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开关电源特性测试

举报
tsinghuazhuoqing 发表于 2022/06/15 22:35:35 2022/06/15
【摘要】 简 介: 本文对于PW5410,PW5100升压稳压模块功能进行了初步测试。 验证了他们的工作特点。 作为一般电池供电应用来讲, 这两个芯片都可以提供3.3V值5.5V的稳压工作电源,具有工作效...

简 介: 本文对于PW5410,PW5100升压稳压模块功能进行了初步测试。 验证了他们的工作特点。 作为一般电池供电应用来讲, 这两个芯片都可以提供3.3V值5.5V的稳压工作电源,具有工作效率高,具有使能开关功能。 PW5410利用了开关电容对输入进行倍压,所以输入电压至少大于期望输出电压的一半。PW5100则使用电感斩波升压,对于输入电压的范围更高。

关键词 PW5410PW5100升压稳压

电池电源
目 录
Contents
背景介绍
测试PW5410
测试PW5100
总 结

 

§01 池电源


一、背景介绍

  在 电子胸牌电路设计 中,为了适应电池供电的电路设计, 查阅获得了两款电源转换芯片: PW5410A 以及 PW5100 。 这两款芯片都可以将电池提供的电源(2.7V ~ 4.5V)转换成 3.3V ~ 5V 左右电路工作电源。 下面通过自制的电路板,初步测试两个电源的转换功能。

  -4-A

二、测试PW5410

1、实验平台准备

  下面是将PW5410,PW5100焊接在转接板上,便于进行测试。 这是对外输出的接头定义。 下面在面包板上搭建出测试电路。
   * *

2、测试结果

  首先进行静态测试。 在输入电压为4.5V的情况下,可以测量得到输出电压4.98V, 工作电流为1mA左右。 

   *
  下面测量输入电压从2.V到5V变化,输出电压的变化。  输出负载使用330Ω的电阻,静态工作电流为32mA。

  
  下面是测试了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之间的关系。 可以看到当输入电压超过2.7V之后,输出电压便基本上稳定在5V左右。

▲ 图1.2.1 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负载=330Ω

▲ 图1.2.1 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负载=330Ω

  下面显示芯片使能 EN 电压与输出电压之间的关系。 输入电压设定为3.5V。可以看到当使能输入电压超过1.2V之后,输出便达到了5V。
▲ 图1.2.2 EN电压与输出电压

▲ 图1.2.2 EN电压与输出电压

  测量芯片开关电容管脚上的信号,可以看到芯片的工作频率在1MHz左右。

▲ 图1.2.3 开关电容引脚上的波形

▲ 图1.2.3 开关电容引脚上的波形

三、测试PW5100

1、静态测试

  测试PW5100的工作特性。 升压电感使用5.6微亨色环电感。 输入3.5V的情况下,输出电压为5.09V。
  

2、输入与输出电压关系

  下面测量空载下,输入输出电压之间的关系。

▲ 图1.3.1 空载下输入输出电压

▲ 图1.3.1 空载下输入输出电压

  下面是在输出增加330Ω作为负载时,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

▲ 图1.3.2 330Ω负载下输入输出电压

▲ 图1.3.2 330Ω负载下输入输出电压

 

  结 ※


  文对于PW5410,PW5100升压稳压模块功能进行了初步测试。 验证了他们的工作特点。 作为一般电池供电应用来讲, 这两个芯片都可以提供3.3V值5.5V的稳压工作电源,具有工作效率高,具有使能开关功能。 PW5410利用了开关电容对输入进行倍压,所以输入电压至少大于期望输出电压的一半。PW5100则使用电感斩波升压,对于输入电压的范围更高。

▲ 图2.1 两款升压稳压芯片

▲ 图2.1 两款升压稳压芯片

from headm import *
from tsmodule.tsstm32       import *
from tsmodule.tsvisa        import *

vset = linspace(0,5,100)

vin = []
vout = []

for v in vset:
    dh1766volt(v)
    time.sleep(1.5)
    meter = meterval()
    vin.append(meter[2])
    vout.append(meter[0])

    tspsave('measure', vin=vin, vout=vout)

    printf(meter)

dh1766volt(3)

plt.plot(vin, vout)

plt.xlabel("Vin(V)")
plt.ylabel("Vout(V)")
plt.grid(True)
plt.tight_layout()
plt.show()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相关文献链接:

● 相关图表链接:

文章来源: zhuoqing.blog.csdn.net,作者:卓晴,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原文链接:zhuoqing.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125273633

【版权声明】本文为华为云社区用户转载文章,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举报邮箱: cloudbbs@huaweicloud.com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

0/1000
抱歉,系统识别当前为高风险访问,暂不支持该操作

全部回复

上滑加载中

设置昵称

在此一键设置昵称,即可参与社区互动!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