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lab基础与常用语法

举报
zstar 发表于 2022/08/06 00:58:37 2022/08/06
【摘要】 摘自数学建模清风课程 %% Matlab基本的小常识 % (1)在每一行的语句后面加上分号(一定要是英文的哦;中文的长这个样子;)表示不显示运行结果 a = 3; a = 5 % (2)多行注释:选中...

摘自数学建模清风课程

%% Matlab基本的小常识
% (1)在每一行的语句后面加上分号(一定要是英文的哦;中文的长这个样子;)表示不显示运行结果
a = 3;
a = 5

% (2)多行注释:选中要注释的若干语句,快捷键Ctrl+R
% a = 3;
% a = 5

% (3)取消注释:选中要取消注释的语句,快捷键Ctrl+T
% 我想要取消注释下面这行
% 还有这一行

% clear可以清楚工作区的所有变量
clear

% clc可以清除命令行窗口中的所有文本,让屏幕变得干净
clc

% 所以大家在很多代码开头,都会见到:
clear;clc   % 分号也用于区分行。
% 这两条一起使用,起到“初始化”的作用,防止之前的结果对新脚本文件(后缀名是 .m)产生干扰。

%% 输出和输入函数(disp 和 input)
% disp函数
% matlab中disp()就是屏幕输出函数,类似于c语言中的printf()函数
disp('你好,世界')
a = [1,2,3]    %同一行中间用逗号分隔,也可以不用逗号,直接用空格
a = [1 2 3]
disp(a) 
% 注意,disp函数比较特殊,这里可要分号,可不要分号哦
disp(a);
% matlab中两个字符串的合并有两种方法
%1strcat(str1,str2……,strn) 
 strcat('字符串1','字符串2') 
%2[str 1,str 2,……, str n][str1  str2  ……  strn]
['字符串1'  '字符串2']
['字符串1','字符串2']
% 一个有用的字符串函数:num2str  将数字转换为字符串
c = 100
num2str(c)
disp(['c的取值为' num2str(c)])
disp(strcat('c的取值为', num2str(c)))

% input函数
% 一般我们会将输入的数、向量、矩阵、字符串等赋给一个变量,这里我们赋给A
A = input('请输入A:');
B = input('请输入B:')
% 注意观察工作区,并体会input后面加分号和不加分号的区别

%% sum函数
%1)如果是向量(无论是行向量还是列向量),都是直接求和
E = [1,2,3]
sum(E)
E = [1;2;3]
sum(E)
%2)如果是矩阵,则需要根据行和列的方向作区分
clc
E = [1,2;3,4;5,6]
% a=sum(x); %按列求和(得到一个行向量)
a = sum(E)
a = sum(E,1)
% a=sum(x,2); %按行求和(得到一个列向量)
a = sum(E,2)
% a=sum(x(:));%对整个矩阵求和
a = sum(sum(E))
a = sum(E(:))

%% 基础:matlab中如何提取矩阵中指定位置的元素?
%1)取指定行和列的一个元素(输出的是一个值)
clc;A=[1 1 4 1/3 3;1 1 4 1/3 3;1/4 1/4 1 1/3 1/2;3 3 3 1 3;1/3 1/3 2 1/3 1];
A
A(2,1)
A(3,2)
%2)取指定的某一行的全部元素(输出的是一个行向量)
clc;A
A(2,:)
A(5,:)
%3)取指定的某一列的全部元素(输出的是一个列向量)
clc;A
A(:,1)
A(:,3)
%4)取指定的某些行的全部元素(输出的是一个矩阵)
clc;A
A([2,5],:)      % 只取第二行和第五行(一共2行)
A(2:5,:)        % 取第二行到第五行(一共4行)
A(2:2:5,:)     % 取第二行和第四行 (从2开始,每次递增2个单位,到5结束)
1:3:10
10:-1:1
A(2:end,:)      % 取第二行到最后一行
A(2:end-1,:)    % 取第二行到倒数第二行
%5)取全部元素(按列拼接的,最终输出的是一个列向量)
clc;A
A(:)

%% size函数
clc;
A = [1,2,3;4,5,6]
B = [1,2,3,4,5,6]
size(A)
size(B)
% size(A)函数是用来求矩阵A的大小的,它返回一个行向量,第一个元素是矩阵的行数,第二个元素是矩阵的列数
[r,c] = size(A)
% 将矩阵A的行数返回到第一个变量r,将矩阵的列数返回到第二个变量c
r = size(A,1)  %返回行数
c = size(A,2) %返回列数

