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国家公园,华为云在行动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
各得其养以成
生物多样性
使地球充满生机
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10月11-13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在云南昆明隆重举行。期间,中国宣布正式设立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三江源等第一批国家公园。
《生物多样性公约》旨在全世界范围内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生物资源、公平公正地分享利用遗传资源所产生的惠益。国家公园,则是我国生态系统中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部分。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守护我们共同的美好家园
助力国家公园创新建设
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
华为云,一直在行动!
顺便,一起率先打卡
大熊猫和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在大熊猫国家公园
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区广元唐家河区域,坐落于四川盆地北缘,秦岭山脉西麓,当地共有植物资源超过2600种,野生动物超过1000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多达72种。这里,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之一,也是生态保护智慧化探索的重要试点。
2021年,四川省林草局、华为、数字大熊猫公司携手开展合作,基于华为云Stack数字技术,运用ROMA、云会议、云直播、AI等云服务能力,在四川全省共建“天、空、地、人”一体化森林草原火情监测即报系统。
从护林员的智慧巡护终端,到森林草原火情的实时监测,再到动植物资源的智慧化感知,在华为云与合作伙伴的努力下,数字技术正为四川省森林草原防火和大熊猫、扭角羚、金丝猴等珍稀野生动物保护带来诸多改变,也将进一步助力森林草原生物多样性的全面保护。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是我国境内规模最大且唯一具有繁殖家族的野生东北虎、东北豹种群的定居和繁育区域。在这片广袤的温带针阔混交森林里,东北虎豹的生存是当地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一环。
据研究,一只定居雌性东北虎的生存,至少需要一片500平方公里完整健康森林,但在过去100年间,由于栖息地的消失和退化、强烈的人类干扰等因素,东北虎的野外种群数量一度锐减到不足600只。
随着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全面开展,国家林草局东北虎豹监测与研究中心携手华为,成功研发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系统,建设了全球首个全域覆盖、实时高效的“天地空”一体化自然资源监测、评估和管理系统。
截至2020年底,这套智能化系统已在整个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得到部署,对虎豹等珍稀野生动物和自然资源做到精准化、智能化监测、评估和管理,真正实现“看得见资源、建好国家公园”的目标。
让人们惊喜的发现正不断涌现,如再度发现野生东北虎活动踪迹,两度拍到罕见的“神兽”白狍,各种珍稀野生动物的高清影像不断回传……生态学家在试点之初区内统计的基础上,又发现每年都有多个新繁殖的虎豹幼崽出生,虎豹家族逐渐开始“人丁”兴旺,为全球的虎豹保护事业注入了信心。
在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吸收全球约30%的二氧化碳,对于缓解全球气温变暖有着巨大作用。它充满生机,用仅覆盖6%的地球表面,养育着全球一半以上的动物和植物,为维护生物多样性做出了卓越贡献。
然而,盗伐行为的发生,不仅使我们失去宝贵的原始森林,更威胁着以蜘蛛猴为代表的濒危物种的繁衍生息。
在哥斯达黎加,保护雨林的护林员们往往需要克服诸多环境不便,耗费时间与体力各处巡视,防盗伐行为。为改变这一现状,Rainforest Connection(RFCx) 雨林保护组织开发了以华为手机设备为核心的太阳能式雨林监听系统,并为之命名“守卫者(Guardian)”。
同时,华为与RFCx携手开发一套集信息采集设备、储存服务、智能分析系统于一身的创新平台,基于华为云的人工智能服务及AI开发平台ModelArts,能够更精准识别电锯和卡车噪声。
这些守卫者散布在雨林各地,每套系统可以负责监测大约3平方公里的雨林面积,并且能够在高温高湿、烈日暴雨等极端环境下保持24小时不间断工作,将数据实时传递到云端搭载了人工智能系统的服务器中。一旦发现盗伐异响,比如电锯或卡车声,系统将第一时间把疑似盗伐定位推送给护林员团队,帮助他们快速进行排查。
在更多生物栖息地
为更好保护华东等地区的湿地生态环境,同济大学数字创新中心基于华为云AI技术,以“云”侧的智慧实时赋能“端”侧,对湿地鸟类检测和识别提供技术支持,不断缩小生态保护的盲区范围,成功助力珍稀鸟类的保护和研究。
视频中,同济大学的5名学生,通过华为云一站式AI开发平台ModelArts,在短短几个月训练了可以识别上千种鸟类的模型,建立了一套湿地数字孪生系统。
近年来,华为云不断深耕数字化,借助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5G等前沿技术,携手合作伙伴,为濒危动植物与多样生态资源的保护和科研提供支持,持续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智能世界云底座。
通过创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我们希望能找到更多、更科学的路径,帮助各类动植物更好地繁衍生息,让地球上的所有居民们都能拥有美好健康的共同家园,用科技守护自然,共同实现“地球生命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