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类分析】基于matlab交通干道车流量FCM聚类分析及预测【含Matlab源码 1141期】
一、获取代码方式
获取代码方式1:
完整代码已上传我的资源:【聚类分析】基于matlab交通干道车流量FCM聚类分析及预测【含Matlab源码 1141期】
获取代码方式2:
通过订阅紫极神光博客付费专栏,凭支付凭证,私信博主,可获得此代码。
备注:
订阅紫极神光博客付费专栏,可免费获得1份代码(有效期为订阅日起,三天内有效);
二、FCM聚类分析简介
伴随着模糊集理论的形成、发展和深化,RusPini率先提出模糊划分的概念。以此为起点和基础,模糊聚类理论和方法迅速蓬勃发展起来。针对不同的应用,人们提出了很多模糊聚类算法,比较典型的有基于相似性关系和模糊关系的方法、基于模糊等价关系的传递闭包方法、基于模糊图论的最大支撑树方法,以及基于数据集的凸分解、动态规划和难以辨别关系等方法。然而,上述方法均不能适用于大数据量的情况,难以满足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场合,因此实际应用并不广泛。
模糊聚类分析按照聚类过程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
(1)基于模糊关系的分类法:其中包括谱系聚类算法(又称系统聚类法)、基于等价关系的聚类算法、基于相似关系的聚类算法和图论聚类算法等等。它是研究比较早的一种方法,但是由于它不能适用于大数据量的情况,所以在实际中的应用并不广泛。
(2)基于目标函数的模糊聚类算法:该方法把聚类分析归结成一个带约束的非线性规划问题,通过优化求解获得数据集的最优模糊划分和聚类。该方法设计简单、解决问题的范围广,还可以转化为优化问题而借助经典数学的非线性规划理论求解,并易于计算机实现。因此,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和发展,基于目标函数的模糊聚类算法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3)基于神经网络的模糊聚类算法:它是兴起比较晚的一种算法,主要是采用竞争学习算法来指导网络的聚类过程。
在介绍算法之前,先介绍下模糊集合的知识。
HCM聚类算法
首先说明隶属度函数的概念。隶属度函数是表示一个对象x 隶属于集合A 的程度的函数,通常记做μA(x),其自变量范围是所有可能属于集合A 的对象(即集合A 所在空间中的所有点),取值范围是[0,1],即0<=μA(x),μA(x)<=1。μA(x)=1 表示x 完全隶属于集合A,相当于传统集合概念上的x∈A。一个定义在空间X={x}上的隶属度函数就定义了一个模糊集合A,或者叫定义在论域X={x}上的模糊子集A’。对于有限个对象x1,x2,……,xn 模糊集合A’可以表示为:
- 1
FCM算法流程图
FCM算法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模糊聚类算法,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模糊C—均值泛函Jm仍是传统硬C一均值泛函J1的自然推广;硬C一均值泛函J1是一个应用十分广泛的聚类准则,对其在理论上的研究己经相当完善,这就为Jm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数学上看,Jm与RS的希尔伯特空间结构(正交投影和均方逼近理论)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比其它泛函有更深厚的数学基础;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该目标函数不仅在许多领域获得了非常成功的应用,而且以FCM算法为基础,人们提出的基于其它原型的模糊聚类算法,形成了一大批FCM类型的算法:如模糊C一线(FCL)、模糊C一面(FCP)等聚类算法,分别实现了对呈线状、超平面状结构模式子集(或聚类)的检测。
FCM算法应用到颜色迁移中
钱小燕等人将聚类算法应用到色彩迁移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模糊颜色聚类的自适应色彩迁移算法。该算法首先将源图像和目标图像分别转换到lαβ颜色空间:利用FCM 算法把源图像和目标图像划分为具有不同颜色特征的聚类,然后分析图像中的颜色特征:分别算出每个域的匹配权值,对每个目标图像的匹配权值,从源图像中选取一个最接近域作为最佳匹配域;最后根据目标图像各聚类域与源图像中的匹配域之间的关系,引入隶属度因子,两个域的处理结果分别进行加权平均,获得色彩迁移结果。使用FCM的思想对图像进行聚类域划分的思路是:设准备处理图像I的大小是S×H,即对颜色聚类颜色分析的个数是N,N = S×H,则图像I可表示成集合,I={p1 ,p2 ...,pn }。图像被分为c类,每个类的聚类中心为V={v1,v2 ...,vc },用uik表示像素pk隶属于聚类中心Vi的隶属度,定义图像的隶属度矩阵U。具体算法如下:
- 1
步骤一:把源图像和目标图像分别从RGB转换到lαβ空间。
步骤二:确定待处理图像聚类域个数c,然后初始化聚类中心。假设加权指数m=2,设定处理的最大迭代次数为50。
步骤三:当迭代次数T 小于50 时,根据初始化聚类中心计算隶属度矩阵。如果pk≠vi,则对于所有的vi ( i=1,2,…,C ),利用下式计算隶属度矩阵。
三、部分源代码
clear
clc
% 注释中前面带数字的地方是您可能需要改的地方。
