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之设计原则
设计原则是软件设计模式必须尽量遵循的原则,是设计模式的基础。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并不是一定要求所有代码都遵循设计原则,而是要综合考虑人力、时间、成本、质量,不刻意追求完美,要在适当的场景遵循设计原则。这体现的是一种平衡取舍,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出更加优雅的代码结构。
设计原则 |
归纳 |
目的 |
开闭原则 |
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 |
降低维护带来的新风险 |
依赖倒置原则 |
要依赖于抽象,而不是具体实现 |
更利于代码结构的升级扩展 |
单一职责原则 |
单一的类 |
便于理解,提高代码的可读性 |
接口隔离原则 |
一个接口只干一件事,接口要精简单一 |
功能解耦,高聚合、低耦合 |
迪米特法则 |
不该知道的不要知道,一个类应该保持对其它对象最少的了解,降低耦合度 |
只和朋友交流,不和陌生人说话,减少代码臃肿 |
里氏替换原则 |
子类可以替换父类 |
防止继承泛滥 |
合成复用原则 |
尽量使用组合或者聚合关系实现代码复用,少使用继承 |
降低代码耦合 |
1、开放-封闭原则(开闭原则)(Open Close Principle)
开闭原则就是说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在程序需要进行拓展的时候,不能去修改原有的代码,而是要扩展原有代码,实现一个热插拔的效果。所以一句话概括就是:为了使程序的扩展性好,易于维护和升级。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我们需要使用接口和抽象类等。
2、单一职责原则 (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
不要存在多于一个导致类变更的原因,也就是说每个类应该实现单一的职责,如若不然,就应该把类拆分。
3、里氏替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
任何基类可以出现的地方,子类一定可以出现。里氏替换原则是继承复用的基石,只有当衍生类可以替换掉基类,软件单位的功能不受到影响时,基类才能真正被复用,而衍生类也能够在基类的基础上增加新的行为。里氏代换原则是对“开-闭”原则的补充。实现“开-闭”原则的关键步骤就是抽象化。而基类与子类的继承关系就是抽象化的具体实现,所以里氏代换原则是对实现抽象化的具体步骤的规范。
里氏替换原则中,子类对父类的方法尽量不要重写和重载。因为父类代表了定义好的结构,通过这个规范的接口与外界交互,子类不应该随便破坏它。
4、依赖倒置原则(Dependence Inversion Principle)
依赖于抽象接口,不要依赖于具体实现。简单的说就是要求对抽象进行编程,不要对实现进行编程,这样就降低了客户与实现模块间的耦合。
5、接口隔离原则(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
每个接口中不存在子类用不到却必须实现的方法,如果不然,就要将接口拆分。使用多个隔离的接口,比使用单个接口(多个接口方法集合到一个的接口)要好。
6、迪米特法则(最少知道原则)(Demeter Principle)
一个类对自己依赖的类知道的越少越好。也就是说无论被依赖的类多么复杂,都应该将逻辑封装在方法的内部,通过public方法提供给外部。这样当被依赖的类变化时,才能最小的影响该类。
只与直接的朋友通信。类之间只要有耦合关系,就叫朋友关系。耦合分为依赖、关联、聚合、组合等。我们称出现为成员变量、方法参数、方法返回值中的类为直接朋友。局部变量、临时变量则不是直接的朋友。我们要求陌生的类不要作为局部变量出现在类中。
7、合成复用原则(Composite Reuse Principle)
原则是尽量首先使用合成/聚合的方式,而不是使用继承。
总结:
这些原则的目的只有一个:降低对象之间的耦合,增加程序的可复用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在程序设计时,我们应该将程序功能最小化,每个类只干一件事。若有类似功能基础之上添加新功能,则要合理使用继承。对于多方法的调用,要会运用接口,同时合理设置接口功能与数量。最后类与类之间做到低耦合高内聚。
转载自:帅次
文章来源: shuaici.blog.csdn.net,作者:帅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原文链接:shuaici.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116494494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