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网络层要点概览
        【摘要】  “ 本文总结了计算机网络中网络层的相关知识,适合学习过计算机网络的人群快速复习,查找相关知识点并巩固。”
    
    
    
    “ 本文总结了计算机网络中网络层的相关知识,适合学习过计算机网络的人群快速复习,查找相关知识点并巩固。”
思维导图
基本概念
- 传输层:应用进程之间端到端的通信(路径设备透明)
 - 网络层:host之间的逻辑连接(虚拟:例如.路由路径)(路径设备参与)
 - 网络层:每个路由器和host都与运行此协议
 - 网络层主要协议事件:路由协议、IP协议、ICMP协议
 - 网络层核心:转发(in and out)路由+路径算法
 
网络层服务模型
-  
数据报网络(无连接服务)+虚电路网络(连接服务)
 
虚电路网络
- 连接服务,一条路径:源主机-路由器-目的主机(逻辑连接)
 - 分组携带虚电路标识VCID,而不是目的地址,由路由转发表确认路径(每个router都有自己的表)
 - 每个分组利用链路全部带宽
 - 应用:ATM、电话机等
 
数据报网络
- 无连接服务处
 - 每个分组携带目的地址,由路由算法+转发表确认路径
 - 最长前缀优先匹配原则
 
- 应用:计算机
 
IP协议
IP数据报
- 首部长度:4Bytes为单位,最小首部5,5×4=20B
 - 总长度:占16位,max=65535,data_max=65535-20=65515B
 - 协议字段:6-TCP;17-UDP
 
IP分片
- data上限取决于链路层MTU(不同链路MTU不同),多MTU取min
 - 片偏移:8Bytes为单位 
  
- 偏移量=偏移数据➗8,因为8字节为单位,例如:封装1480B数据,偏移量为185
 
 
- 设分组总长为L,MTU=M 
  
- 一个分片最大可封装数据d——8的倍数:(M-20)对8向下取整
 - 需要的总分片数:(L-20)除以d向上取整
 
 
IP编址
- 接口:主机/路由与物理链路之间的连接,例如:有线以太网、无线802.11接口
 - IPv4地址:点分十进制,8×4=32bits,例如:192.168.2.255
 - Ipv6地址:冒号分十六进制,16×8=128bites,
 - IP地址和每个接口关联——同多接口路由器可能有多个IP地址
 
IPv4二分法有类编址
- A类地址:0.0.0.0-127.0.0.0 8位网络号+24位主机号
 - B类地址:128.0.0.0-191.255.255.255 16位网络号+16位主机号
 - C类地址:192.0.0.0-223.255.255.255 24位网络号+8位主机号
 - D类地址:224.0.0.0-239.255.255.255 32位网络号
 - E类地址:240.0.0.0-255.255.255.255 32位网络号
 
- 二分法划分(A类第一位0,B类第一位要1,因为第一位0的已经属于A,第二位设0,以此类推):
 - A类,8位网络号,首位0,max:0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27.255.255.255
 - B类,16位网络号,前两位10,max:10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91.255.255.255
 - C类,前三位110
 - D类,前四位1110
 - E类,前四位1111
 - 特殊IP:
 
- 私有IP
 
IP子网
- IP地址中:高比特位(左):网络号,低比特位(右):主机号
 - IP子网:网络号相同,即为同一个子网内的主机
 - 子网间设备不跨越router可通过物理接口直接通信,例如:192.168.2.3,192.168.2.4
 
IP子网掩码
- IP子网划分:区分同一个网络号下有多少子网
 - 子网号:主机号的高比特位
 
- 子网掩码:确定网络是否划分了子网,利用多少为位划分子网
 - 子网掩码取值:网络号+子网号全取1,主机号全取0 
  
- 例如B类网络(16位网络号+16位数主机号),子网掩码:255.255.0.0
 - 借助3比特划分子网的B类网络,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00=255.255.224.0
 
 - 子网掩码的应用:提取子网地址 
  
- 掩码为255.255.254,表示主机号只有1+8=9位数
 - 所以地址范围是:172.32.0.0-172.32.1.255
 - 可分配地址:512-2个=510个,主机号全0(掩码)+主机号全1(广播地址)
 
 
CIDR
- CIDR无类域间路由,消除A、B、C类的等级划分
 - 32bits划分=前缀+主机号
 - 格式:a.b.c.d/x,x为前缀长度
 - 192=128+64,2bits,所以前缀=8+8+8+2=26位
 
