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SSVM回归预测】基于matlab飞蛾扑火算法优化LSSVM回归预测【含Matlab源码 142期】

举报
海神之光 发表于 2022/05/29 03:50:44 2022/05/29
【摘要】 一、简介 LSSVM的特性   1) 同样是对原始对偶问题进行求解,但是通过求解一个线性方程组(优化目标中的线性约束导致的)来代替SVM中的QP问题(简化求解过程),对于高维输入空间中的分类以及回归任务...

一、简介

LSSVM的特性
  1) 同样是对原始对偶问题进行求解,但是通过求解一个线性方程组(优化目标中的线性约束导致的)来代替SVM中的QP问题(简化求解过程),对于高维输入空间中的分类以及回归任务同样适用;
  2) 实质上是求解线性矩阵方程的过程,与高斯过程(Gaussian processes),正则化网络(regularization networks)和费雪判别分析(Fisher discriminant analysis)的核版本相结合;
  3) 使用了稀疏近似(用来克服使用该算法时的弊端)与稳健回归(稳健统计);
  4) 使用了贝叶斯推断(Bayesian inference);
  5) 可以拓展到非监督学习中:核主成分分析(kernel PCA)或密度聚类;
  6) 可以拓展到递归神经网络中。

LSSVM用于分类任务
  1) 优化目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LSSVM的弊端
  注意到解决分类任务时,在求解最优化过程中得到α i = γ e i \alpha_{i}=\gamma{e_{i}}αi​=γei​,由于拉格朗日乘子法中对应于等式约束的拉格朗日乘子α i ≠ 0 \alpha_{i}\neq{0}αi​̸​=0,因此全部训练样本都会被作为支持向量来看待,这就会导致其丧失SVM原有的稀疏性质,但是还可以通过对训练集进行基于支持度的“减枝”(pruning)处理来达到稀疏化的目的,这一步也可以看做是一种稀疏近似(sparse approximate)操作。
飞蛾扑火优化(Moth-flame optimization,MFO),由Seyedali Mirjalili在2015年提出,为优化领域提供了一种新的启发式搜索范式:螺旋搜索。
飞蛾在夜间有一种特殊的导航方式:横向定向。即它会与月亮(光源)保持一定的角度飞行,从而能够保持直线的飞行路径,但是,这种方式只在光源离飞蛾较远的情况下才有效。当有人造光源存在时,飞蛾会被人工灯光所欺骗,一直保持与人造灯光相同的角度飞行,由于它与光源的距离过近,它飞行的路径已经不是直线,而是一种螺旋的路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受这种自然现象的启发,Seyedali Mirjalili将飞蛾绕着光源螺旋飞行的过程抽象成为一个寻优的过程,飞蛾飞行的整个空间即是问题的解空间,一只飞蛾即是问题的一个解,而火焰(光源)即是问题的一个较优解,每一只飞蛾对应一个光源,避免了算法陷入局部最优;当飞蛾与火焰足够多的时候,飞蛾的飞行能够搜索解空间的绝大部分区域,从而保证了算法的探索能力;而在寻优的过程中,火焰数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而减少,使飞蛾能够充分搜索更优解的邻域空间,保证了算法的利用能力。

正是基于以上特点,MFO在探索与利用之间找到了平衡,从而使算法在优化问题中有一个较好的效果。

总的来说MFO也是一种基于种群的随机启发式搜索算法,它与PSO、GSA等算法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其粒子搜索路径是螺旋形的,粒子围绕着更优解以一种螺旋的方式移动,而不是直线移动。

MFO的过程如下:
1.初始化飞蛾种群
2.对飞蛾种群进行适应度评价
3.重复如下过程直到达到停止标准:
3.1自适应更新火焰个数n,当迭代次数为1时,飞蛾个数即为火焰个数
3.2对飞蛾种群适应度进行排序,取出适应度较好的n个飞蛾作为火焰
3.3更新飞蛾的搜索参数。
3.4根据每只飞蛾对应的火焰与飞行参数更新飞蛾的位置
4.输出所得最优解(火焰)

具体的飞蛾位置更新公式见论文:Moth-flame optimization algorithm: A novel nature-inspired heuristic paradigm

