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网络模型数据的封装和解封装
摘自:《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 王达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IPv4数据报格式请点击这里
IPv4数据报的封装与解封装
IPv4数据报的封装
发送端网络层生成的IP数据报还要继续往下传输,到达数据链路层后就要封装成数据帧了。IP数据报的“帧封装”原理很简单,只需要把来自网络层的整个IP数据报(包括包头部分和数据部分)当做数据链路层的数据部分,然后再前面加上与数据链路层对应的协议头即可。以太局域网中,由于数据链路层分成了LLC子层和MAC子层的协议头封装,最终形成数据链路层的以太网MAC帧,如下图所示。在帧头中我们一般要加上源和目的节点的MAC地址,因为数据链路层是通过MAC地址进行寻址的。
IPv4数据报的封装和解封装流程
以上所述是经过一个网络的情形,如果一个IP数据报在整个传输过程中要经过几个网络时,怎么办呢?这是其实又涉及到一个解封装的过程。解封装就是由数据链路层的帧格式解封成原始的数据报格式。当源主机发送一个IP数据报经过两个路由器连接的三个网络时的封装和解封过程如下(流程图见上图):
1. 当源主机发送一个IP数据报时,在内网网络1中传输是以帧形式进行的,所以首先需要把元素的IP数据报封装成帧,在网络1中的链路上进行传输。此时把原来的IP数据报作为整个MAC帧的“数据”部分,然后加上网络1链路层协议的头部信息,作为帧头,即帧头1。
2. 当帧传输到路由器1连接网络1的接口时,相当于要把帧从数据链路层上传到网络层,于是要对原来的帧进行解封装,去掉帧头和帧尾信息(在有帧尾的情况下),还原出原来的IP数据报,以识别包中的目的地址信息,然后根据路由器中的路由表信息进行路由转发。此时IP数据报的内容都没有改变,包括IP包头部分中的源和目的地址信息等。
3. 当IP数据报在路由器1中从网络1路由到网络2后,又需要在网络2的链路层进行传输,所以又要重新封装成帧,仍把原来的整个IP数据报作为数据部分,不过此时加上的是网络2链路层的协议头信息作为帧头部,即帧头2。
4. 当帧传输到路由器2连接网络2的接口时,又相当于从数据链路层到了网络层,所以又要对帧进行解封装,仍旧还原出原来的IP数据报,使路由器2可以识别包中的目的地址信息,只有这样路由器2才能根据其路由表信息进行正确的数据报路由、转发。
5. 当IP数据报在路由器2从网络2到网络3后,又需要在网络3的链路层进行传输,所以又要重新封装和解封,仍把原来的整个IP数据报作为数据部分,不过此时加上的是网络3链路层的协议头信息作为帧头部,即帧头3。
6. 当从网络3的数据链路层把帧传输到目的主机时,在目的主机上又会对帧进行解封装,去掉帧头和帧尾,还原出原来的IP数据报,以获取IP数据报中的真正数据。
从以上的过程可以看出,IP数据报无论经过了多少个网络,整个数据报内容都是不会改变的,包括包头部分的源和目的地址信息。变化的只是在不同网络数据链路上传输的帧头信息,即在不同网络链路上传输的帧源MAC地址会改变,目的MAC地址不会改变。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