算法原理
建立麻雀搜索算法的数学模型,主要规则如下所述:
(1)发现者通常拥有较高的能源储备并且在整个种群中负责搜索到具有丰富食物的区域,为所有的加入者提供觅食的区域和方向。在模型建立中能量储备的高低取决于麻雀个体所对应的适应度值(Fitness Value)的好坏。
(2)一旦麻雀发现了捕食者,个体开始发出鸣叫作为报警信号。当报警值大于安全值时,发现者会将加入者带到其它安全区域进行觅食。
(3)发现者和加入者的身份是动态变化的。只要能够寻找到更好的食物来源,每只麻雀都可以成为发现者,但是发现者和加入者所占整个种群数量的比重是不变的。也就是说,有一只麻雀变成发现者必然有另一只麻雀变成加入者。
(4)加入者的能量越低,它们在整个种群中所处的觅食位置就越差。一些饥肠辘辘的加入者更有可能飞往其它地方觅食,以获得更多的能量。
(5)在觅食过程中,加入者总是能够搜索到提供最好食物的发现者,然后从最好的食物中获取食物或者在该发现者周围觅食。与此同时,一些加入者为了增加自己的捕食率可能会不断地监控发现者进而去争夺食物资源。
(6)当意识到危险时,群体边缘的麻雀会迅速向安全区域移动,以获得更好的位置,位于种群中间的麻雀则会随机走动,以靠近其它麻雀。
在模拟实验中,我们需要使用虚拟麻雀进行食物的寻找,由n只麻雀组成的种群可表示为如下形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d表示待优化问题变量的维数,n则是麻雀的数量。那么,所有麻雀的适应度值可以表示为如下形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f表示适应度值。
在SSA中, 具有较好适应度值的发现者在搜索过程中会优先获取食物。此外, 因为发现者负责为整个麻雀种群寻找食物并为所有加入者提供觅食的方向。因此,发现者可以获得比加入者更大的觅食搜索范围。根据规则(1)和规则(2),在每次迭代的过程中,发现者的位置更新描述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 t代表当前迭代数, j=1, 2, 3, …, d.item maz是一个常数,表示最大的迭代次数。Xy表示第i个麻雀在第j维中的位置信息。xE(0,1]是一个随机数。R2(R2E[0,1])和ST(STe[0.5, 1] ) 分别表示预警值和安全值。Q是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数.L表示一个1×d的矩阵, 其中该矩阵内每个元素全部为
1.
当R2<ST时,这意味着此时的觅食环境周围没有捕食者,发现者可以执行广泛的搜索操作。如果R2≥ST,这表示种群中的一些麻雀已经发现了捕食者,井向种群中其它麻雀发出了警报,此时所有麻雀都需要迅速飞到其它安全的地方进行觅食。对于加入者,它们需要执行规则(3)和规则(4)。如前面所描述,在觅食过程中,一些加入者会时刻监视着发现者。一旦它们察觉到发现者已经找到了更好的食物,它们会立即离开现在的位置去争夺食物。如果它们赢了,它们可以立即获得该发现者的食物,否则需要继续执行规则(4)。加入者的位置更新描述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 X, 是目前发现者所占据的最优位置, X worst则表示当前全局最差的位置。A表示一个1×d的矩阵, 其中每个元素随机赋值为1或-1,并且A+=A(AA)-.当i>n/2时,这表明,适应度值较低的第i个加入者没有获得食物,处于十分饥饿的状态,此时需要飞往其它地方觅食,以获得更多的能量。在模拟实验中,我们假设这些意识到危险的麻雀占总数量的10%到20%。这些麻雀的初始位置是在种群中随机产生的。根据规则(5),其数学表达式可以表示为如下形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 其中X best是当前的全局最优位置。β作为步长控制参数, 是服从均值为0, 方差为1的正态分布的随机数。KE[-1, 1] 是一个随机数,则是当前麻雀个体的适应度值。f,和fw分别是当前全局最佳和最差的适应度值。e的常数,以避免分母出现零。
为简单起见, 当f:>f, 表示此时的麻雀正处于种群的边缘, 极其容易受到捕食者的攻击。X best表示这个位置的麻雀是种群中最好的位置也是十分安全的。f;=f,时,这表明处于种群中间的麻雀意识到了危险,需要靠近其它的麻雀以此尽量减少它们被捕食的风险。K表示麻雀移动的方向同时也是步长控制参数。

1.2 算法流程

Step1: 初始化种群,迭代次数,初始化捕食者和加入者比列。
Step2:计算适应度值,并排序。
Step3:利用式(3)更新捕食者位置。
Step4:利用式(4)更新加入者位置。
Step5:利用式(5)更新警戒者位置。
Step6:计算适应度值并更新麻雀位置。
Step7:是否满足停止条件,满足则退出,输出结果,否则,重复执行Step2-6;

