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设计模式 — 行为型模式 — 解释器模式
【摘要】
目录
文章目录
目录解释器模式应用场景代码示例
解释器模式
解释器模式,开发者自定义一种 “有内涵” 的语言(或者叫字符串),并设定相关的解释规则,输入该字符串后可以输出公认的解释,或者...
目录
解释器模式
解释器模式,开发者自定义一种 “有内涵” 的语言(或者叫字符串),并设定相关的解释规则,输入该字符串后可以输出公认的解释,或者执行程序可以理解的动作。
优点:
- 可扩展性比较好,灵活。
- 增加了新的解释表达式的方式。
- 易于实现简单文法。
缺点:
- 可利用场景比较少。
- 对于复杂的文法比较难维护。
- 解释器模式会引起类膨胀。
应用场景
- SQL 解析
- 符号处理引擎
代码示例
实体角色:
- 终结符表达式:实现与文法中的元素相关联的解释操作,通常一个解释器模式中只有一个终结符表达式,但有多个实例,对应不同的终结符。终结符一半是文法中的运算单元,比如有一个简单的公式 R=R1+R2,在里面 R1 和 R2 就是终结符,对应的解析 R1 和 R2 的解释器就是终结符表达式。
- 非终结符表达式:文法中的每条规则对应于一个非终结符表达式,非终结符表达式一般是文法中的运算符或者其他关键字,比如:公式 R=R1+R2 中,“+” 就是非终结符,解析 “+” 的解释器就是一个非终结符表达式。非终结符表达式根据逻辑的复杂程度而增加,原则上每个文法规则都对应一个非终结符表达式。
import time
import datetime
"""实现一段简单的中文编程"""
class Code:
"""自定义语言"""
def __init__(self, text=None):
self.text = text
class InterpreterBase:
"""自定义解释器基类"""
def run(self, code):
pass
class Interpreter(InterpreterBase):
"""实现解释器方法,实现终结符表达式字典"""
def run(self, code):
code = code.text
code_dict = {'获取当前时间戳': time.time(), "获取当前日期": datetime.datetime.now().strftime("%Y-%m-%d %H:%M:%S")}
print(code_dict.get(code))
if __name__ == '__main__':
test = Code()
test.text = '获取当前时间戳'
data1 = Interpreter().run(test)
test.text = '获取当前日期'
data2 = Interpreter().run(test)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文章来源: is-cloud.blog.csdn.net,作者:范桂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原文链接:is-cloud.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122934489
【版权声明】本文为华为云社区用户转载文章,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举报邮箱:
cloudbbs@huaweicloud.com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