xls_name = 'road24shiyan0604.xlsx'; % 1.要读取的Excel表格的名字
df = xlsread(xls_name);
data = df(:,2:4);
time = df(:,1)';
%% 聚类处理
% 加权重在这一部分
a = 0;
b = 0;
c = 0;
for k1 = 1:10
a = a + 0.1;
for k2 = 1:(10-10*a)
b = b + 0.1;
c = 1 - a - b;
weight = [a,b,c];
[U,V,objFun] = myfcm(weight, data, 3);
%% 标记,U倒数第二行是时间,倒数第一行是类别
U = [U; time; zeros(1,length(data))];
for i = 1:length(data)
u = U(1:3,i);
idx = find(u == max(u));
U(5,i) = idx(1);
end
xlswrite(xls_name, U(5,:)', ['E2:E',num2str(length(data)+1)])
%% 画聚类图
colors = ['y', 'm', 'c', 'r', 'g', 'b', 'w', 'k'];
count = 0;
figure
for j = 1:length(data)
count = count + 1;
leibie = U(5,j);
x = data(j,1);
y = data(j,2);
z = data(j,3);
color = colors(ceil(count/36));
if leibie == 1
shape = '*';
elseif leibie == 2
shape = 'o';
elseif leibie == 3
shape = 'd';
end
F1 = plot3(x,y,z,[color,shape], 'MarkerSize', 15);
hold on
end
hold off
end
end
function [U, V,objFcn] = myfcm(weight, data, c, T, m, epsm)
% fuzzy c-means algorithm
% 输入: data: 待聚类数据,n行s列,n为数据个数,s为每个数据的特征数
% c : 聚类中心个数
% m : 模糊系数
% 输出: U : 隶属度矩阵,c行n列,元素uij表示第j个数据隶属于第i类的程度
% V : 聚类中心向量,c行s列,有c个中心,每个中心有s维特征
% written by Zhang Jin
% see also : mydist.m myplot.m
if nargin < 4
T = 100; %默认迭代次数为100
end
if nargin < 6
epsm = 1.0e-6; %默认收敛精度
end
if nargin < 5
m = 2; %默认模糊系数值为2
end
[n, s] = size(data);
% 初始化隶属度矩阵U(0),并归一化
U0 = rand(c, n);
temp = sum(U0,1);
for i=1:n
U0(:,i) = U0(:,i)./temp(i);
end
iter = 0;
V(c,s) = 0;
U(c,n) = 0;
distance(c,n) = 0;
while( iter<T )
iter = iter + 1;
% U = U0;
% 更新V(t)
Um = U0.^m;
V = Um*data./(sum(Um,2)*ones(1,s)); % MATLAB矩阵相乘啊,好东西
% 更新U(t)
for i = 1:c
for j = 1:n
distance(i,j) = mydist(data(j,:),V(i,:),weight); % 算距离,去data的第j行
end
end
U=1./(distance.^m.*(ones(c,1)*sum(distance.^(-m))));
objFcn(iter) = sum(sum(Um.*distance.^2));
% FCM算法停止条件
if norm(U-U0,Inf)<epsm
end
% myplot(U,objFcn);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76
- 77
- 78
- 79
- 80
- 81
- 82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9
- 90
- 91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 98
- 99
- 100
- 101
- 102
- 103
- 104
- 105
- 106
- 107
四、运行结果
五、matlab版本及参考文献
1 matlab版本
2014a
2 参考文献
[1] 由伟,刘亚秀.MATLAB数据分析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
[2]王岩,隋思涟.试验设计与MATLAB数据分析[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文章来源: qq912100926.blog.csdn.net,作者:海神之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原文链接:qq912100926.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118964032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