2 LSTM简介
2.1 LSTM控制流程
LSTM的控制流程:是在前向传播的过程中处理流经细胞的数据,不同之处在于 LSTM 中细胞的结构和运算有所变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一系列运算操作使得 LSTM具有能选择保存信息或遗忘信息的功能。咋一看这些运算操作时可能有点复杂,但没关系下面将带你一步步了解这些运算操作。

2.2 核心概念
LSTM 的核心概念在于细胞状态以及“门”结构。细胞状态相当于信息传输的路径,让信息能在序列连中传递下去。你可以将其看作网络的“记忆”。理论上讲,细胞状态能够将序列处理过程中的相关信息一直传递下去。
因此,即使是较早时间步长的信息也能携带到较后时间步长的细胞中来,这克服了短时记忆的影响。信息的添加和移除我们通过“门”结构来实现,“门”结构在训练过程中会去学习该保存或遗忘哪些信息。

2.3 Sigmoid
门结构中包含着 sigmoid 激活函数。Sigmoid 激活函数与 tanh 函数类似,不同之处在于 sigmoid 是把值压缩到 0~1 之间而不是 -1~1 之间。这样的设置有助于更新或忘记信息,因为任何数乘以 0 都得 0,这部分信息就会剔除掉。同样的,任何数乘以 1 都得到它本身,这部分信息就会完美地保存下来。这样网络就能了解哪些数据是需要遗忘,哪些数据是需要保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4 LSTM门结构
LSTM 有三种类型的门结构:遗忘门、输入门和输出门。
2.4.1 遗忘门
遗忘门的功能是决定应丢弃或保留哪些信息。来自前一个隐藏状态的信息和当前输入的信息同时传递到 sigmoid 函数中去,输出值介于 0 和 1 之间,越接近 0 意味着越应该丢弃,越接近 1 意味着越应该保留。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4.2 输入门
输入门用于更新细胞状态。首先将前一层隐藏状态的信息和当前输入的信息传递到 sigmoid 函数中去。将值调整到 0~1 之间来决定要更新哪些信息。0 表示不重要,1 表示重要。
其次还要将前一层隐藏状态的信息和当前输入的信息传递到 tanh 函数中去,创造一个新的侯选值向量。最后将 sigmoid 的输出值与 tanh 的输出值相乘,sigmoid 的输出值将决定 tanh 的输出值中哪些信息是重要且需要保留下来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4.3 细胞状态
下一步,就是计算细胞状态。首先前一层的细胞状态与遗忘向量逐点相乘。如果它乘以接近 0 的值,意味着在新的细胞状态中,这些信息是需要丢弃掉的。然后再将该值与输入门的输出值逐点相加,将神经网络发现的新信息更新到细胞状态中去。至此,就得到了更新后的细胞状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4.4 输出门
输出门用来确定下一个隐藏状态的值,隐藏状态包含了先前输入的信息。首先,我们将前一个隐藏状态和当前输入传递到 sigmoid 函数中,然后将新得到的细胞状态传递给 tanh 函数。
最后将 tanh 的输出与 sigmoid 的输出相乘,以确定隐藏状态应携带的信息。再将隐藏状态作为当前细胞的输出,把新的细胞状态和新的隐藏状态传递到下一个时间步长中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让我们再梳理一下。遗忘门确定前一个步长中哪些相关的信息需要被保留;输入门确定当前输入中哪些信息是重要的,需要被添加的;输出门确定下一个隐藏状态应该是什么。

二、部分源代码

clc;clear;close
%%
lstm=load(‘result/lstm.mat’);
result(lstm.true_value,lstm.predict_value,‘LSTM’)

ssalstm=load(‘result/ssa_lstm.mat’);
result(ssalstm.true_value,ssalstm.predict_value,‘SSA-LSTM’)

figure
plot(lstm.true_value)
hold on
plot(lstm.predict_value,’-s’)
plot(ssalstm.predict_value,’-*’)
legend(‘真实值’,‘LSTM神经网络’,‘麻雀算法优化LSTM神经网络’)
title(‘各算法结果’)
xlabel(‘时间’)
ylabel(‘车速’)

三、运行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四、matlab版本及参考文献

1 matlab版本
2014a

2 参考文献
[1] 高超,孙谊媊,赵洪峰,曹培芳.基于ICEEMDAN-ISSA-LSTM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J].中国测试.

3 备注
简介此部分摘自互联网,仅供参考,若侵权,联系删除

文章来源: qq912100926.blog.csdn.net,作者:海神之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原文链接:qq912100926.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126561383

【版权声明】本文为华为云社区用户转载文章,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举报邮箱: cloudbbs@huaweicloud.com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

0/1000
抱歉,系统识别当前为高风险访问,暂不支持该操作

全部回复

上滑加载中

设置昵称

在此一键设置昵称,即可参与社区互动!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