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杂谈(八)——查询优化
8 查询优化
8.1 概述
我们不管是在数据库软件如MySQL、SQLServer等,还是通过应用程序连接数据库如JDBC、ODBC等。本质上我们如果要查询数据库中的数据,都是使用SQL去查询。而这个查询的过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如果数据库中一个表内含有许多数据,一个数据库含有很多个表,那么你的SQL写法将大大影响到你查数据的效率。
查询优化并不是由用户决定的,而是由DBMS决定的。当用户写了一条SQL语句后,查询系统会对SQL语句做一个重写,然后变成一个执行效率更高的形式。
换而言之,如果你在数据库中写入了select e.ENAME,d.DNAME from emp e (inner) join dept d on e.DEPTNO = d.DEPTNO;
这样的查询语句,实际上传入数据库时,DBMS会自动帮你改写为效率更高的SQL语句。
查询优化一般从四个方面入手:
- 把查询语句进行变换,改变基本操作的次序,然后查询起来更加有效,这个叫做
代数优化
。 - 根据系统所提供的存取路径,选择合理的存取策略,也就是对存取的方法进行优化,我们叫做
物理优化
。 - 有限查询优化根据启发式规则和选择执行的策略去先做选择,投影等一元操作,然后做连接操作,这叫
规则优化
,代数优化和物理优化属于规则优化。 - 在很多的优化策略里面,选取代价最小的优化执行策略,叫做
代价估算优化
。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DBMS会帮你重写查询语句,但是如果重写的过程比原SQL查询的过程还久,那显然不合适。
8.2 查询数和语法树
数据库查询语言的处理过程和一般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相仿。都是经历了解释和编译的过程。
让我们看回这个图。应用调用接口传入命令语句,词法和语法分析器会去解释命令语句,在这里他就会用到一个语法树,将命令语句转变为SQL语句,然后授权检查是否有权限;当有权限后,就会执行sql语句,这里就涉及到查询优化的问题了,其会利用查询树来优化该SQL语句。
8.3 代数优化
代数优化是对查询进行等效变换,以减少执行的开销。最常用的变化原则是,尽量缩短查询过程中的中间结果。由于选择、投影等一元操作分别从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减少关系的大小,而连接、并等二元操作本身的开销较大,而且很可能产生大的中间结果。因此在变换查询时,我们让选择和投影先做,再做二元操作。在连接时,也是先做小关系之间的连接,再做大关系的连接。在有些DBMS中还会找出查询中相同的部分,统一处理,以避免重复运算,还有些DBMS把嵌套查询变为非嵌套查询。
简单来说,假如现在有两张10000个元组的表,想做查询和连接两个操作,根据笛卡尔乘积现象,简单来说,假如现在有两张10000个元组的表,根据笛卡尔乘积现象,当两张表进行连接查询的时候,没有任何条件进行限制,最终的查询结果条数是两张表记录条数的乘积。也就是要做10000乘以10000次乘积,这无疑是很大的,那如果我们根据选择操作先筛选掉一部分,然后在做连接操作,那么执行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8.4 物理优化
代数优化只是在各种操作中变换次序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虽然这样很方便,但是优化效果有限。但是如果通过合理选择存取路径,往往能够收到显著的优化效果。
在7.1我们谈到过,对于关系小的,查询量大的,我们可以用最原始的方法——顺序扫描,按照关系存放的自然顺序读取各元组,然后按选择条件检验,选取那些满足条件的元组。但是这种方法对于关系大的显然不适用。在目前,用得最多的存储方式就是利用B+树或其变种为结构的各种索引来提高查询的效率。
8.5 连接操作优化
在高级数据库工程师考试中,常见的就是考查连接操作优化。其优化方式有以下几种:
-
嵌套循环法
-
利用索引或散列寻找匹配元组法
-
排序归并法
-
散列连接法
8.5.1 嵌套循环法
大体来说他像我们编程语言里面的循环嵌套一样。假如现在有两个关系(表):R和S,如下图所示:
如果说我们要进行连接操作,本质上连接操作就是加了条件的笛卡尔乘积。那么我们是利用嵌套循环法就是先用R中的一条元组去匹配另外S表中的所有元组(S表中的所有元组相当于内层循环),然后R中的第二条元组再去匹配S中的所有元组,以此类推,直到R的所有元组和S的所有元组比较完为止。
在整个连接过程中,R只要扫描一次,S就要扫描n次(也就是S表中所有的元组),从程序设计的观点来看,R的扫描相当于程序的外循环,而S相当于程序的内循环,因此我们把R叫做外关系
,S叫做内关系
。当然,两张表的地位可以互换,这取决于两者扫描的IO代价。
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曾经谈论过磁盘。如果说R中表中一条匹配S表中一条元组就要I/O一次,那么这显然是效率极低的。但是实际上,在操作系统中硬盘是一种块设备,他是以物理块为单位,也就是说,假如一个物理块是1040M,R中一条元组为100M,那么一个物理块就可以容纳R中十条元组去匹配S表。
我们可以设置两个缓冲区,分为外循环和内循环。
外循环的缓冲区可以存放外循环的物理块,内循环的缓冲区可以存放内循环的物理块,当两张表做连接,我们采用循环嵌套法的时候,我们不再是一条一条元组匹配,而是如上所说一个物理块匹配内循环的一个物理块,如果当你内存足够大,你可以设置足够大的缓冲区,存放更多的物理块,如果这张表不大,甚至能做到一波全部匹配完,大大减少了匹配效率。
8.5.2 利用B+树索引或哈希索引寻找匹配元组法
我们在两个表中还是那样:
R表作为外循环,S表作为内循环,然后给R表一个缓冲区,S表带有B+树索引。
之后R表一个物理块读进来,他要找S表中匹配的元组,就可以通过B+树索引找到物理块中符合连接条件的元组的地址,直接进行匹配,大大节省了寻找匹配元组的效率,不需要像嵌套循环法那样去扫描。
但是这个需要考虑代价:假如在某个属性上面,重复值的数量达到了总元组数的百分之二十以上的话,用索引反而不合算。什么意思呢?如果有过多的重复值,也就意味着你要在建树的时候有许多重复值,这就会导致在辨别重复值的时候花费过多的代价,这样还不如使用循环嵌套法来的方便。
8.5.3 散列连接法
具体来说就是:他把R表和S表中以后做连接有可能产生的结果全部哈希到一个柜子里,柜子有多个抽屉,不同的抽屉代表不同的结果,以后只要需要两张表的连接,只需要在哈希出来的这个柜子(表)里面去找就行了。
但是考虑到代价,也就是说你这个R表和S表不会频繁的去更新,否则的话会打乱哈希出来的表,定期做维护代价也会很大。
8.6 后话
实际上,查询优化博大精深,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一讲并不是其需要学习的重点,而对于数据库老手,我更建议去看数据库原书或者是东南大学王能斌老师的书。这里还有很多的知识我就不再细讲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自行探究。
文章来源: blog.csdn.net,作者:ArimaMisaki,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原文链接:blog.csdn.net/chengyuhaomei520/article/details/123373493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