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与算法】之树的概念与使用
【摘要】
什么是树?
一、概念
树:n(n>=0)个结点的有限集。
二、特点
n=0时,称为空树;在任意一颗非空树中: ① 有且仅有一个根结点 ② 当n>1时,其余结点可分为m(m>0)个...
什么是树?
一、概念
- 树:n(n>=0)个结点的有限集。
二、特点
- n=0时,称为空树;
- 在任意一颗非空树中:
① 有且仅有一个根结点
② 当n>1时,其余结点可分为m(m>0)个互不相交的有限集,其中每一个集合本身又是一棵树,并且称为根的子树。
三、结点分类
- 结点拥有的子树数称为结点的度(Degree);
- 度为0的结点称为叶结点(Leaf) 或 终端结点;度不为0的结点称为非终端结点 或 分支结点;
- 除根节点之外,分支结点也称为内部结点;
- 树的度是树内结点的度的最大值。
四、结点间关系
- 结点的子树的根称为该节点的孩子(Child),相应地,该结点称为孩子的双亲(Parent);
- 同一个双亲的孩子之间互称兄弟(Sibling);
- 结点的祖先是从根结点到该节点所经分支上的所有结点(包括根结点);
- 以某结点为根的子树中任一结点都称为该结点的子孙。
五、树的其他概念
- 结点的层次(Level)从根开始定义起,根为第一层,根的孩子为第二层。
- 双亲在同一层的结点互称为堂兄弟。
- 树中结点的最大层次称为书的深度(Depth)或高度。
- 如果左右子树是有次序的,不能互换的,则称该树为有序树,否则称为无序树。
- 森林(Forest)是m(m >= 0)课互不相交的树的集合。
六、线性结构 VS 树结构
线性结构 | 树结构 |
---|---|
第一个数据元素:无前驱 | 根结点:无双亲,唯一 |
最后一个数据元素:无后续 | 叶结点:无孩子,可以多个 |
中间元素:一个前驱,一个后续 | 中间结点:一个双亲,多个孩子 |
七、树的抽象数据类型
ADT 树(tree)
树是由一个根结点和若干课子树构成。树中结点具有相同数据类型及层次关系。
Operation
root:返回根结点。
nodes:树的结点数
depth:树的深度
...
EndADT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二叉树
一、概念
- n(n>=0)个结点的有限集合,该集合或者为空集(空二叉树),或者为由一个根结点和两颗互不相交的、分别称为根结点的左子树和右子树的二叉树组成。
- 每个结点最多有两颗子树;左子树和右子树是有顺序的;一个结点如果只有一颗子树,也要区分左右;
-
- 左斜树如下:
-
- 右斜树如下:
- 斜树:所有的结点都只有左子树的二叉树叫左斜树。所有结点都是只有右子树的二叉树叫右斜树。这两者统称为斜树。
- 满二叉树:在一棵二叉树中,如果所有分支结点都存在左子树和右子树,并且所有叶子都在同一层上,这样的二叉树称为满二叉树。满二叉树的特点有:
-
- 叶子只能出现在最下一层。出现在其它层就不可能达成平衡;
-
- 非叶子结点的度一定是2;
-
- 在同样深度的二叉树中,满二叉树的结点个数最多,叶子数最多。
- 完全二叉树:对一颗具有n个结点的二叉树按层编号,编号为i(1<=i<=n)的结点与同样深度的满二叉树中编号为i的结点在二叉树中位置相同,则这棵二叉树称为完全二叉树。完全二叉树的特点:
-
- 叶子结点只能出现在最下层和次下层;
-
- 最下层的叶子结点集中在树的左部;
-
- 倒数第二层若存在叶子结点,一定在右部连续位置;
-
- 如果结点度为1,则该结点只有左孩子,即没有右子树;
-
- 同样结点数目的二叉树,完全二叉树深度最小。
- 注意:满二叉树一定是完全二叉树,但反过来不一定成立。
二、二叉树的基本形态
- 空二叉树(没有结点,包括根结点)
- 只有一个根结点
- 根结点只有左子树
- 根结点只有右子树
- 根结点有左右子树
三、二叉树的特点
- 在二叉树的第i层最多有2(i-1)的结点(i>=1)。(最多结点的二叉树是满二叉树,除了叶结点,所有结点的度都为2,所以,第i层最多有2(i-1)个结点)
- 深度为k的二叉树至多有2k-1个结点(k>=1)。(由性质1可以每层的结点数,则k(k>=1)层二叉树总共节点数为:n = 20 + 21 + … 2(k-1)=1*(1-2k)/(1-2) = 2k - 1)
- 对任何一颗二叉树T,如果其终端结点数为n0 ,度为2的结点数为n2,则n0 = n2+1。(二叉树的总结点数为:n = n0 + n1 + n2(n0为叶结点,n1为度为1的结点数,n2为度为2的结点数);那么结点数为n的二叉树有多少条连接线呢?很明显每个结点,除了根结点都有指向连接线,所以,结点数为n的二叉树的总连接线为n-1;从一个结点的度来算,度为1的结点会有1条连接线,连接子结点;度为2的结点会有2连接线,连接子结点;根结点没有双亲结点,所以没有连向根结点的连接线,那么有:n-1 = 1n0 + 2n2;和第一条方程式联合可得:n0=n2+1)
- 具有n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的深度为⎣log2(n)⎦ + 1(⎣x⎦表示不大于x的最大整数)。
- 如果对一颗有n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其深度为|log2(n)| + 1)的结点按层编号(从第1层到第|log2(n) + 1|层,每层从左到右),对任一结点i(1 <= i <= n)有:
如果i=1,则结点i是二叉树的根结点,无双亲;如果i>1,则其双亲是结点|i/2|。
如果2i>n,则结点i无左孩子(结点i为叶子结点);否则其左孩子是结点2i。
如果2i+1>n,则结点i无右孩子;否则其右孩子是结点2i+1。
四、二叉树的存储结构
- 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就是使用一维数组存储二叉树中的结点,并且结点的存储位置,就是数组的下标索引,一棵完全二叉树采用顺序存储方式,如下所示:
