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与算法】之深入解析“组合总和Ⅳ”的求解思路与算法示例

举报
Serendipity·y 发表于 2022/02/16 23:20:46 2022/02/16
【摘要】 一、题目要求 给你一个由不同整数组成的数组 nums ,和一个目标整数 target,请从 nums 中找出并返回总和为 target 的元素组合的个数。题目数据保证答案符合 32 位整数范围。示例 1...

一、题目要求

  • 给你一个由不同整数组成的数组 nums ,和一个目标整数 target,请从 nums 中找出并返回总和为 target 的元素组合的个数。
  • 题目数据保证答案符合 32 位整数范围。
  • 示例 1:
输入:nums = [1,2,3], target = 4
输出:7
解释:
所有可能的组合为:
(1, 1, 1, 1)
(1, 1, 2)
(1, 2, 1)
(1, 3)
(2, 1, 1)
(2, 2)
(3, 1)
请注意,顺序不同的序列被视作不同的组合。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示例 2:
输入:nums = [9], target = 3
输出:0

  
 
  • 1
  • 2
  • 提示:
    • 1 <= nums.length <= 200
    • 1 <= nums[i] <= 1000
    • nums 中的所有元素互不相同
    • 1 <= target <= 1000

二、求解算法:动态规划

  • 本题中,给定数组 nums 和目标值 target,要求计算从 nums 中选取若干个元素,使得它们的和等于 target 的方案数。其中,nums 的每个元素可以选取多次,且需要考虑选取元素的顺序。由于需要考虑选取元素的顺序,因此这道题需要计算的是选取元素的排列数。
  • 可以通过动态规划的方法计算可能的方案数,用 dp[x] 表示选取的元素之和等于 x 的方案数,目标是求 dp[target],动态规划的边界是 dp[0]=1,只有当不选取任何元素时,元素之和才为 0,因此只有 1 种方案。
  • 当 1≤i≤target 时,如果存在一种排列,其中的元素之和等于 i,则该排列的最后一个元素一定是数组 nums 中的一个元素。假设该排列的最后一个元素是 num,则一定有 num≤i,对于元素之和等于 i−num 的每一种排列,在最后添加 num 之后即可得到一个元素之和等于 i 的排列,因此在计算 dp[i] 时,应该计算所有的 dp[i−num] 之和。
  • 由此可以得到动态规划的做法:
    • 初始化 dp[0]=1;
    • 遍历 i 从 1 到 target,对于每个 i,进行如下操作:遍历数组 nums 中的每个元素 num,当 num≤i 时,将 dp[i−num] 的值加到 dp[i]。
    • 最终得到 dp[target] 的值即为答案。
  • 上述做法是否考虑到选取元素的顺序?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外层循环是遍历从 1 到 target 的值,内层循环是遍历数组 nums 的值,在计算 dp[i] 的值时,nums 中的每个小于等于 i 的元素都可能作为元素之和等于 i 的排列的最后一个元素。例如,1 和 3 都在数组 nums 中,计算 dp[4] 的时候,排列的最后一个元素可以是 1 也可以是 3,因此 dp[1] 和 dp[3] 都会被考虑到,即不同的顺序都会被考虑到。
  • Java 示例: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combinationSum4(int[] nums, int target) {
        int[] dp = new int[target + 1];
        dp[0] = 1;
        for (int i = 1; i <= target; i++) {
            for (int num : nums) {
                if (num <= i) {
                    dp[i] += dp[i - num];
                }
            }
        }
        return dp[target];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C++ 示例: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combinationSum4(vector<int>& nums, int target) {
        vector<int> dp(target + 1);
        dp[0] = 1;
        for (int i = 1; i <= target; i++) {
            for (int& num : nums) {
                if (num <= i && dp[i - num] < INT_MAX - dp[i]) {
                    dp[i] += dp[i - num];
                }
            }
        }
        return dp[target];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复杂度分析:
    • 时间复杂度:O(target×n),其中 target 是目标值,n 是数组 nums 的长度。需要计算长度为 target+1 的数组 dp 的每个元素的值,对于每个元素,需要遍历数组 nums 之后计算元素值。
    • 空间复杂度:O(target),需要创建长度为 target+1 的数组 dp。

文章来源: blog.csdn.net,作者:Serendipity·y,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原文链接:blog.csdn.net/Forever_wj/article/details/122416661

【版权声明】本文为华为云社区用户转载文章,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举报邮箱: cloudbbs@huaweicloud.com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

0/1000
抱歉,系统识别当前为高风险访问,暂不支持该操作

全部回复

上滑加载中

设置昵称

在此一键设置昵称,即可参与社区互动!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