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LS简介
MPLS是什么?从发展历史来看,MPLS并非是一个非常新的技术,最早可以追溯在1997年,相应的IETF工作组
就成立。在2001年,相应的RFC3031就发布了。从字面意思来看,MPLS全称是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直译过来就是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是一种在通讯网络上的高性能数据传输技术。
MPLS解决了什么问题?
传统的路由网络里面,当一个(无状态的)网络层协议数据包(例如IP协议报文)在路由器之间游荡时,每个路由器都是独立的对这个数据包做出路由决策。路由决策就是路由器决定数据包如何路由转发的过程。路由决策在后面会多次提到,在这里指,每个路由器都需要分析包头,根据网络协议层的数据进行运算,再基于这些分析和运算,独立的为数据包选择下一跳(next hop),最后通过next hop将数据包发送出去。以IP协议报文为例,路由决策是基于目的IP地址,路由器根据目的IP地址,选择路由条目,再做转发。路由决策可以认为是由两部分组成:
- 分类,将特定的数据包归属为一个等价转发类(Forwarding Equivalence Classes,FECs)
- 查找,查找FEC对应的next hop
对于同一个路由器来说,同一个FEC必然对应同一个next hop,那么属于同一个FEC的所有网络数据包必然会走同一条路径转发出去。(注,在多链路负载均衡的情况下,一个FEC也可能对应一组next hop,但是逻辑上还是能看成是一个next hop,因为殊途同归)具体到IP协议报文,当多个IP协议报文的目的地址都对应路由器的一条路由,且这条路由是所有路由里面最长匹配(longest match)的路由,那么对于这个路由器来说,就会认为这两个IP协议报文属于一个FEC。因此,这两个数据包就会走同一条路径出这个路由器。这就是我们最常见到的路由转发。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FEC是针对路由器的,而不是全局的。举个例子,目的地址为192.168.31.1和192.168.31.100的两个IP协议报文,第一个路由器具有192.168.31.0/24这条路由,那么在第一个路由器它们属于同一个FEC,都会被转发到第二个路由器。第二个路由器具有192.168.31.0/26和192.168.31.0/24两条路由,并且两条路由的next hop不一样。因为192.168.31.0/26能更精确的匹配192.168.31.1,所以192.168.31.1匹配第一条路由,而192.168.31.100匹配第二条路由,最终,这两个IP协议报文在第二个路由器被认为是不同的FEC,从不同的路径出去。这就是每个路由器都需要独立的做路由决策的原因之一。
由于每个路由器都需要独立的路由决策(虽然会有这样那样的缓存机制加速决策),而路由器的收发队列一旦满了,就会丢包。所以在一个高流量,高容量的网络里面,无疑对每个路由器的要求都很高(否则就会丢包了!)
针对这个问题,MPLS提出了类似的,但是更简单的另外一种路由决策的方法。传统的路由决策,路由器需要对网络数据包进行解包,再根据目的IP地址计算归属的FEC。而MPLS提出,当网络数据包进入MPLS网络时,对网络数据包进行解包,计算归属的FEC,生成标签(Label)。当网络数据包在MPLS网络中传输时,路由决策都是基于Label,路由器不再需要对网络数据包进行解包。并且Label是个整数,以整数作为key,可以达到O(1)的查找时间。大大减少了路由决策的时间。这里的Label就是MPLS里面的L。需要注意的是Label在MPLS网络里面,是作为网络数据包的一部分,随着网络数据包传输的。也就是说,在MPLS网络里面,数据被封装在了盒子里,上面贴了标签,每个经手的人只需要读标签就知道盒子该送到哪。而传统的路由网络里面,每个经手的人都需要打开盒子,看看里面的内容,再决定送往哪。这里提到了MPLS网络,这是一个由相连的,支持MPLS的设备组成的网络。打上MPLS标签的数据可以在这个网络里面传输。MPLS的核心就是,一旦进入了MPLS网络,那么网络数据包的内容就不再重要,路由决策(包括FEC归属的计算,next hop的查找)都是基于Label来进行的。从目前看,MPLS带来的好处是,在MPLS网络里面,除了边界路由器,其他路由器可以由一些支持Label查找替换的低性能的交换机,或者路由器来完成。这一方面降低了组网的成本,另一方面提升了同样性能设备的转发效率。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