- 当二叉树为完全二叉树时,结点数刚好填满数组,如下所示:
- 那么当二叉树不为完全二叉树时,采用顺序存储形式如何呢?例如:如下描述的二叉树,浅色结点表示结点不存在:
- 如果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如下所示,其中,∧表示数组中此位置没有存储结点,此时可以发现,顺序存储结构中已经出现了空间浪费的情况:
- 如下所示的右斜树极端情况对应的顺序存储结构,对于这种右斜树极端情况,采用顺序存储的方式是十分浪费空间的,因此顺序存储一般适用于完全二叉树:
五、二叉链表
- 既然顺序存储不能满足二叉树的存储需求,那么考虑采用链式存储。由二叉树定义可知,二叉树的每个结点最多有两个孩子。因此,可以将结点数据结构定义为一个数据和两个指针域,如下所示:
- 定义结点代码:
typedef struct BiTNode{
TElemType data; // 数据
struct BiTNode *lchild, *rchild; // 左右孩子指针
} BiTNode, *BiTree;
- 1
- 2
- 3
- 4
- 上面顺序存储结构的二叉树可以表示为如下形式的二叉链表:
六、二叉树遍历
- 二叉树的遍历是指从根结点出发,按照某种次序依次访问二叉树中所有结点,使得每个结点被访问有且仅有一次。
class BinTNode<T>: NSObject{
var data: T
var lChild: BinTNode<T>?
var rChild: BinTNode<T>?
init(_ data: T) {
self.data = data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前序遍历:若二叉树为空,则返回;否则,先遍历根结点,然后遍历左子树,再遍历右子树。
// 前序遍历
func preOrderTraverse(t: BinTNode<String>?) {
guard let tNode = t else {
return
}
print(tNode.data)
preOrderTraverse(t: tNode.lChild)
preOrderTraverse(t: tNode.rChild)
}
// 前序遍历结果:ABDHIEJCFG => A->(B->(D->H->I)->(E->J))->(C->F->G)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中序遍历:如果二叉树为空,则返回;否则,从根结点开始,先遍历左子树,然后是根结点,左后是右子树。
// 中序遍历
func inOrderTraverse(t: BinTNode<String>?) {
guard let tNode = t else {
return
}
inOrderTraverse(t: tNode.lChild)
print(tNode.data)
inOrderTraverse(t: tNode.rChild)
}
// 中序遍历结果:HDIBJEAFCG => ((H<-D->I)<-B->(J<-E))<-A->(F<-C->G)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后续遍历:如果二叉树为空,则返回;否则,从根结点开始,先遍历左子树,然后遍历右子树。
// 后序遍历
func postOrderTraverse(t: BinTNode<String>?) {
guard let tNode = t else {
return
}
postOrderTraverse(t: tNode.lChild)
postOrderTraverse(t: tNode.rChild)
print(tNode.data)
}
// 后序遍历结果:HIDJEBFGCA => ((H->I->D)->(J->E)->B)->(F->G->C)->A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层序遍历:如果二叉树为空,则返回;否则,从树的第一层,根结点开始访问,从上而下逐层遍历,在同一层中,按从左到右的顺序逐个结点访问。
// 层叙遍历
func layerOrderTraverse(t: BinTNode<String>?) {
guard let tNode = t else {
return
}
var array: [BinTNode<String>] = [tNode]
while !array.isEmpty {
let count = array.count
for i in 0...count-1 {
let node = array[i]
print(node.data)
if let lNode = node.lChild {
array.append(lNode)
}
if let rNode = node.rChild {
array.append(rNode)
}
}
array.removeSubrange(Range.init(NSRange(location: 0, length: count))!)
}
}
// 层序遍历结果:ABCDEFGHIJ => A->(B->C)->(D->E->F->G)->(H->I->J)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文章来源: blog.csdn.net,作者:Serendipity·y,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原文链接:blog.csdn.net/Forever_wj/article/details/107560730
【版权声明】本文为华为云社区用户转载文章,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举报邮箱:
cloudbbs@huaweicloud.com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