IPv6
-  
首部固定40Bytes,不允许分片,删除校验和
 -  
没有掩码概念
 -  
冒号分16进制,::表示中间全是0,一个IP地址只能写一次::
 -  
首部+负载(data+扩展首部),基于TCP
 -  
ICMP6
 
路由聚合
- 最长前缀优先匹配
 - 简化路由表
 - 示例:
 - 目的子网:192.168.1.0 192.168.2.0
 - 聚合的目的子网192.168.0.0,子网掩码255.255.252.0 
  
- 目的子网分别为192.168.1.0和192.168.2.0,展开最后两位,写作8位2进制数,
 - 1 = 0000 0001,2 = 0000 0010,则
 - 192.168.0000 0001.0和192.168.0000 0010.0
 - 取最大相同位数192.168.0000 00,22位
 - 得到聚合的目的子网192.168.0.0
 - 补满0得到192.168.0000 0000.0 = 192.168.0.0
 - 子网掩码位数 = 8+8+6 = 22位,11111111.11111111.111111
 - 补满0得到 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00.0000 0000 = 255.255.252.0
 - 得到聚合的目的子网掩码255.255.252.0
 
 - 理论上无CIDR也可以聚合
 
DHCP协议
- 主机获取IP地址的方式:静态编码、动态分配(DHCP分配的IP会变)
 - 从服务器动态租用,释放后可重复利用
 - 过程:1.主机广播需要地址 2.DHCP服务器响应可提供 3.主机请求 4.服务器确认
 - 应用层协议,基于UDP
 
NAT(网关)
NAT网络地址转换
- 路由器不同接口:连接不同子网
 - 本质:公网IP和主机IP的问题,NAT=修改IP信息
 - NAT:主机通过IP转换为公网IP在互联网上通信
 
- NAT运作过程:替换——记录(转换表)——再替换,端口数16bits——并行65535个设备通信
 - 接收信息:NAT router为信息接收目的地址,通过转换表再替换
 
NAT穿透
- 静态配置NAT表
 - IGD互联网网关设备协议 
  
- host能学习NAT的IP地址
 - host有增删端口权限(增减连接设备)
 - 中继skype——通过NAT连接特定服务器(网络电话)
 
 
ICMP
-  
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Protocol)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
 -  
网络层协议,基于UDP,支持host+router
 -  
封装在IP数据报中,在data部分
 -  
功能:差错报告+网络探查
 
层次路由
-  
AS(autonomous systems):自治系统,路由器层级
 -  
热土豆路由:将分组发送给最近的网关路由器
 
RIP协议——AS内部路由协议
-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
 -  
  应用进程实现,基于UDP,完成网络层功能
 -  
  距离向量路由算法
-  
    IP形式通告
 -  
    30s一次通告,最多25个目的子网
 -  
    180s无接收通告则路径失效,洪范扩散开始
 
 -  
    
 -  
  相同成本路径——支持1条
 
OSPF协议——AS内部路由协议
-  
  OSPF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  
  网络层协议,封装在IP数据报中
 -  
  链路状态路由算法
-  
    LS分组通告
 -  
    每个路由器都有AS完整拓朴图
 -  
    Dijkstra算法计算路由
 
 -  
    
 - 相同成本路径——支持多条
 - 可实现AS中再分多ASs
 
BGP协议——AS之间路由协议
-  
  BGP (Border Gateway Protocol):边界网关协议
-  
    eBGP——AS之间传达信息
 -  
    iBGP——AS内部传达信息
 
 -  
    
 -  
  BGP会话——BG-BG之间,边界网关之间的对话
-  
    前缀+路径向量(下一跳、先前路径)
 -  
    半永久TCP
 
 -  
    
 
参考资料:
💗 “每个人都有追求新鲜感的权利,也总有人在不断追求新鲜感,但大多数人总是忽略了一点:所谓新鲜感,有且仅有两种形式——和旧的人去做新的事、和新的人取做新的事。”
——Created By 是羽十八ya
            【声明】本内容来自华为云开发者社区博主,不代表华为云及华为云开发者社区的观点和立场。转载时必须标注文章的来源(华为云社区)、文章链接、文章作者等基本信息,否则作者和本社区有权追究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举报邮箱:
                cloudbbs@huaweicloud.com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