二、源代码

%=====================================================================
%初始化
clc
close all
clear
format long
tic
%==============================================================
%%导入数据
data=xlsread('1.xlsx');
[row,col]=size(data);
x=data(:,1:col-1);
y=data(:,col);
set=1; %设置测量样本数
row1=row-set;%
train_x=x(1:row1,:);
train_y=y(1:row1,:);
test_x=x(row1+1:row,:);%预测输入
test_y=y(row1+1:row,:);%预测输出
train_x=train_x';
train_y=train_y';
test_x=test_x';
test_y=test_y';
 
%%数据归一化
[train_x,minx,maxx, train_yy,miny,maxy] =premnmx(train_x,train_y);
test_x=tramnmx(test_x,minx,maxx);
train_x=train_x';
train_yy=train_yy';
train_y=train_y';
test_x=test_x';
test_y=test_y';
%% 参数初始化
eps = 10^(-6);
%%定义lssvm相关参数
type='f';
kernel = 'RBF_kernel';
 
N=20; % Number of search agents
Max_iteration=100; % Maximum numbef of iterations
Leader_pos=zeros(1,dim);
Leader_score=inf; %change this to -inf for maximization problems
%Initialize the positions of search agents
% for i=1:SearchAgents_no
%     Positions(i,1)=ceil(rand(1)*(ub(1)-lb(1))+lb(1));
%     Positions(i,2)=ceil(rand(1)*(ub(2)-lb(2))+lb(2));
%     
end
 
%% 结果分析
plot( Convergence_curve,'LineWidth',2);
title(['飞蛾扑火优化算法适应度曲线','(参数c1=',num2str(Best_flame_pos(1)),',c2=',num2str(Best_flame_pos(2)),',终止代数=',num2str(Max_iteration),')'],'FontSize',13);
xlabel('进化代数');ylabel('误差适应度');
 
bestc = Best_flame_pos(1);
bestg = Best_flame_pos(2);
 
gam=bestc;
sig2=bestg;
model=initlssvm(train_x,train_yy,type,gam,sig2,kernel,proprecess);%原来是显示
model=trainlssvm(model);%原来是显示
%求出训练集和测试集的预测值
[train_predict_y,zt,model]=simlssvm(model,train_x);
[test_predict_y,zt,model]=simlssvm(model,test_x);
 
%预测数据反归一化
train_predict=postmnmx(train_predict_y,miny,maxy);%预测输出
test_predict=postmnmx(test_predict_y,miny,maxy);
%计算均方差
trainmse=sum((train_predict-train_y).^2)/length(train_y);
%testmse=sum((test_predict-test_y).^2)/length(test_y)
 
for i=1:set
    RD(i)=(test_predict(i)-test_y(i))/test_y(i)*100;
end
for i=1:set
    D(i)=test_predict(i)-test_y(i);
end
RD=RD'
disp(['飞蛾扑火优化算法优化svm预测误差=',num2str(D)])
figure
plot(train_predict,':og')
hold on
plot(train_y,'- *')
legend('预测输出','期望输出')
title('飞蛾扑火优化svm网络预测输出','fontsize',12)
ylabel('函数输出','fontsize',12)
xlabel('样本','fontsize',12)
 
toc   %计算时间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76
  • 77
  • 78
  • 79
  • 80
  • 81
  • 82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9
  • 90
  • 91

三、运行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四、matlab版本及参考文献

1 matlab版本
2014a

2 参考文献
[1] 包子阳,余继周,杨杉.智能优化算法及其MATLAB实例(第2版)[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2]张岩,吴水根.MATLAB优化算法源代码[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3]周品.MATLAB 神经网络设计与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4]陈明.MATLAB神经网络原理与实例精解[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5]方清城.MATLAB R2016a神经网络设计与应用28个案例分析[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

文章来源: qq912100926.blog.csdn.net,作者:海神之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原文链接:qq912100926.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113027995

【版权声明】本文为华为云社区用户转载文章,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举报邮箱: cloudbbs@huaweicloud.com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

0/1000
抱歉,系统识别当前为高风险访问,暂不支持该操作

全部回复

上滑加载中

设置昵称

在此一键设置昵称,即可参与社区互动!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