%% repmat函数
% B = repmat(A,m,n):将矩阵A复制m×n块,即把A作为B的元素,B由m×n个A平铺而成。
A = [1,2,3;4,5,6]
B = repmat(A,2,1)
B = repmat(A,3,2)

%% Matlab中矩阵的运算
% MATLAB在矩阵的运算中,“*”号和“/”号代表矩阵之间的乘法与除法(A/B = A*inv(B))
A = [1,2;3,4]
B = [1,0;1,1]
A * B
inv(B)  %B的逆矩阵
B * inv(B)
A * inv(B)
A / B

% 两个形状相同的矩阵对应元素之间的乘除法需要使用“.*”和“./”
A = [1,2;3,4]
B = [1,0;1,1]
A .* B
A ./ B

% 每个元素同时和常数相乘或相除操作都可以使用
A = [1,2;3,4]
A * 2
A .* 2
A / 2 
A ./ 2

% 每个元素同时乘方时只能用 .^
A = [1,2;3,4]
A .^ 2
A ^ 2 
A * A

%% Matlab中求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Matlab中,计算矩阵A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函数是eig(A),其中最常用的两个用法:
A = [1 2 3 ;2 2 1;2 0 3]
%1E=eig(A):求矩阵A的全部特征值,构成向量EE=eig(A)
%2[V,D]=eig(A):求矩阵A的全部特征值,构成对角阵D,并求A的特征向量构成V的列向量。(V的每一列都是D中与之相同列的特征值的特征向量)
[V,D]=eig(A)

%% find函数的基本用法
% 下面例子来自博客:https://www.cnblogs.com/anzhiwu815/p/5907033.html 博客内有更加深入的探究
% find函数,它可以用来返回向量或者矩阵中不为0的元素的位置索引。
clc;X = [1 0 4 -3 0 0 0 8 6]
ind = find(X)
% 其有多种用法,比如返回前2个不为0的元素的位置:
ind = find(X,2)

%上面针对的是向量(一维),若X是一个矩阵(二维,有行和列),索引该如何返回呢?
clc;X = [1 -3 0;0 0 8;4 0 6]
ind = find(X)
% 这是因为在Matlab在存储矩阵时,是一列一列存储的,我们可以做一下验证:
X(4)
% 假如你需要按照行列的信息输出该怎么办呢?
[r,c] = find(X)
[r,c] = find(X,1) %只找第一个非0元素


%% 矩阵与常数的大小判断运算
% 共有三种运算符:大于> ;小于< ;等于 ==  (一个等号表示赋值;两个等号表示判断)
clc
X = [1 -3 0;0 0 8;4 0 6]
X > 0
X == 4

%% 判断语句
% Matlab的判断语句,if所在的行不需要冒号,语句的最后一定要以end结尾 ;中间的语句要注意缩进。
a = input('请输入考试分数:')
if a >= 85  
    disp('成绩优秀')
elseif a >= 60 
    disp('成绩合格')
else
    disp('成绩挂科')
end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76
  • 77
  • 78
  • 79
  • 80
  • 81
  • 82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9
  • 90
  • 91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 98
  • 99
  • 100
  • 101
  • 102
  • 103
  • 104
  • 105
  • 106
  • 107
  • 108
  • 109
  • 110
  • 111
  • 112
  • 113
  • 114
  • 115
  • 116
  • 117
  • 118
  • 119
  • 120
  • 121
  • 122
  • 123
  • 124
  • 125
  • 126
  • 127
  • 128
  • 129
  • 130
  • 131
  • 132
  • 133
  • 134
  • 135
  • 136
  • 137
  • 138
  • 139
  • 140
  • 141
  • 142
  • 143
  • 144
  • 145
  • 146
  • 147
  • 148
  • 149
  • 150
  • 151
  • 152
  • 153
  • 154
  • 155
  • 156
  • 157
  • 158
  • 159
  • 160
  • 161
  • 162
  • 163
  • 164
  • 165
  • 166
  • 167
  • 168
  • 169
  • 170
  • 171
  • 172
  • 173
  • 174
  • 175
  • 176
  • 177
  • 178
  • 179
  • 180
  • 181
  • 182
  • 183
  • 184
  • 185
  • 186
  • 187

文章来源: zstar.blog.csdn.net,作者:zstar-_,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原文链接:zstar.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118887222

【版权声明】本文为华为云社区用户转载文章,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举报邮箱: cloudbbs@huaweicloud.com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

0/1000
抱歉,系统识别当前为高风险访问,暂不支持该操作

全部回复

上滑加载中

设置昵称

在此一键设置昵称,即可参与社区互动!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