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能力:如何推动上游企业一起转型?
数字化生产建设项目背景
想要解决生产制造过程黑盒化这个问题,需要做三件事情,分别是:数字化产品设计、数字化工艺制程控制和数字化生产管理。
数字产品设计
要掌握产品设计的核心技术。主抓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的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精密设备。在第二章中,我们已经详细分享过我们的经验了。
数字化工艺制程
要对制造工艺进行控制和研究。我们对制程工艺展开了深入的研究,探讨整个制造过程中的每一步对质量、成本、交付有什么影响,都像做实验一样。
数字化生产管理
采集整个生产过程中的数据,并用数字化的能力来牵引整个生产的全流程。
具体包含的环节有:物料配送(Bom、物料的信息是否及时入库)、来料的验收和上架(有没有及时地上载到系统)、调度和生产计划(是否实现自动化)、电子作业指导、设备状态监控、过程质量控制(是否实现自动化)、生产的统计、质量的统计、成品的检验和产品出货的指引等等。
企业数字化建设方案
华为也与很多企业有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我们总结了“三化一稳定”和“严进严出”的要求。
“三化一稳定” 指的是:管理IT化、生产自动化、人员专业化以及关键岗位人员稳定。“严进严出”指的是严格管控好输入的质量,严格把握好出厂的质量。
对于企业来说,可以按照共性的要求来建设自己的数字化。
第一,按照业务的整理流程,梳理出业务的模块。哪些是主业务模块,哪些是支撑的业务模块?
第二,主业务模块必须要有IT支撑,非主业务模块可以没有IT支撑,这样是最精简也是最节约成本的方案。这里总结了几个小原则:主业务模块的流程,必须实现IT化;质量和效率影响较大的模块,必须实现IT化;与质量相关的模块,优先实现IT化。
第三,企业还要审视IT化的现状,落实IT化的基线。
数字化生产建设基本逻辑
P,Plan,策划阶段。策划阶段的核心是组织双方利益干系人(对数字化转型最有需求的)基于业务确定需求、建立数字化生产评估模型,并对标业界最优,识别数字化建设机会点,类似于数字化转型的体检报告。
D,Do,执行阶段。在这个阶段,供应商应该主动分析自身的需求,并判断优先级。
C和A,check & Action,监控、总结阶段。按数字化生产能力建设项目例行的沟通机制,评估数字化生产建设进展和结果,年度总结输出案例并持续改进。
数字化生产建设项目关键举措
-
智能物流配送,即按需配送。整机工厂需要什么,配件工厂要按需配送。这个过程需要数字化的能力来支撑。
-
物料送到之后要及时验收上架,这里就需要“来料检验的数字化”,包括数字化建模、帮助识别供应商关键规格、关键供应商来料的批次信息、问题的根源是什么,甚至帮助供应商识别哪一批次的物料该怎么使用。
-
调度与生产计划。有多少物料、哪个先排、哪个后排,排期之后是否能实现产能最佳?这些都要通过数字化的IT能力来实现。
-
电子化作业,即产线快速换线。
-
设备状态监控。通过数字化,可以实时看到设备生产的良品率是怎么样的,甚至可以知道设备的易损配件什么时候需要更换、设备状态是否完好、是不是需要优化和调整、平均工时是多少等等。不但要监控,还可以设计具体的模型来管理设备。
-
过程质量控制。量化的质量管控,集监测、预警、定位问题、现场修复于一体,尽量做到在不停线的前提下,直接优化。既保证效率,又保证质量。
-
生产统计、质量统计、成品检验、产品出货指引等等。
经过上面这些关键性的数字化举措以后,我们把一个工厂变成了一个可透明的工厂,最终实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想要了解更多,欢迎你关注公众号“工业数字化大讲堂”给我们留言,我们可以帮助你共同来解决这些痛点。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