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etcode算法235.二叉搜索树的最近公共祖先

举报
小奇JAVA 发表于 2022/03/31 01:07:09 2022/03/31
【摘要】 👏👏👏 哈喽!大家好,我是【学无止境小奇】,一位热爱分享各种技术的博主!😍😍😍 ⭐【学无止境小奇】的创作宗旨:每一条命令都亲自执行过,每一行代码都实际运行过,每一种方法都真实实践过,...

👏👏👏

哈喽!大家好,我是【学无止境小奇】,一位热爱分享各种技术的博主!😍😍😍

⭐【学无止境小奇】的创作宗旨:每一条命令都亲自执行过,每一行代码都实际运行过,每一种方法都真实实践过,每一篇文章都良心制作过。✊✊✊

⭐【学无止境小奇】的博客中所有涉及命令、代码的地方,除了提供图片供大家参考,另外会在图片下方提供一份纯文本格式的命令或者代码方便大家粘贴复制直接执行命令或者运行代码。🤝🤝🤝

⭐如果你对技术有着浓厚的兴趣,欢迎关注【学无止境小奇】,欢迎大家和我一起交流。😘😘😘

❤️❤️❤️感谢各位朋友接下来的阅读❤️❤️❤️

一、leetcode算法

1、二叉搜索树的最近公共祖先

1.1、题目

给定一个二叉搜索树, 找到该树中两个指定节点的最近公共祖先。

百度百科中最近公共祖先的定义为:“对于有根树 T 的两个结点 p、q,最近公共祖先表示为一个结点 x,满足 x 是 p、q 的祖先且 x 的深度尽可能大(一个节点也可以是它自己的祖先)。”

例如,给定如下二叉搜索树: root = [6,2,8,0,4,7,9,null,null,3,5]

示例 1:

输入: root = [6,2,8,0,4,7,9,null,null,3,5], p = 2, q = 8
输出: 6
解释: 节点 2 和节点 8 的最近公共祖先是 6。
示例 2:

输入: root = [6,2,8,0,4,7,9,null,null,3,5], p = 2, q = 4
输出: 2
解释: 节点 2 和节点 4 的最近公共祖先是 2, 因为根据定义最近公共祖先节点可以为节点本身。

1.2、思路

思路一:本题注意到题目中给出的是一棵「二叉搜索树」,因此我们可以快速地找出树中的某个节点以及从根节点到该节点的路径,例如我们需要找到节点 pp:

我们从根节点开始遍历;

如果当前节点就是 pp,那么成功地找到了节点;

如果当前节点的值大于 pp 的值,说明 pp 应该在当前节点的左子树,因此将当前节点移动到它的左子节点;

如果当前节点的值小于 pp 的值,说明 pp 应该在当前节点的右子树,因此将当前节点移动到它的右子节点。

1.3、答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class Solution {
    public TreeNode lowestCommonAncestor(TreeNode root, TreeNode p, TreeNode q) {
        List<TreeNode> path_p = getPath(root, p);
        List<TreeNode> path_q = getPath(root, q);
        TreeNode ancestor = null;
        for (int i = 0; i < path_p.size() && i < path_q.size(); ++i) {
            if (path_p.get(i) == path_q.get(i)) {
                ancestor = path_p.get(i);
            } else {
                break;
            }
        }
        return ancestor;
    }

    public List<TreeNode> getPath(TreeNode root, TreeNode target) {
        List<TreeNode> path = new ArrayList<TreeNode>();
        TreeNode node = root;
        while (node != target) {
            path.add(node);
            if (target.val < node.val) {
                node = node.left;
            } else {
                node = node.right;
            }
        }
        path.add(node);
        return path;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文章来源: xiaoqijava.blog.csdn.net,作者:学无止境小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原文链接:xiaoqijava.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123216864

【版权声明】本文为华为云社区用户转载文章,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举报邮箱: cloudbbs@huaweicloud.com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

0/1000
抱歉,系统识别当前为高风险访问,暂不支持该操作

全部回复

上滑加载中

设置昵称

在此一键设置昵称,即可参与社区互动!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